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岱尔的中国城市观

2019-11-12 07:37许昌
活力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保尔中国

许昌

[摘 要]保尔·克洛岱尔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的文学家。他既是法国20世纪后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之一,又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官。一方面,克洛岱尔在工作期间周游列国,他先后去过多个亚洲国家出任大使,其中以中国为代表。在出任法国驻华大使期间,他曾拜访大陆多个城市,并收获了不同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将这些感受与他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探索自己创作的可能性,这些实践亦为他的代表作:《认识中国》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保尔·克洛岱尔;中国;城市观

克洛岱尔相信,一座城市是一个地区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通过洞察一座城市的人与物,我们可以打开那扇文化之窗,去一览那独特之景。

在《认识东方》中,克洛岱尔关于上海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纪实特点。作者仿佛扛着一台摄像机,将自己的所见所得如实地记录了下来。豫园、龙华寺等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及乞丐、劳工、妓女等一些处于社会边缘化的人物都成了其描绘的对象。一副古老破落却又烦闹杂乱的旧上海的形象在读者们的面前被呈现了出来。克洛岱尔在对龙华寺的雕像进行描写的时候就用到了摄影的技巧,为我们如实地还原了龙华寺雕塑的生动形象:“此佛紧闭双目,唯于金色的面容下露出殷红巨口,其长如泄气洞……这四位尊神,无须,貌若孩童,其中之一手舞蟒蛇……或如一巨形爆竹。”(克洛岱尔,2007)又如一处对于乞丐的描写:“一只糊满了血污和泪水的独眼,一张嘴巴给癞疮溃烂得皮开肉绽,露出一口骨头似的黄牙,直到根部,长长的就像兔子的门牙。”(克洛岱尔,2007)《认识东方》对于上海的描写部分主要集中在对上海的古建筑、城市下层人群等。在对于城市的描写上面,克洛岱尔运用了一种对比的手法:在作者看来,上海就像是一个大熔炉,处于新旧时代交界的上海一方面保留着传统风格的城区,在那儿,静谧、古朴;另一方面,则是充满现代元素的新城区,在那儿,喧闹、拥挤。在对于人的描写上,克洛岱尔主要倾向于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进行描写,在他们中间,有人过得凄惨,有的人过得欢乐,但大部分人都显得麻木不堪。

说完上海再说福州,通读《认识东方》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作品都是在福州完成的。《榕树》《唯觉寺》《海上随想》《绘画》《走向山野》《海潮》、 《戏台》都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篇目。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认识东方》以外,克洛岱尔还有两部作品也是福州完成的,那就是《诗神》和《正午的分界》,后者主要是讲的作者对于自己在福州的一段感情的回忆与冥思。在克洛岱尔严重,福州是一个有着甜蜜色彩的地方。福州虽说不是作者最先踏足的中国城市,却是他最为钟情的中国城市,克洛岱尔在离开福州多年后甚至回忆道:“真的,只要一闭上眼睛,我立刻就觉得自己还在我福州家里的游廊下面,午后清风徐来,分外凉爽。”(克洛岱尔,1997)宁静而又朴实的福州让他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远在法国的故乡:香槟省,相比于之间所造访的那些大都市,作者则更喜欢这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南方滨海小城。一方面福州给克洛岱尔带来了故土般的亲近感,另一方面又让其看到了真正的与众不同的中华帝国。在福州的这段就职经历对于他而言无疑是精神上的巨大财富,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在福州所见到的绿水青山、古老的寺庙以及曲径通幽的园林无不冲击着克洛岱尔的视觉与内心,让他对古老中国的文化底蕴的感悟更深了。在福州,克洛岱尔看到了人与自然在最大程度上的和谐。“法国人或者是讨厌的英国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对于被他损坏的大地总是毫不怜惜。如果没有他贪婪的双手,就只想把目光投向远方,在那里粗糙地建造他的木屋,他们像利用一处瀑布那样利用他们的观点。”(克洛岱尔,2007)在这段话里,克洛岱尔强烈地表明了自己对于西方文明盲目求利、破坏自然的生活生产方式批判与厌恶之情。相反,他认为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方古国才是他能寻找内心诗意的地方,而福州正好是这样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对于这座南方滨海小城,克洛岱尔投入了太多的感情,在离开福州归国后,他都不曾忘记福州这座对他而言意义非凡的城市,在《认识东方》中,他就曾直接地抒发了这种感情:“让我再看一眼福州,再作一次回顾的怀旧的访问吧!”

结 语

作为一个外国人,克洛岱尔用他那异乡人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其特有的中国城市观。中国地大物博,东南西北差异明显,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克洛岱尔以他独特的文学视角用他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不一样的中国城市画卷。

参考文献:

[1]保爾·克洛岱尔.认识东方[M].徐知免,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2]钱林森.法国作家与中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钱林森.光自东方来——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4]余中先.克洛岱尔与中国传统文化 [J].世界文学,1995(03):171-175.

猜你喜欢
保尔中国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放浪形骸奈保尔,情人送给银行家
救朱赫来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金鱼接过了糖果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