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雷,闫述乾,李之凤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兰州市,730070)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作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联合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早在2013年和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曾分别明确提出,“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再到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后,联合社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联合社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全国各类联合社的数量已达到一万多家,平均每个联合社带动12个成员社[2]。可见联合社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在关注联合社数量的同时,如何实现联合社高效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内学者对联合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联合社内在逻辑的探讨。孔祥智[3]认为联合社本质上是合作社在规模扩张时,所选择的一种交易成本更少的治理结构。张琛等[4]认为联合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最大限度获取制度净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刘同山等[5]将联合社成立的动因归纳为改善市场地位、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延长产业链。二是对联合社类型的研究。依据产品类型可将联合社分为同业型联合社和异业型联合社[6]。依据经营特征可将联合社划分为生产型联合社、营销型联合社、产业链型联合社和综合型联合社[7]。也有学者依据联合路径将联合社划分为同服务区位联合型、服务系统内联合型以及跨服务系统联合型[8]。三是对联合社的作用及功能的探讨。从孔祥智的相关研究来看,联合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联合社能够有效整合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9];另一方面则在于延伸产业链,尤其是通过公司化运营,可以使联合社和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10]。谭智心和杨艳文[11]指出联合社的功能更多的在于创建品牌、开拓市场。此外,也有学者对联合社的运行机制做了研究,如孔祥智和黄斌[12]认为联合社的运行机制可以划分为四类,且均具有资源整合效应、行业自律效应和组织带动效应。
通过文献梳理不难发现,学者们对联合社的性质、成因、类型、功能作用及运行机制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鲜有联合社绩效评价方面的文献,关于欠发达地区联合社绩效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对联合社的绩效进行评价既是当前联合社最为紧迫的研究内容,也是现有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基于此,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熵值法、TOPSIS法对甘肃省定西市31家样本联合社的绩效进行测度与评价,以期为欠发达地区联合社的高效发展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在借鉴谭智心[13]、孔祥智[14]等学者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与6位专家(包含2位研究联合社的高校专家、2位主管联合社的政府工作人员、2位联合社的经营管理者)进行反复商讨后最终确定了符合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绩效水平设定为目标层,将经济绩效、发展绩效、社会绩效设定为准则层(一级指标),再围绕准则层构建了指标层(二级指标)的16个指标。该指标体系既反映了联合社的综合绩效也兼顾了联合社的长、短期绩效;同时,对联合社、成员社及农户这3个联合社主体的绩效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1)经济绩效指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经济绩效的高低是衡量联合社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5]。联合社的经济绩效可进一步从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衡量,反映联合社经济规模的指标有成员社数量、覆盖农户数及注册资金。同时,为了较为完整地反映联合社的经济效益,本文从联合社自身、成员社及农户三个层面出发分别选取了盈利情况、成员社年均收入、农户年均收入3个指标对联合社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2)发展绩效指标。发展绩效体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成长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从组织稳定性、社会关系稳定性及市场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衡量[16]。反映组织稳定性的指标包括利益联结机制的紧密程度和社员对联合社的满意度;反映联合社社会关系稳定性的指标有与上下游关系的稳定程度;反映联合社市场竞争力的指标包括品牌知名度和价格波动情况。
3)社会绩效指标。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不仅强化了组织的经济功能,也提升了组织的社会功能。联合社的社会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合社不仅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二,通过技术培训服务,增强农户的发展能力;第三,联合社在当地开展各类社会服务[17]。因此,可将联合社的社会绩效归纳为社会带动规模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社会带动规模又可通过带动非成员农户数和带动就业人数来反映;社会效益则可通过一年内技术培训服务次数、联合社辐射范围以及开展公益服务的种类来体现。
确定权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绩效评价的关键一步。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多采用层次分析法[18]、因子分析法[19]和熵值法[20]来求解权重。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就在于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使人的主观判断得以用数量的方式呈现,且简洁易操作,但这种方法的主观性较强,往往会使所求权重因人为因素而出现偏差。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都属于客观赋权法,其中因子分析法能用少数公共解释因子反映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起到了化简降维的作用,在求得因子得分后易于计算综合得分进行绩效评价,但这种方法对原始数据的依赖性较强,通常需要符合条件才可进行因子分析。熵值法则是根据评价指标所传递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可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综合来看,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都存在着明显的利弊,鉴于此,本文将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求解权重,以求最大限度的修正主观判断和数据质量对权重造成的偏差。即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依次求解权重,然后通过线性加权组合法得出主客观综合权重,再将主客观综合权重引入TOPSIS法计算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绩效水平。
1.2.1 层次分析法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将评价指标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并按如下步骤计算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
1)构造判断矩阵。根据Saaty给出的1~9标度法,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同一层级各个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并按其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形成判断矩阵R=(rij)n×n,其中rij表示元素i与元素j的重要性比值。
2)层次单排序。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几何平均数Mi,求出各指标的重要性权数。
(1)
(2)
式中:n——判断矩阵的阶数;
Mi——每一行元素的几何平均数;
Wi——所求特征向量,即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3)一致性检验
(3)
(4)
(5)
式中:λmax——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CI——一致性指标;
RI——随机一致性指标;
CR——一致性比率。
当CR<0.1时,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所求权重有效;否则需重新构造判断矩阵,直到通过一致性检验。
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6)
(7)
当CR<0.1时,认为层次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
1.2.2 熵值法
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信息的一种度量。对某一指标而言,其熵值越小,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影响也越大,即权重也越大;反之,影响越小,权重也越小。其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样本矩阵X=(xij)m×n,其中xij(i=1,2,3,…,m;j=1,2,3,…,n)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
2)样本矩阵的标准化。为了消除数据量纲和单位的影响,首先需要对样本矩阵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因所有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因此用式(8)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可。此外,为了避免求熵值时对数计算无效,本文将标准化后的数据整体向右平移0.01。
(8)
式中:Zij——标准化后第i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
max(xij)——某一指标下样本数据的最大值;
min(xij)——某一指标下样本数据的最小值。
3)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样本占该指标的比重Pij。
(9)
4)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10)
5)计算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gj。
gj=1-ej
(11)
6)计算第j个指标的权重aj。
(12)
1.2.3 确定综合权重
Qj=αWi+(1-α)aj
(13)
式中:Qj——综合权重;
Wi——层次分析法所得权重;
aj——熵值法所得权重,本文认为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所得权重同等重要,故令α=0.5。
1.2.4 TOPSIS法
TOPSIS法是一种通过计算每个样本到正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来进行排序的方法。当某一样本离正理想解的距离最近且离负理想解的距离最远时,即为最优样本,反之,即为最差。TOPSIS法主要有以下步骤。
1)对原始决策矩阵X=(xij)m×n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规范化决策矩阵Bij。
(14)
2)构造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
Cij=QjBij
(15)
3)确定正负理想解。正理想解由Cij中每一列的最大值所构成,负理想解由Cij中每一列的最小值所构成。令X+为正理想解,X-为负理想解。
X+=(maxCi1,maxCi2…maxCin)
(16)
X-=(minCi1,minCi2…minCin)
(17)
(18)
(19)
5)计算各个样本到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Ci。
(20)
当Ci的值越接近于1,表明该联合社的绩效水平越高,当Ci的值越接近于0,表明该联合社的绩效水平越低。
定西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该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相关产业的兴起为联合社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另一方面,联合社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助力产业振兴。定西市联合社发展时间长,规模差异大,既有同业联合社,也有异业联合社,是研究欠发达地区联合社绩效的理想之选。因此,本文以定西市作为调研目的地,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取了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调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定西市选取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作为调查对象,在对联合社负责人发放问卷的同时从每家联合社中随机选取5名联合社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6份,收回有效问卷176份,其中联合社问卷31份,联合社成员问卷145份,问卷有效率为81.48%。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后,再次邀请参与指标构建的6位专家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进而得到了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判断矩阵,然后根据式(1)~式(5)计算层次单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表中CR值均小于0.1,表明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所求权重合理。准则层中经济绩效的权重最大,为0.571 4,发展绩效的权重次之,为0.285 7,再次是社会绩效权重,为0.142 9,说明专家普遍比较重视经济绩效,同时也兼顾发展绩效和社会绩效。
表2 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表3 指标层的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根据式(6)~式(7)计算层次总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4。表中CR值为0.024 0,小于0.1,表明层次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盈利情况对联合社绩效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成员社年均收入;此外,与上下游关系的稳定程度也对联合社的绩效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样本联合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原始数据,见表5,表中C1~C16表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16个指标,H1~H31表示31家样本联合社。
表5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绩效评价各指标原始数据
将表5中各指标原始数据代入式(8)~式(12)求得熵值法权重,结果见表6。带动非成员农户数的权重最大,为0.129 1,表明联合社在带动能力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作用对联合社的绩效水平影响最强。品牌知名度的权重次之,为0.126 1,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的目的就在于共同创建农产品品牌,合力开发市场,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品牌知名度是衡量联合社绩效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对联合社绩效影响较大的是成员社年均收入,权重值为0.114 2,这表明经济绩效仍然是评价联合社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表6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熵值法权重
从表4和表6可知,两种方法所求权重中,成员社年均收入的权重均较大,说明该指标可能会对联合社的绩效产生关键性影响。同时,主客观权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单独使用一种权重进行绩效评价,明显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通过主客观综合权重进行调整,以使所求权重更为合理。进而将主客观综合权重引入TOPSIS法得出样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绩效评价结果。本文依据式(13)计算主客观综合权重,结果见表7。
表7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客观综合权重
根据式(14)对表5中的原始决策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规范化决策矩阵,再利用式(15)计算规范化决策矩阵与表7中综合权重矩阵的哈达玛积,求得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然后依据式(16)~式(19)构造正负理想解,计算每个样本联合社到理想解的欧氏距离并通过式(20)求出样本联合社到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以及3个一级指标的相对贴近度,最终得到样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绩效评价结果(表8)。为了对样本联合社的绩效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本文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排序的同时,基于黄河东[21]的研究将样本联合社的绩效划分为5个等级,当贴近度为0至0.2时定义为很差,0.2(含)至0.4定义为较差,0.4(含)至0.6定义为一般,0.6(含)至0.8定义为良好,0.8(含)至1定义为理想。
表8 样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绩效水平相对贴近度
从联合社绩效看,其相对贴近度的均值为0.259 2,标准差为0.117 9,样本中只有1家联合社的相对贴近度达到0.702 9,还有21家联合社的相对贴近度未达到平均水平,可见样本联合社的绩效水平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的状态。31家样本联合社中,绩效属于良好等级的有1家,属于一般等级的有3家,属于较差等级的有17家,属于很差等级的有10家,样本联合社的绩效水平整体偏低,且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分析其原因,一是联合社虽然制定了完备的联合社章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严格执行;二是部分联合社成立后并没有对联合社的功能作用形成清晰地定位,简单将联合社视作扩大了的合作社,致使联合社的功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进而影响了联合社的绩效。
从相对贴近度趋势图来看(图1),经济绩效相对贴近度的趋势与联合社绩效的趋势较为一致,说明样本联合社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绩效的影响。联合社作为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其成立的初衷便是为了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挥规模效应,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员的经济利益;因此经济绩效不显著势必会影响联合社整体的绩效。
图1 样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绩效水平相对贴近度趋势图
从经济绩效看,其相对贴近度的均值为0.234 6,最高值为0.723 0,最低值为0.122 7,说明样本联合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效,但与经济绩效的理想值之间还存在差距。经济绩效排名靠前的联合社,成员社年均收入普遍较高;反之,成员社年均收入相对较低。可见,联合社的经济绩效与成员社年均收入密切相关。一方面,成员社年均收入越高,表明从联合社发展中获得的红利就越大,成员社的积极性也越高,成员社出于对预期收益的考虑会进一步关注联合社,增加对联合社的投入,促进联合社高效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绩效越好的联合社,往往会形成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较强的盈利能力可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能确保成员共享联合社的发展成果,持续稳定增加经济收入。
从发展绩效看,其相对贴近度的均值在3个一级指标中最高,为0.351 7,表明样本联合社正处在发展上升时期,通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与上下游产业链的稳定性、共同创建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等措施有效的提升了联合社的发展能力。
从社会绩效看,其相对贴近度的均值为0.308 7,正在逐步接近一般水平,说明样本联合社对社会绩效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31家样本联合社为例,有22.58%的联合社可以带动600户以上的非成员农户。同时,77.42%的联合社可以为当地提供至少1种以上的公益服务,包括为学生采购学习用品、支持地方文化娱乐活动、慰问贫困户以及为贫困户免费耕地等,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联合社的社会功能。随着联合社的发展壮大和功能的日益完善,其在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农户人力资本、增强成员合作意识以及服务地方中的能力和作用越来越强。
欠发达地区31家联合社的绩效评价结果表明,当前样本联合社还属于上升发展阶段,有21家联合社的绩效在平均水平以下,样本绩效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具体来看,样本联合社的发展绩效相对较好,其均值为0.351 7,其次是社会绩效,再次是经济绩效,其均值为0.234 6。从一级指标看,经济绩效是制约联合社绩效的主要短板;从二级指标看,成员社年均收入通过经济绩效对联合社的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员社年均收入高的联合社经济绩效与联合社绩效均较高。样本中,联合社绩效的最大值为0.702 9,最小值为0.148 5,且有10个样本的绩效属于很差等级,样本联合社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此外,样本联合社主要通过提升与上下游关系的稳定性、创建知名品牌来提高联合社的发展能力。同时,欠发达地区的联合社普遍比较重视社会绩效。
3.2.1 增强盈利能力,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总体来看,经济绩效对联合社的绩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经济绩效的重点在于提升联合社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则体现为如何增强联合社的盈利能力,提高成员社的年均收入。首先,联合社应充分整合各个合作社的优势资源,将各自在市场、技术、物质、人力、组织等方面的优势集中起来形成合力,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联合社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最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递增。其次,联合社在形成自身积累后,应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应与上下游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以达到降低经营风险,减少外部交易成本的目的。联合社在逐步增强盈利能力的过程中还需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联合社的内部成员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互动机制,一方面倒逼联合社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推动联合社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保障成员社及农户共享联合社收益,实现成员社年均收入稳定增长。
3.2.2 加快建立示范社,加强对联合社的宣传力度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实践经验来看,示范社通常具有一定的带动引领作用,能够激励合作社迈向高质量发展[22]。联合社也可借鉴此做法,以高效发展为导向,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评定不同等级的联合社示范社,使示范社充分发挥标杆作用,引导和推动联合社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应加强对联合社的宣传力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广宣传典型联合社的成功经验。例如绩效水平最高的H22联合社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产经营模式,对这些典型模式和做法的宣传推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联合社的绩效水平。二是强化相关主体对联合社的认识,使合作社在对联合社达到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自愿联合。当合作社对成立联合社的目的、联合社的功能作用和联合社的经营管理等内容形成清晰的认识后,更有望建成一批高绩效的联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