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参与式”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中的运用

2019-11-11 12:55关宇吴焱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4期
关键词:参与式引导教学

关宇 吴焱

摘要:当下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中运用十分广泛,有效实施参与式教学,是当今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趋势。如何通过教师系统有效的引导,来完成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是文章讨论的重点,文章依据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特征,探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有效路径,以校园景观设计课程中“引导—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为例,重新审视师生在“引导—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以期为创新高校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能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引导—参与式”教学;景观设计教学;校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219-02

一、导言

参与式教学模式理论于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起因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对人的主体性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传统的ADDIE(analysis,design,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evaluation)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

二、“引导—参与式”教学在高等教育专业课中的必要性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架构自己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本文提出的“引导—参与式”教学基于“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亲身体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教師从知识的灌输者变成观察者、引导者和资源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从而全面、系统并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引导—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建构

1.景观设计与“引导—参与式”教学方法。景观设计是建立在环境生态、生存活动、空间形态为基础的多元化、综合型、应用型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一方面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好奇心与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会与他人沟通,进而逐步建立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参与加深对理论的认知。具体来讲,就是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模拟和创造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现实情境,让学生真正了解从调研到设计,再到施工落地及后期维护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实践与体验。教学着眼点主要体现在“引导”与“参与”这两个主体上。

2.“引导—参与式”教学法在校园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校园景观设计课作为景观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的一个教学单元,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我们提出了“理论引导—参与性实践展开—总结与分享”这三段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始前与学校后勤进行沟通协商,选择可以实践的场地,明确设计范围与要求及设计施工的周期、预算等内容,尽量与课程安排相配合。

第一部分:理论导入阶段。理论部分以问题讨论、辩论和案例分析展开,通过分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补充总结等内容展开学习,建立校园景观设计的概念和相关内容。

第二部分:实践展开阶段。实践部分的展开包括五个内容:(1)参与式调研的展开;(2)参与式设计的展开;(3)参与式决策的展开;(4)参与式实施的展开;(5)参与式维护管理的展开。参与式调研以设计递进式讨论议题展开,进行场地深度分析与设计点挖掘,包括:(1)已知场地信息共享,通过组内总结、全班共享形式回顾和补充场地现状;(2)SWOT法分析+头脑风暴,对调研场地信息进行深层次发掘;(3)角色扮演游戏,讨论场地关联人群分类,分组扮演各类人群,阐述其对于场地的需求,编写针对不同人群的调研问卷。参与式设计和参与式决策以校园共策共建的形式展开,组织与场地相关联的代表人群参与场地需求讨论、设计方案提议等阶段,最终由多方投票选定可以实施的方案。参与式实施和参与式后期维护,由学生主动建立自管小组或营建社团,与后勤处建立共同维护方案。

第三部分:总结分享阶段。总结部分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包括:(1)课程总结及反馈,即学生对教师作为引导师所组织部分的反馈;(2)对每个阶段环节的内容总结和分享,与他人共同反思、共享,进一步强化、厘清个人体验。

综上,“引导—参与式”教学是依据参与式方法、有效引导策略而进行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其研究思路与具体设计呈现出如下模式(见图1)。

四、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方法

根据教学实践我们把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若干因素加以分析,并把有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法总结如下。

1.心理与物理空间引导。作为“引导—参与式”教学,教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其工作就是观察,以确保互动有效,并帮助大家确定目标,最终达成结论,因此在教学中以问题的提出、假设、分析贯穿于教学过程。从物理空间来说,建立“小组式”讨论空间,满足参与式教学中案例研讨、主题辩论等教学组织形式的空间,产生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和对话。

2.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引导—参与式”教学评价机制既是一种强化学生参与行为,又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估手段。重视学生参与行为的评估,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投入,从而体现出教学“全过程”的评价。

3.引导者自身修养。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首先打破知识权威,对标准答案、对与错重新解读,同时善于制造问题;其次在“引导—参与式”教学中要始终明确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成长为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总结,在观察中确认学生跟进情况,在总结中提升参与认知。

五、总结

“引导—参与式”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引导—参与式”教学需要教师发挥关键引导作用,这要求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我、更新知识,才能设计好的问题,做出好的点评。同时,只有将师生置于相互可理解的关系中,才能进行沟通,赢得威信和尊重。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D.坦尼森.[德]诺伯特·M.西尔.[荷]山尼,截克斯特拉.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1册[M].任友群,裴新宁,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6.

[2]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3][美]英格里德·本斯.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M].任伟,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4.

猜你喜欢
参与式引导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