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开展策略

2019-11-13 21:46:34田晓晴湖南省龙山县第五小学
新生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品德课程标准课文

田晓晴 湖南省龙山县第五小学

一、教学中强调行为效果, 知行合一, 综合评价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中要求组织小学生多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 通过行为实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情境, 加强对问题情境的理解和思考。所以, 这门学科的教学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争辩, 也需要给小学生们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如在小区里面对某个问题进行调查访谈, 将调查访谈的情况用视频记录下来。也可以引导学生们制作简单的PPT课件,让孩子们可以把自己调查研究的结果拿到学校与大家分享讨论。所以,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形式要丰富, 而之所以丰富是与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位小学生在这样类似的实践中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这是非常宝贵的, 课堂上的案例毕竟发生在别人的身上,让学生们感触不深, 而真实的自己的体验对自己的影响才会更加深刻和强烈。老师对学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综合的, 可以与其他老师讨论每个学生的平时表现, 同时结合学生完成相应作业的质量, 学生平时的待人接物表现等进行综合的评价, 小学生的品性要塑造完善需要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需要老师耐心的加以引导, 因此, 我们要特别注重这一点。

二、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让学生的兴趣更浓厚

小学品德与社会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 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化的情境在形式上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内容来自生活, 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能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 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

三、借助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 触动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思想品德课中, 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 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 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能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意识, 唤起责任感。

总之, 作为一线教师, 只要我们头脑清晰, 用科学的规律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就一定可以让学生从课堂中受益, 用正确的思想武装他们的心智, 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 让品德与社会真正地走进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程标准课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1
品德
读者(2015年7期)2015-04-01 12:28:14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