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徐继畬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所著《灜环志略》可称为近代中国真正认识世界的指南手册,尤其书中所蕴含深刻的启蒙思想,则远超越那个时代的认识。今天在国家全面开放与民族振兴的社会大背景下,研究徐继畬及其事迹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及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份山西的经济转型与重新振兴仍具有其普遍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徐继畬;近代;山西;灜环志略;指南手册
徐继畬(1795—1873)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县大建安村人。其父润第,字德夫,号广轩,清乾隆乙卯科(1795)进士,历任内阁中书、施南府同知等職,史书称其性格刚毅,为官廉洁,在官场二十余年,家无余财。中年后专研易学,颇有造诣。继畬幼承家学,刻苦读书,于19岁中举人,1826年中进士,时年32岁。清道光十年(1830)入都为官,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等职。一生为官清廉,颇有政声。而最为国人称道的是其在福建任所组织编写的《瀛环志略》。这部仅十五万字的地理著作不仅是当时中国认识世界地理最好的门径,也代表了在那个社会巨变前夕中国知识分子在西学东渐大潮中从被动到主动汲取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的心路历程。1844年完成了《灜环志略》的初稿《瀛寰考略》,此稿本已由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出版。全文小楷录出,文中多有涂抹、圈点及删改痕迹,与1848年初版的《灜环志略》相比较,可发现徐氏后期正式出版时所增补的内容,也可见徐继畬严谨的治学态度。
《瀛环志略》成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全书共10卷,约14.5万字,内含插图42张。其体例不同于一般的地理著作。卷一先概述了地球的概貌,后叙述五大洲、五大洋(当时认为南极洲为海,故称南冰海)的情况,然后是《皇清一统舆地图》,亚洲情况;卷二、三续述亚洲;卷四至七介绍欧洲;卷八介绍非洲;卷九、十介绍北、南美洲。书中对各大洲先总叙,后有分叙。并对当时各国的疆域形式、气候物产,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典章制度、政治得失、国力强弱及与清国关系等诸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记述,内容有详有略,行文夹叙夹议,并附有个人独特见解,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史地并重的世界地理书。与同时代出版,有关世界地理的著述相比具有鲜明的自我特点:
第一,它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而非仅仅是散乱资料的堆砌。书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经过徐氏认真核实并仔细研究,消化后所提出观点。其资料的准确性与叙述的科学性,水平都较高。
第二,其全书内容涉及的全面性与论述的系统性较高。全书以图为线索,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地球的概况与经纬度的划分及地球各部分的相关知识。书中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八十多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文化、风土民情等,使人读后可对当时世界有一整体了解。这点是当时所见之《海国闻见录》、《合省国说》等地理著作所无法做到的。
第三,书作行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书中内容近一半篇幅介绍了当时欧美国家的情况,如欧洲的英、法,美洲的美国,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也是与中国文化差异最大,也是威胁最大的的国家,是当时中国了解世界的重点。以此为重可反映出作者的学术眼光及当时中国了解世界的时代要求。
第四,全书文字简洁,内容精干。书中文字仅十四万五千字,纲目清晰,文笔洗练,没有过多繁杂的资料堆积,与繁琐的考释。所以其更具可读性、实用性。
第五,最与其他地理著作所不同的是,书中行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徐氏著此书的宗旨就在于警醒世人,并激励国人能经世济时,重振国家。故著者在书中试图探讨西方的力量根源与性质,给国人提供了一幅当时世界形式的基本概况,作者在记述中反映出其希望变革图强的政治意愿。
《灜环志略》问世以后,在国内知识阶层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其后的半个世纪里一直是中国人了解世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魏源在增补其著作《海国图志》由六十卷增补为一百卷时,就从《灜环志略》中辑录资料近四万字,凡三十三处,占《灜环志略》全文的四分之一。清同治五年(1866)年,清廷总理衙门重印此书,将其当做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书。1867年后此书又成为京师同文馆的教课书。1876年,中国首任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在出使途中手不释卷,每到一地必取书观看并与当地情况相对照。近代维新领袖康有为、梁启超青年时都曾多次读过此书,并颇受影响。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介绍《海国图志》与《灜环志略》对19世纪下半叶的影响时谈到:“此两书在今日诚为刍狗,然中国士大夫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灜环志略》很快传到东邻日本,受到了极大得重视。当时正处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前期,此书的出现如同一股甘泉滋润了渴望变革的日本各阶层的心田,以此为认识世界的指南。迟至1861年日本就有此书的翻刻本,其后又多次翻刻,流传甚广。
反观国内,此书的出版却遭到当时守旧势力的强力打压,以至于流传不广,徐氏也因书中言论被处分而被贬谪,1850年被削职回乡。直到十三年后的1865年,学习西方,办理洋务图存强国,已成为时代大潮而不可逆转时,徐氏才又被当局想起,并被任命为总理同文馆衙门大臣,但此时的徐氏已是垂暮老人,来日无多。而中国则错过了改革自新的最佳时机,最终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痛苦深渊。
《灜环志略》对华盛顿的赞扬,在当时新兴的美国引起了极大反响。1850年此书刚出版就被在华的传教士寄回国内。1853,在华传教士将《灜环志略》中录出的赞颂华盛顿的文字,刻于花岗岩石碑之上,赠送给美国华盛顿纪念馆。后这块石碑被镶嵌于华盛顿纪念塔的第十级内壁上永久留存。
“唯实唯真,勿空勿虚”、“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是徐氏严谨治学的标准,亦是今天吾辈学习的榜样。纵观徐继畬的一生,是在一个封闭的时代,封闭的环境中成长,并深受传统儒学的浸润,沿着前辈科举道路而进入仕途。在被迫开放的年代里感受到西方文明的力量,主动去了解新事物,并深刻思索其中缘由。他敏锐的认识到那个大时代的巨变,意识到今天的社会所遇之问题远非旧时手段所能解决。其思想高度远远超越那个时代中国知识界的思维水平,成为当时社会变革中思想的启蒙者与行动的先行者。可谓是“世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何等的伟大!又是何等痛苦的事情!其为国家复兴、民族之觉醒,对事物真理的不懈追寻,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仕途的浮沉,所谓社会主流对其文章的毁誉,无不折射出当时的中国,在追寻图存与自强道路上蹒跚前行的身影。
作者简介
刘利明(1983-),男,山西临汾人,太原市图书馆助理馆员,重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研究方向: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