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娟/东安教育局
语文,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阅读分析能力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够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化,传统的语文课堂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行业只有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策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国家教育部提倡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求异精神。
据国家相关部门报道,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已经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列示到中学阶段语文课堂的教育指南当中。新课改以来,国家提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正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一项重要体现。创新是一种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根本源泉。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而课堂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中学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也是梦想起飞的关键阶段,因此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有利于使学生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和精神境界的升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求异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师应当认清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积极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根据教材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在课下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见解提出与教材相关的延伸问题,同时还应当注重保护学生对于外界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常规进行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虞美人》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再针对具有隐含意义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朱颜”这一词进行提问。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部分学生提出“朱”即红色,“颜”泛指建筑的形象,所以“朱颜”指的是是皇宫内建筑的旧貌,并解释作者这一句的目的意在使通过回忆往时宫廷富丽堂皇的景象衬托出当下的凄凉;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提出异议,觉得作者并不是指景象,而是指自己的精神面貌。之前李煜高高在上,贵为天子,而今沦落成阶下囚,作者对于自身角色的转变充满了无奈和悲哀;还有的同学则认为“朱颜”一词是指李煜在位时皇宫中服侍主子的宫女历经了国家灭亡、改朝换代的变故,再看看当下物是人为、格外凄凉的场景,一时悲从中来,发出无限感慨。尽管同学们对于这一词的见解不同,但是解释都是合乎情理范围的,他们勇敢地将自身想象成作者,从诗词创作的角度出发,认真揣摩李煜创作该词的意图,具有发散思维和求异精神,所以相关说辞也是极具说服力的。
由此可见,积极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常规进行思考这一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使学生真正将自身情感融入到语文教材中,帮助他们形成更加具有开拓性、发散性的思维,这符合课标中规定的“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敏锐的眼光。同时要做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相关内容。
现阶段,教育部提倡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要求教师在课堂开展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散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正好符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手”,当今教学实践表明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关注度和理解度,有利于学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强相关的图片或者影像,将文章内容真切还原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各抒己见,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转移到学生主体中,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语文课堂的学习,以便获取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变得更加灵活,形成个性化创新学习。例如,在对老舍先生的作品《茶馆》进行教授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地按照书本照搬就套进行讲解,直接将戏剧相关的知识、文章中的体现的社会矛盾和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告诉学生,这样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即使已经学过文章,也不会给他们留下较深印象,因为整个教学过程缺乏融入学生自己的见解,无法使其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语文知识。
为了有限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在学习文章之前,安排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根据文本内容排练出文中戏剧,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使还原文章内容。有的小组成员会提出网站上有《茶馆》这部电影,它正是根据老舍先生的作品改编而成,我们可以各自先下载下来,在家中进行观看了解大致剧情,然后再根据小组各成员的性格特点进行角色分配。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只能将电影作为参考,并不能完全照搬过来,鼓励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所设计出来的《茶馆》也是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各组排练的节目开始纷纷亮相,尽管场地有些简单,地方语言也不如北京话那么地道,但是每组学生都在认真的表演,并且通过自身的角色演绎出了课文中人物的“味道”,李三的快人快语、王淑芬的耿直、王利发买卖生意的左右逢源都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通过学生们的切身体验,真正了解到“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效果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解是无法达到的。
通过获取成功的经历,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也会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保持对于创新思维的追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积极肯定学生们的长处,为培养其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语文学科作为国家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深远意义。学生们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到祖国的大好山河、古代思想家的伟大智慧以及作者高尚的情操等,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亮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对文本进行审视。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善于发掘文章中的特色,有利于达到陶冶情操、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中学阶段的语文内容大部分都是 “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值得学生们细细揣摩和研读,作者在文章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段、思维方式都是学生们的学习范本,并应当做到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激发出自己的创作灵感。
例如,在对李白的《将进酒》这一作品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理解找出诗歌的主旨句。由于每个学生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不同,所发现的“亮点”也就不尽相同,但是最终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学生们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伟大情怀。《促织》这篇文章也是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优秀范例,学生要抓住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动脑分析,找出“一只蟋蟀是如何操纵成名一家人命运的”的答案。此外,各种选文也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屈原的高洁瑰丽、孟子的雄浑犀利、庄子的汪洋恣肆、鲁迅的深邃冷峭、郭沫若的激情澎湃、茅盾的细致入微等等,如果依靠教师的一己之力,是无法让学生们从心灵深处体验到我国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点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工作也需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中去发现、去收获。教师在对一些课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们对于理解作品主旨存在难度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们去当地真切体验文章中的自然环境。例如,学习一些年代久远的抗战文章时,由于学生们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都缺乏了解,无法设身处地的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可以带领他们勇敢地走出课堂。为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有无数条,但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谓“教无定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总而言之,只要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共同配合,认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
综上所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行业也开始顺应社会大趋势积极进行自身的改革。现阶段,教育部提倡实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要求学校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而中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占有独特的优势。作为一名教师来讲,必须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争取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