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及对策

2019-11-13 05:56李蒙
锋绘 2019年9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互联网大学生

李蒙

摘 要:网络文化进入大学校园后,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都影响深远。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群的代表,对新型事物具有强大的接纳和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和环境上,网络文化对其的影响大过各个阶段的人群,迅速的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氛围和态度等。本文意在提倡大学生应注意正确接收网络文化,摄取其中的有益部分,同时在利用网络进行娱乐的同时也应注意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文化;大学生

1 网络文化及其特征

1.1 网络文化的概念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网络文化来源于传统文化,但是网络文化不同于主流文化,网络文化没有地域、种族、时空的限制,属于大众的、个性的文化。网络文化产生于信息时代,是随着互联网的诞生而来的,是依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中形成的文化行为、文化方式及其他人类精神活动的集合。

1.2 网络文化的特征

1.2.1 平等性

在网络空间中,每个人都作为平等的参与者而存在,拥有同样的地位,享受同样的权利。网络文化是平等文化,文化传播者与文化建设者完全处于平等位置,改变了之前的“传播主体高高在上、教化训示的姿态”。无论你是老人、青年还是儿童,不管你是黄皮肤、黄皮肤还是白皮肤,只要我们都在网络空间中,那么沟通就可以随时随地,无所不在。

1.2.2 共享性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是指是众多的网络爱好者把自己收集的一些信息或者成果通过一些平台共享给大家。比如“表情包”、“网络名称”等的共享,也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信息也在网络空间中自由流动。这种全球资源的共享性,极大地提高了他们交往活动的效率,也加速了全球經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全世界成为了“网络地球村”。

1.2.3 虚拟性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使得交友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匿名进入”,交谈者可以对对方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使交际变得更加轻松和自由。微信、QQ等即时通信应用已成为了我国大多数网民的交流方式。网络的虚拟性还会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比如网络恶搞、网络炒作、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沉迷等行为可能会误导社会大众的思想和行为,危害社会秩序,甚至妨碍社会稳定。

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有利影响

2.1 网络为大学生扩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

有调查分析,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是我国网民最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对于大学生来说,互联网出现的最大便利之一就是可以随时随地地搜索想要了解的知识或者问题。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传统的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的局限于课堂或者图书馆。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新闻或者信息的话,可能会通过观看电视、收听广播或者阅读报纸等媒介来获取。互联网出现之后,手机、iPad、电脑都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设备来源,尤其是手机。像“百度”、“谷歌”、“酷狗”、“360”等国内知名APP都已成为大学生搜索信息常用设备,多少人已将这些软件下载到手机、或者电脑桌面,方便随时随地获取相关知识。当代的大学生不用再局限于课堂、图书馆这些地方来学习相关知识,只有有互联网、手机等设备在手,获取信息相当轻松随意。

2.2 网络为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了便利

网络的出现为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如“双十一”购物狂欢,本身是所谓校园文化中产生的“光棍节”,但经马云改变,在2009年11月11日后,成为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随着演变为天猫、淘宝、京东等举办大规模促销的固定日期,随之又衍生出“6·18年中大促”、“12·12大促”等多种促销经营方式,丰富了购物方式和渠道,刺激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也推动了网络电子商务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品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小到护肤品、日用品,大到衣服等都可以在类似于“淘宝”、“京东”、“当当”这样的电商平台上获得。“美团”、“蜂鸟”、“饿了么”等网上订餐平台,也丰富了大学生的味蕾,使大学生既不用只局限于学校餐厅就餐,也能很快品尝到学校外的美食。

2.3 网络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便利

互联网出现之前,学生的应聘方式更多的是校园现场招聘或者公司招聘,都需要学生跑到多个地方去面试。互联网出现之后,比如较早出现的“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招聘网站,在毕业生中颇受欢迎。随后,很多公司也建立了各自的网站,会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应届毕业生们只需要做一份完美的简历,投入到各应聘公司的官方邮箱中,并等待回复,或者通过辅导员、校园网来获取相关招聘信息。跟之前相比,省时省力,也节约了双方投入的成本,进而提高了招聘的效率。

3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不利影响

3.1 网络文化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交往情感萎缩

很多学生更喜欢在论坛中侃侃而谈,但在实际对话交流中却一言不发。所谓“宅男”、“宅女”在大学生中的数量不在少数。本身“宅男”是指喜欢呆在家里或者宿舍的人,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不喜他人打扰,跟外界沟通较少。不仅是在校园中,人们现在的交流越来越少,都逐渐成为“低头族”(形容那些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面前的亲友的群体)。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发展,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有被数字产品“侵蚀”之势,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显得日渐缺失。对于一部分年轻人来说,这种生活方式很正常,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盯着手机,不顾身边人的做法可能很“无礼”,甚至破坏了原有生活的美感。有人戏称“手机已成为人们的精神鸦片”。

3.2 网络文化可能使大学生的学习趋于被动化

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扩大了大学生信息获取范围。所以很多大学生有什么问题或者不懂的地方,有限选择拿出手机在网上找寻答案而非自己动脑子思考。比如像一些考查课,考试的方式是课程论文,教师一般会围绕本门课程选取题目范围,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思考来看本门课程学习成效。但是大多数学生可能根本不经思考上网搜索相关内容,直接抄到答卷纸上。这样一来,考试成文了形式,远离了初衷,而且可能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并逐渐养成抄袭的习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抄袭率高的原因。

3.3 网络文化可能使大学生荒废业余生活

溺网这个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也很常见,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以前可能更多的是指男生打游戏,但是现在很多女生也很沉溺与网络,比如打游戏、追剧和网络聊天。所以过度溺网使得他们的校园生活中好像离不开了电脑和手机,甚至是在课堂上都在看手机。很多学生为了打游戏或者看电视剧会选择旷课等无视校纪等行为,甚至有的同学会通过网络浏览不健康的信息和网站。大学生多少有点财力,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疯狂的行为,比如最近出现的“打赏主播”、“校园贷”等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的学生抗挫折程度较低,所以会出现一些过激的举措,也危害着校园的和谐和稳定。

4 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不利影响

4.1 广开网上咨询服务活动

尽管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很多都没有派上用场。尤其是大学生们可能是出于面子问题,觉得不愿意将自己的隐私透露给他人,或者是羞于交流,所以很多时候选择了逃避或者忽视,但这是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由于当前社會对心理疾病还存在很多偏见,很多学生害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或者他人用有色眼镜来看自己,所以也成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一大阻力。网络咨询室一般采用匿名的方式,所以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也避免了害怕咨询的心理问题,形式也可以多样,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喝多对一等。网络咨询室中可以创建类似的群,在群里同学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讨论,而教师可以参与讨论,并从侧面引导大学生的一些观点,改变他们的一些不合理或者是极端的想法,以此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网络咨询室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服务,使大学生可以幸福成长。心理咨询师通过跟大学生的交流,使他们接触到不同的观点,然后建立信心,在人际交往方面更加完善。

4.2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要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要提高大学生的规范意识,尽量减少网络非道德行为。从高校角度看,要从教育入手,教育大学生要做文明网民,自觉抵制不良和不合法的行为,要有意识地维护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倡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为本”、“待人以诚”等文化内涵的道德观、价值观,都有助于大学生约束力的培养,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形成,形成对外来文化的自觉抵制。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要以丰富的形式来宣扬主流文化,以更加生动活泼随意的方式来渲染传统文化,吸引社会大众自主学习和维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近几年很受大众欢迎的“中国古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在国内引起了“国学潮”。这些方式都对大学生甚至其他网民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提高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要加强政府的监管作用,加大惩罚力度,对那些网络恶搞人士、不良信息的传播者进行全民声讨,并经查实后给予最严厉的处罚。通过这些方式,从方方面面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使他们学会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

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了新的文化,满足了人们新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社会还没有建立健全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人们只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来约束自己,所以很多时候只能靠个人的信念和素养来维系。只有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大学生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曾静平.网络文化学[M].人民出版社,2018.

[2]佐斌.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发展研究[M].中国出版集团,2013.

[3]杨海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聚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合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5):2.

[4]穆娟,张倩.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5):77.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互联网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