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特约评论员 孔祥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院长
2019年10月21日—23日,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对湖北省荆州、孝感、武汉三市的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感受到了“高手在民间”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通过这次调研,笔者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合作社为什么要进行再联合和合作的问题由干巴巴的理论信条变成了丰富多彩的案例。
第一种类型:变竞争为合作。即通过合作社的联合,把原来的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武汉市首佳水产养殖联合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是武汉市第一家到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还吸收381户水产养殖户加入了联合社,合作社成员和养殖户成员都必须入股。联合社养殖水面1.08万亩,种植(水生作物)面积4500亩,2018年经营收入14609万元,总盈余439万元,成员年均收入2.37万元。成立联合社的动机在于5家合作社都是当地养殖大户带动成立的,在水产养殖和销售方面都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并且势均力敌。面对外来客商,他们往往采取低价策略,其结果经常是两败俱伤,从而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在武汉市新州区水产部门的启发和推动下,5家合作社联合起来成立了联合社。其效应是:
(1)5家合作社由原来的竞争者变成了合作者,互相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统一对外。而且,这5家合作社每家都在武汉、长沙、广州等大城市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设有摊位,组成联合社后,每家合作社只负责自己有优势的城市,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降低了交易费用。同时,由于联合社规模大,可以与大型水产品收购企业签订供销合同,提高了整体竞争力,养殖户也从中得到了明显的收益。仅此一项,平均每斤鱼可提高价格0.1元。(2)联合社为成员提供“三统一”服务。一是统一采购和提供生产资料。联合社在原合作社鱼饲料加工厂的基础上扩大了生产规模,年加工鱼饲料5000余吨,统一采购饲料5000余吨、鱼肥300吨、鱼药300万元,鱼及螃蟹苗10万公斤,水生莲藕种5万公斤,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采购价格,每亩养殖水面为成员节约成本7%左右。二是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指导。印发养殖技术资料累计1万余份,指导成员用药、用肥、用料,提供调整种养模式等产前、产中技术服务。三是统一产品和基地质量认证,共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6个。通过一系列服务,2018年联合社成员户比非成员户亩均增收1200余元。
第二种类型:通过再合作取得净收益。如武汉市黄陂区具有悠久的养蜂历史,20世纪90年代曾被有关部门评定为全国十大养蜂基地县(区)之一。2007年以后,黄陂区先后组建了18家蜂农专业合作社,但大部分合作社规模过小,难以发挥组织效应。2011年,黄陂区养蜂协会和农业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动员和推动18家合作社成立武汉市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规模扩大后,联合社为成员社及养蜂户主要提供以下服务:(1)投资150万元建立蜂产品加工厂(研发中心),延长产业链,增加蜂农的利润。加工厂还设有冷库面积80平方米,为合作社和蜂农免费提供蜂蜜储藏服务。
为破解单个农民合作社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的难题,不少合作社自愿联合起来组建销售合作联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图为江苏省睢宁县苏合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联社的大米产品。(解荣超供图)
(2)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陂荆蜜”,注册“抿一口”商标,供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和蜂农使用,提高了全区蜂产业的整体价值。(3)开展互助信用服务。单个合作社规模小,无法开展内部信用合作业务,联合社组建后,制定了股金管理办法,确定500元为一股,1万元为1个股东代表,产生1名理事,10万元产生1名常务理事,个人股金不得超过3万元,非养蜂人员不得参股。现有15家合作社和110个蜂农参股,股金总额270万元,为合作社和蜂农提供内部信用服务,解决了部分合作社和蜂农的资金短缺问题。(4)技术和信息服务。联合社每年组织蜂农培训1次—2次,并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提高了蜂农的技术水平和产业整体竞争力。(5)开拓蜂业发展新领域。2013年,联合社争取到大棚栽培草莓蜜蜂授粉示范区项目,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实验站的指导下,协调4家合作社和5个草莓授粉示范蜂场,组织了2000多群蜜蜂进行授粉,合作社和蜂农通过出租授粉蜜蜂收入50多万元。
上述案例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所以可能组织起来成立联合社,是因为制度创新后能够产生净收益,使成员社和农民有利可图。现实中相当多的联合社之所以难以为继,有的趋于倒闭,也是因为净收益不明显甚至根本没有产生净收益。这是地方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在推进联合社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