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爱国品质,塑造民族精神

2019-11-11 12:18邱志明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邱志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教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初中历史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切入点,较为全面的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相关历史教学提供可借鉴的作用,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爱国品质;民族精神;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尤其是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围绕教育大纲以及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等方面来开展历史教学任务,往往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初中历史老师要把教学实践活动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起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積极树立历史核心素养的理念

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除了认真研究历史教材和教学大纲,结合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实际情况之外,必须较为全面的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构成以及相关的要求,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

在唯物史观的培养方面,一定要使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运用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运用唯物史观能够正确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能够在以后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将唯物史观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在时空观念的培养上,要使学生明白要将时事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分析,才可对历史事件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培养学生划分历史的时间空间范的水平[1]。而史料实证使学生认识到一切应从史实出发,坚持“料从史出”的原则,主要培养学生搜集史料的能力,能够从史料中找出所需的信息[2]。历史解释主要培养学生不被历史的表象迷惑双眼,能够较为全面、客观、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而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主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家国情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使其具有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 提升初中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历史教学走向成功的助力器。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关键阶段,其认知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在迅速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力较差等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要设计精彩而又简短的导语,促使学生产生疑问,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其次是要紧抓课堂,历史课堂应该是生动且丰富的,历史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值得老师去做文章。通过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其次,教师还应搜集相关的史料,作为教学的辅助内容加以合理的运用。在讲到《罗斯福新政》这一课,首先要介绍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大背景,提问学生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你会怎样摆脱危机?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的展示罗斯福的形象,使学生对罗斯福总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罗斯福总统的独特魅力,作为一个残疾人能够带领美国人民坚强的走过经济大危机的局面。要求学生在课本中找出罗斯福实施新政的具体措施,分析带来的效果以及影响。教师可分点提问,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有何作用”三个点来全面理解新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同时在课后,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加以补充说明,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手段

3.1 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方法,通过发挥学生的特长,弥补学生的不足,实现教学目标。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解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把握好统一要求和个性差异。

首先教师应明确教学的目标,围绕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其一是知识与能力;其二是过程与方法;其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因材施教,注意把握难易的梯度,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要有层次性,在课堂上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有所收获。除此之外,还应在作业的布置方面体现分层的原则,在历史的教学活动中兼顾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3.2 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

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运用多媒体手段展开教学,通过创新教学形式,例如通过对话的方式开展等。给学生创造出特定的历史氛围,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使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更加深刻。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经济大危机》的讲述中,老师将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加以汇总,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通过图片来展示当时人们生活的状况,使同学们较为深刻的感受到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灾难,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何克服经济大危机等相关问题,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程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

4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创新,还应积极的运用因材施教、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等手段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通过对历史知识、历史能力以及历史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来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景凤.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8,25(5):35.

[2]赖永兴.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48(4):101.

[3]熊金洁.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J].商情,2018,25(25):210.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