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启示

2019-11-11 07:37李妲张衡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时代内涵以人民为中心

李妲 张衡

摘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在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借鉴红旗渠精神,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在理想信念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风建设上密切党员干部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廉政建设上彰显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红旗渠精神;时代内涵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3.017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9)03-0093-05

1960年至1970年,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在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深厚的为民情怀,其蕴含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对于新时代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人民至上”的时代价值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自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一、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

自古以来,林县地形复杂,多山少地,资源匮乏,特别是干旱缺水,始终是困扰林县人民、制约林县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缺水,林县粮食产量很低,自明朝中期至新中国成立 500 余年间,大旱绝收的情况频发,林县大地哀鸿遍野,疮痍满目。在旧社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统治者只会无限制地压榨劳动人民,贪婪地攫取他们的利益,对于老百姓的根本诉求置若罔闻,千百年来林县人民对水的期盼始终得不到实现。新中国成立后,饱受缺水之苦的林县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活动,先后修建了10余条引水渠以及30多座中小型水库。面对1959年林县再次大旱无水可引的危机,也为了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缺水问题,林县人民在林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排除万难,历时10年,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可以说,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时代产物,它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在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定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红旗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出党的基层组织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利益而努力奋斗的积极作为。它既是党的基层组织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二、红旗渠精神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在统一

(一)坚守“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指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2]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始终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把千千万万的群众组织起来、发动起来。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维护和代表某一阶级的特有利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不同,亦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保障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做起,把发展落脚于使改革开放的发展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以及引导广大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些举措都是对党坚守“为了人民”这一根本政治立场的最生动诠释。

修建红旗渠的初衷就是为了人民。“旱魔”困扰了林县几千年,给林县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彻底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带领林县人民干出了红旗渠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工程。红旗渠的建设,从计划的提出到勘察、设计、施工,时任县委书记的杨贵同志是最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被誉为建设红旗渠的旗手[3]。在他的带领下,林县县委长期坚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带领人民战胜“旱魔”。1965年,《人民日报》以“党的领导无处不在”记述了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斗争。林县当时有 50 万人口, 30 万人先后加入到红旗渠的建设之中。之所以能调动这么大的人力资源,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是主要原因。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阐释了“两个觉悟”的概念。他说,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4]1049—1052。林縣县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正确决策转化为民众的自觉行动。人民群众也正是深刻认识到红旗渠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是在为林县人民办好事办实事,才无怨无悔地投身于红旗渠建设之中。这项工程的出发点是为人民谋幸福,不是为个人谋私利。水是林县人民的心结,是千百年来未能实现的愿望,林县县委抓住了这一矛盾下定决心为人民引水,纵使面对千难万险,纵使承受流血牺牲,也敢于向太行山开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为了人民初心使命的最动人诠释。

(二)坚持“依靠人民”的发展理念

发展为了人民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发展依靠人民则解决了方法论的问题,明确了发展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深刻阐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1031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是战天斗地、创造人间奇迹的主力军。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唯有自力更生,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回顾历史,中华民族从苦难中一路走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都融入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正如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面对强敌,数百万支前民工用热血和生命为前线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可以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习近平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1]因此,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需要我们深入基层,植根于群众之中,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面对深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通过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结到伟大的事业之中。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是依靠人民干事创业的成功范例,这条跨越千里太行的红旗渠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光辉画卷。

“自力更生”是红旗渠精神的重要内容。依靠人民是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集中体现。“引漳入林”工程开工之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由于地处山区,经济落后,再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物质资源严重短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林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不给上级增麻烦,不向国家提要求,流自己的汗,修自己的渠,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抬筐自己编,没有炸药自己造。在食不果腹的日子里,林县人民释放出了改天换地的巨大能量。三条干渠的总投资是6 865.64 万元,其中由县社队基层自筹资金达5 839 万余元,占总投资的 85.06%。林县县委在修渠过程中调动群众积极性,依靠群众,让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自己建造各种修渠的工具和建筑所需要的材料,并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专利技术。在架设桃园渡桥时,为了解决木材不足的困难,技术人员和社员们研究节省木料的办法,根据“立木顶千斤”原理,改用石头做顶梁柱的材料。经过实践,节省木料2 000多根。像这样的例子在红旗渠工地上数不胜数。在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基础上,林县先后办起了荆编厂、机械厂、车辆修配厂等,克服重重困难,截流了浊漳河,征服了红石崭,凿通了青年洞。红旗渠是依靠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一座历史丰碑。正是数十万民工风餐露宿,鼓足干劲,不惧牺牲,始终发扬自力更生、攻坚克难、艰苦创业的精神,才最终实现了林县祖祖辈辈千百年来对水的梦想。

(三)坚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奋斗目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共享发展,不断回应人民热切期盼,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获得感、成就感。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仅可以增强发展再生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更可以带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共享发展理念高度重视,这一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对党的宗旨的最深刻诠释。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本质上是党坚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体实践,实现了人民群众对水的期盼,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存条件、林州的生态环境,为林县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红旗渠建成后,林县县委带领人民治山治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施惠民政策,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世纪80年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林县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林县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力发展建筑业,1989年被国家建设部定位为全国首批劳务基地县。林县的建筑队伍以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精神品质享誉全国建筑业,被称为“十万大军出太行,匠乡劲旅遍神州”。截至2018年底,林州有800多家建筑企业、2 000多家建筑施工队和20多万建筑大军。建筑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林县人民的就业率,提高了林县人民的收入水平。在建筑业的引领带动下,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550亿元,增长7%,被评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先进县(市)。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林县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和保障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城市”“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

三、红旗渠精神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启示

(一)在理想信念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的实践,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践行过程中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对红旗渠精神的高度总结。为了圆一个水的梦,林县人民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敢于向太行山开战,遇山凿洞,遇水架桥,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完成如此巨大的跨流域引水工程,他们吃野菜挖河草充饥,宿山崖住山洞避寒,不向高山让路,不向困难低头,苦战十载,最终梦想成真。红旗渠工程的建成使林县人民告别了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林县的面貌焕然一新。林县人民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恶劣的环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5]理想信念可以生发源源不竭的动力,是共产党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根基。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在理想信念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首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實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这一群众观点,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通过不断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二)在作风建设上密切党员干部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密切党员干部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红旗渠建设成功的根本保障。红旗渠工程规模大,任务重,工期长,林县县委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敢为人先,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县人民万众一心,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为大家,在共和国最为艰难的时期筑起红旗渠这座历史的丰碑。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是中国共产党密切同群众血肉联系的典范,是领导干部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的时代榜样”[6]。从誓师大会吹响战斗号角的那一刻起,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一同奋战在修渠一线,创新了“五同”工作法,即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解决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红旗渠工程第三任指挥长、林县副县长马有金同志,长期坚守在修渠一线,修渠10年,在工地度过了9个大年夜。他在工作中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官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还经常与群众比赛抡锤打钎。在任务分配上,党员干部多分任务,干部试干之后再给群众定指标。在十年修渠中,党员干部所领取的工资普遍比民工低,粮食紧缺时,党员干部吃糠菜,让民工吃粮食。工地上的党员干部坚持吃苦在前,始终冲在最困难的工段上。正是这样一群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的共产党员,赢得了民心。“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汗,群众就能血流成河”,这是流传在林县的一句民谚,也是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修建红旗渠的真实写照。1965年12月18日和1966年4月22日,《人民日报》先后两次发表“社论”,宣传介绍林县红旗渠,肯定林县县委在红旗渠建设中所起的领导作用。

杨贵曾说:“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立足点。”[7]在十年修渠的过程中,林县各级干部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践行党的宗旨,团结带领群众,充分依靠群众,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干旱缺水的恶劣环境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红旗渠的成功修建不仅解决了林县数十万人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也使林县形成了党同人民群眾血浓于水的良好政治风气,红旗渠成为一种符号,成为党和群众生死与共的历史见证。在修渠工地上,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怎样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项长期需要接受考验的课题。很显然,红旗渠精神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党员干部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中获得力量源泉。

(三)在廉政建设上彰显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红旗渠是一条为民渠,更是一条廉政渠,它所体现出的共产党人一心为公、廉洁自律的浩然正气直到今天都弥足珍贵。修建红旗渠历时10年,投资近亿元,没有出现一例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事件。红旗渠纪念馆保存着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炸药箱,打开箱盖,盖子背面贴着一张泛黄的收据。由于工期长,很多民工个人物品无处存放,希望工地将废旧炸药箱作价卖给大家,用于存放物品。大家买到炸药箱后将财务部门开的收据纷纷贴在箱盖上,以证明箱子是作价购买的。红旗渠工地上的党员干部讲原则、守纪律,这种模范作用上行下效,鼓舞了全体民工在轰轰烈烈干事创业的热潮中都能做到公私分明,坦荡做事。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县委以及总指挥部制定了涉及红旗渠建设方方面面且与具体实际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如《林县引漳入林总指挥部关于生活管理和财务开支制度》《关于加强联系报告制度的通知》《关于民工粮款补助的几项规定》等。红旗渠工程规模大、工期长、民工多,这些制度有助于锻造一支铁一样的队伍,更有助于扎密制度的笼子,保证了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岁月洗礼,时光冲刷,半个世纪前的红旗渠就是一部党风廉政建设的优秀读本,对于我们今天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一面镜子。

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尤其注意廉政建设,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糖衣炮弹。在和平年代,反腐败斗争是极端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乃至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廉政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15年3月27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在红旗渠通水50周年来临之际来到红旗渠考察调研,他强调要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真正做到“纪”在“法”前,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8]持续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全体人民的共同目标。党风廉政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红旗渠精神所体现出的共产党人廉洁修身、廉洁从政、廉洁用权的高尚情操在新时代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我们要深入解读红旗渠精神中的廉政内容,以红旗渠为标杆,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发扬为民务实的作风,彰显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我们应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探寻其精神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价值启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朱继东.意识形态工作要凝民心聚共识[J].红旗文稿,2017(6).

[3]张全景.永远的红旗渠精神[J].红旗文稿,2012(6).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2-11-19(01).

[6]张勇.群众路线与红旗渠的成功修建[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5).

[7]杨贵.红旗渠精神的思考[N].人民日报,1998-10-15(01).

[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6-10-28(01).

责任编辑:杨绪强

猜你喜欢
时代内涵以人民为中心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挖掘爱国主义的内涵
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魏晋风流的时代内涵分析
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