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菲/大连财经学院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民办高校由于建校及党组织的成立时间较晚,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整体还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健康发展及人才的培养,因此,建立、健全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已成为民办高校自身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
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对党的历史、性质、宗旨认识肤浅,还没有深刻领会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入党往往是出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或者更好就业的目的,入党动机体现出一种现实性、投机性,入党动机很不端正。
学生党员的分布结构很不科学、合理。学生党员大多集中在高年级,尤其是毕业生当中,很多党员“入党就毕业”,而低年级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党员,高、低年级党员的比例失调,严重影响党组织的建设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党组织在发展前对发展对象严格考察、层层教育,发展之后对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较为弱化,造成了很多学生“入党前拼命干”,严要求、作表率、讲奉献,但一旦加入党组织后,自我要求反而降彽了,党员的表率和带头意识逐渐淡漠。
党组织对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多以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会议精神解读为主,形式多停留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上,容易使学生产生“假、大、空”的感觉,难以激发学生的爱党热情,降低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
当前,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部分学生世界观出现偏差。通过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学生党员更有效地发挥连接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及时向学校反映学生群体的思想倾向、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学校及时排除校园不稳定因素,化解校园内部矛盾,创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也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助于帮助学生党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具有奉献精神、利他精神、集体主义、责任意识、把为人民服务思想作为价值追求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并通过他们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影响并带动更多学生成为“中国梦”的实践者。
(1)积极分子确定要规范化。要本着“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入党动机端正、入党积极性高、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团员、学生骨干吸收到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在具体工作中,积极分子的确定不能由辅导员进行“一言堂”,要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自上而下的工作程序,把优秀的团员青年民主推荐到党组织中来。
(2)积极分子的培养要时间不间断、方式多样化。要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要运用课堂讲授、观看录像、自学、讨论、参观考察等方式,确保党课培训的质量。
(1)坚持党员质量标准,把好入口关。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要做到标准明确、程序规范、材料完整、手续齐备;要把“推优、培训、考核、公示、预审、确定、专人谈话”等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要避免把学习成绩好坏、学生干部所任职务高低、取得突出成绩多少作为发展党员的唯一标准,要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社会工作、日常生活表现、群众基础等方面,通过个别谈话、侧面了解、民主评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
(2)科学制订组织发展计划,使组织发展工作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要结合各年度、各年级、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工作年度目标,在发展党员计划上要合理布局,在坚持“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逐年“适度增长”,发展计划要突出二、三年级,使各年级党员发展比例形成梯队,确保党员数量和质量的稳定增长和逐步提高。
(3)健全党内生活制度,把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党员的考核监督结合起来。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党员日常考核评价分析机制,通过自评和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党员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等级应该区分优劣等级,并在全体党员中公示;考核等级应装入学生档案,考核情况也应作为预备党员转正、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1)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全方位、网络化的学生党组织建设体系,逐步实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目标,使党支部成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成为班级团结进步的核心力量。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加强学生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组织纪律性教育,教育内容要贯穿学生入党前、入党时和入党后的全过程。
(2)建立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全程学习教育机制。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相继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重点教育、发展对象集中教育、预备党员实践教育、正式党员先锋教育、毕业生党员的旗帜教育七个阶段的分层教育,使教育过程覆盖学生从申请入党到学生毕业全过程。
(3)健全党员的后续培养机制。要创新党员的后续培养的方式和载体,开展争优创新活动,在活动中强化党员的责任、示范意识。要建立起“党员—积极分子—普通群众”的三级帮扶体系,使党员成为学生群体的思想核心、学习楷模、行动标兵。要充分发挥培养人的作用,建立培养人培养档案,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本人及培养对象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
(1)要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民办高校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专业特色,组织学生党员走出校门,开展走进企业实习实践,走进贫困山区支教,走进农村生产劳动,走进社区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强化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提高社会责任感。
(2)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搭建多维度教育平台。党组织要将传统的教育学习形式与新型的网络教育学习形式相结合,要将自我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要将长期基础学习和阶段性重点学习相结合,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要将有型学习和自身感悟相结合,提高教育效果,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党组织要主动占领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利用网络的平等、开放、自由的特性,拓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空间,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通过党群之间的交流互动,扩大党组织影响力。
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是民办高校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确保党员的先进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作用更好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