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
摘 要:民族色彩指的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宗教习俗和性格心理,通常体现在一个民族繁衍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语言、文学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中英文化渊源不同,存在着天壤之别。在翻译中对各自的民族色彩应该如何处理,是一个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杨译《红楼梦》译本被公认为是最佳译本。作者归纳总结了其译本对民族色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五种:直译保留原文的民族色彩;直译加注保留原文的民族色彩;借词或借译;意译舍弃原文的民族色彩;省略。
关键词:民族色彩;红楼梦
民族色彩指的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宗教习俗和性格心理。民族色彩体现在一个民族繁衍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语言、文学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越是古老成熟的语言其民族色彩越是浓重。中英文化渊源不同,存在着天壤之别。例如:在汉语中有许多表示敬意的敬称和自谦语,而英美文化强调表现自我,注重个人价值,从不自贬。又如:中国文化具有完整而严密的典章制度而西方文化没有。此外,某些词语在一种文化语境中可以获得独有的语义。如: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在西方传说中,dragon是指一种身上有鳞,长有翅膀和长长尾巴的口中吐火的巨大蜥蜴,在圣经故事里是邪恶的象征。再如:英汉文化有各自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如:汉文化中的“金榜提名”,“蟾宫折桂”,英语中有“to talk through ones hat”(指着自己的帽子发誓)等等。因此在翻译中对各自的民族色彩应该如何处理,是一个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因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应是语际间的信息转换,用一种语言来代替另外一种语言传达同样的信息,译者所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民族色彩应该如何处理,不仅直接关系到译文质量的优劣,也影响着不同民族文学间的沟通与交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已被译为英、法、俄、德等20多种文字,其中最有影响力、被公认为最佳的两个全译本分别是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Gladys.Yang)的译本和戴维霍克斯(David.Hawkes)及约翰敏福德(John.Minford)的译本。作者归纳总结了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Gladys.Yang)在其译本中对民族色彩的处理方法。
1 直译保留原文的民族色彩
《红楼梦》原著中的大量习语是它自身的语言特色,承载特别集中且其他语言文化没有的文化信息,其运用如同画龙点睛,使原作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为原著增色不少。这类词语的翻译,在不影响原文寓意的情况下,译者尽量地采用直译的方法保留原文的民族色彩。例如: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赔不是了,对笑对述,倒象‘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哪里还要人去说合。(第30回第224页)此处译者译为:I found theyd already asked each others forgiveness,and were clinging together like an eagle sinking its talons into a hawk.They didnt need nay help.(Yang Hsien-yi:Volume Ⅰ,P442)
2 直译加注保留原文的民族色彩
有时因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差异,简单的直译不能完全表达出原语的意义,杨宪益采用了直译加注来保留其民族特色。例如:只因薛蟠天性是个得陇望蜀的,如今得娶了金桂,又见金桂的丫头宝蟾有几分姿色,……第80回第650页)后汉光武帝刘秀下令给岑彭:“西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这便是成语“得陇望蜀”的出处。后人用此成语来表示贪得无厌。因此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译者译为:Now Huesh Pan was a living example of the saying “To cover the land of Shu after getting the region of Lung.” After marring Chin-gui,he was struck by her maid Pao-chans charms.(Yang Hsien-yi:Volume Ⅱ,P688)
3 借词或借译
英汉成语典故在本体、喻體和寓意上完全对应或基本对应的情况偶尔也有之,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与“趁热打铁”,“As the tree is,so is the fruit”与“什么样的树结什么样的果”,“as light as a feather”与“轻如鸿毛”。文学翻译中,此类表达一般都可以互译,借词或借译的方法兼顾了源语与目的语的语言形式,保留了两种语言的民族特色。例如:若说我们认真成了诗,出了这园子,把人的牙还笑掉了呢! (第48回第367页)。译者借译为:If we really set up as poets,people outside the Garden would split their sides laughing.(Yang Hsien-yi:Volume Ⅱ,P119)
4 意译舍弃原文的民族色彩
由于汉英文化的巨大差异,有时直译会令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加注又增加了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量及阅读困难,此时译者便采用意译法,牺牲原文民族特色,以使译文清楚简单。例如:人家是醋坛子,他是醋缸醋瓮 (第47回第359页)。“醋”在汉语中的联想意义为“嫉妒”,具有特指性和特殊的民族色彩;而在英语中为“愤怒的,不开心的”。译者采用了意译的方法,舍弃了原文的民族色彩,译为:If other women are jealous,shes a hundred times so.(Yang Hsien-yi:Volume Ⅱ,P433)
5 省略
Baker说过,如果某一特定的词或表达对于译文的发展没有较大用处而且冗长的解释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时,译者可以而且经常省略该词或表达的翻译。例如:贾链见了平儿,越发顾不得了,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听贾母一说,便赶上来说到:“姑娘昨日受了屈了,都是我的不是。”此处译者译为:This Chia Lien was very ready to do.He promptly stepped forward and said:“Im the one to blame for the unjust way you were treated yesterday.” (Yang Hsien-yi:Volume Ⅱ,P 56)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翻译被省略了。
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不是由原文或原作者决定的,而是由译文的预期功能(即翻译目的)所决定的。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红楼梦》的目的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国家。因此他们的译本受到了翻译目的极大影响。杨宪益认为,译者应尽量忠实于原文,既不要夸张,也不要夹带任何别的东西。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把中国传统文化系统忠实地介绍到国外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因此他尽量在保证理解无困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艺术风格和语言民族特色,达到其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Z].长沙:岳簏出版社,1987.
[2]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Z].Changsha:Hu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9.
[4]杜春雷.從《红楼梦》习语英译看翻译策略选择与翻译目的的关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71-74.
[5]郭建中.文化与翻译[C].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6]王芳.中英习语翻译文化特色的处理[J].中国科技翻译,2001,(1):34-36.
[7]朱敏虹.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对比[J].宁波大学学报,2007,(3):52-55.
锋绘2019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