梁启超的自由主义观

2019-11-14 17:05陈雅雯江苏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西学自由主义梁启超

■陈雅雯/江苏师范大学

一、梁启超自由主义观形成的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与坚船利炮和经济一同涌入的西方文化,也有力地冲击着维护了数千年封建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儒学,并逐渐解放着国人的思想,使之开跟看世界,自觉主动地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一)大量翻译西学著作的机构以及代表作

甲午战争以后,许多知识青年开始觉醒,励志奋发图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典型代表,例如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等,他们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已达到报效祖国的愿望。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学术知识传入中国,许多人以转译日本人所著的西学书籍来接受西学,影响甚广。

最早时期出版西方书籍的是西方的组织,1843年麦都思在上海创办墨海书馆这是西方传教士在我国创办最早影响较大的西学书籍,中国人自己,自立根生开始创办的翻译出版机构则出现的比较迟缓,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1865年在上海成立的江南制造局。北京方面的代表翻译机构则是同文馆。同文馆成立四十年译出二十六部著作到1902年并人京师大学堂。除此之外,洋务运动中不少民用企业和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等机构在翻译事业上对于中国的翻译事业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二)政府多次派遣留学生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政府开始反思教育方面对于中国的影响,于是开始了近代中国学生留洋的序幕。早期的留学生,是带有自发性质的,国外的生存环境十分差,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排挤,造成辍学,难以完成学业。其中只有容闳一人从美国耶鲁大学学成归国,成了近代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容闳在回国后,他向清政府提议派遣留学生,在1872年清政府开始选拔了第一批幼童,进行美国的学习之旅,次年并有第二批,他们在美国的学校中,主要任务是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和工业制造技术等,但是,在1881年被清政府招回。虽然,他们未能深入的学习西方科学文化,但是,作为政府间留学生的代表,他们打破了中外交流的墙壁,促进了中西的交流。

二、梁启超自由主义观的主要内容

梁启超的自由主义观不是一味地自由放任,他认为,完全放开的自由就是不自由,是野蛮的,未开化的,自由需要理性,他十分肯定启蒙运动中提倡的理性精神,只有人人遵纪守法,恪守自己的法律、道德底线,维护公众和他人的利益,才能享受自由带来的优越环境。作为接受中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启超了解中国国民的心理情况,知道他们的道德水平,他提出了自己的自由主义观。

1899年,对于梁启超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这一年中,他将自己的平时所作的文章集合整理,编撰成为一本书,以此来表达自己关于“自由主义”的理解和释义,因此,将其书命名为《自由书》。书名的由来:“西儒约翰弥勒曰,人群之进化,莫要于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三大自由,皆备于我焉。以名吾书”。他从西方各国之间的发展和崛起中找到规律,总结经验,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独立自强,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一曰政治上之自由,二曰信仰上之自由,三曰民族上之自由,四曰生计上之自由。”从现代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梁启超的总结是正确的,他符合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的发展的规律,从不同的层面上解释了自由主义的价值和具体表现,使得当时国人,通过阅读其书籍杂文等一系列内容,使其明白自由主义的真谛。

他提出实现个人自由需要的方法和途径有两种:一是政治上的破坏,二是思想上的批判。“必取数千年横暴混浊之政体,破碎而齑粉之,使数千万如虎、如狼、如蝗、如蝻、如蜮、如蛆之官吏,失其社鼠城狐之凭借,然后能涤荡肠胃以上于进步之途也。”在这两种方式中,梁启超更加偏重于破坏,认为只有打破、摧毁、以吹枯拉朽的姿态横扫一切腐朽的东西,才能在毁灭中重建新生。

三、梁启超自由主义观的特点

梁启超的个人经历的履历十分精彩,他的人生也是跌宕起伏,随着他的眼界的开阔,接触不同的社会实践,他的自由主义观点的思想也随之改变,他的思想变化可以用多变来形容。

第一点是梁启超自由主义思想深度变化:由原来的鼓励发展器物,学习器物制造转变为学习西方的文化精神。中国在刚刚面临列强入侵危机时,对于西方文化肯定是抵触的,内心世界的认同感缺失,随着接触的日益深入,接触面积的日益扩大,思维定式的改变,开始接受西方物质层面的改变,承认他们的先进性,由此,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开始改变自己的存在方式。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检验,甲午海战的失败,使得人民开始反思之前的努力成果的有效性,梁启超在这样的大潮流之下势必同样有着一样的问题和疑问,开始转向更深层面的思考,开始探究起西方国家崛起的文化和制度的成功之处。

第二点是梁启超自由主义思想角度变化:从西方视角转到立足于东方文化根基。作为梁启超的授业恩师及人生导师的康有为对梁启超的人格、思想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自由主义观点而言是具有浓墨重彩的意义,康有为是第一个领梁启超接触西方文化的人,之前,梁启超的启蒙教育都是在中国传统的私塾中进行,接收到的都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受到的都是四书五经的熏陶,训练的都是八股取士的练习。因此,梁启超虽然提倡、鼓励西方文化,肯定西方文化思想的先进性,但是,梁启超骨子中是具有中国先贤所代代流传下来的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家国理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感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是在梁启超思想中占据一块举足轻重的地位。

注释:

①任少执.西学东渐中在华传教士对我国社会作用与影响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4(01):7.

②马福华.论晚清西方教会出版机构的翻译出版活动——以墨海书馆为中心的考察[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6):21.

③赵宇红.近代译书及清末西学输入对中国图书事业的影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33.

④张保.近代中外教育交流活动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02):9.

⑤喻频莲.梁启超对西方新闻观念的本土化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1.

⑥杨志超.梁启超民权观述评[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17.

⑦李政.梁启超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08:23.

猜你喜欢
西学自由主义梁启超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Reading the Four Books with Aristotle: A Hermeneutic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by François Noël SJ (1651—1729)*
梁启超的开场白
怀念赵西学
借世界说中国:梁漱溟言学问的窘境
从晚清竹枝词看西学在租界的传播
论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思想的伟大现实意义
有感梁启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