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苏州童谣发展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语言表现能力

2019-11-11 12:34陶叶心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

陶叶心

【摘  要】 童谣是专门为儿童作的短诗,而苏州童谣是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谣的内容来源于日常生活,在历史传承中经过加工与润色,已成为十分受儿童喜爱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借助苏州童谣,发展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语言表现能力。

【关键词】 苏州童谣  生活教育  中班语言

幼儿期是人学习掌握语言的关键期,苏州话是最具魅力的汉语方言。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苏州的童谣,来源于生活,它把日常生活中本不相干的事物、对象及其特点联系起来,有歌咏街巷风物、市井风貌的歌谣;有歌唱时令季节与农民耕作相关的歌谣;也有描述动物、食物、人物相关的歌谣,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吸引了幼儿的兴趣,还具有吴侬软语清和优雅的特点,十分符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和认知需要,是不可多得的、可利用的语言财富和教育资源。

正因为苏州儿歌童谣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我们根据《指南》、《纲要》等相关文件中的要求,以及我班幼儿在苏州童谣表演能力方面的实际情况,引入了“苏州童谣”,把苏州童谣融合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能力。

一、选择内容适宜的童谣,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苏州童谣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才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产生学习的兴趣。幼儿从苏州童谣中了解苏州的市井文化、大街小巷、时令土产等广播的生活知识。

例如:

一人弄

二门口

三家村

思(四)婆巷

吴(五)趋坊

菉(六)葭巷

七姬庙

北(八)街上

九胜巷

十全街

七塔八幢九馒头

这个童谣讲的是苏州一到十的地名,外加七座塔,八个方幢和九个浑堂。每个名字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含着苏州味道。幼儿通过学习童谣,了解苏州大街小巷里。还有童谣《苏州的桥》,幼儿通过童谣能够了解苏州城里大大小小的古桥;在《苏州小吃名堂多》和《黄天源的糕》这两首童谣中都说到了苏州的各类有名小吃,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美食。

2. 选择给幼儿想象空间的苏州童谣

陶行知先生还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力是以想像为基础的,“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所以,在选择苏州童谣的时候,我们还考虑到了童谣是否能够为幼儿留出空间,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为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发展提供扩展的空间。例如苏州童谣《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得囡囡咪咪笑。”孩子们能够自己发挥创造力,改编成:“菜一颗,饭一碗。”也可以改编成:“肉一块,鱼一条。”在创编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对于语言的组织、词语的运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且,孩子们都会觉得很好玩,也很有成就感。

3. 选择音韵节奏感强的苏州童谣

苏州童谣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和它独特的发音相关,苏州童谣最基础的就是要用苏州话来念。吴语在过去就是可以用来歌唱的,现在也不例外,最有名的肯定就是“苏州评弹”。柔美如歌的吴侬软语,加上民歌童谣的音韵节奏,相比故事,更加简练易于幼儿欣赏、接受和模仿。如童谣《苏州玄妙观》:“苏州玄妙观,东西两判官,东判官姓潘,西判官姓官;东判官手里拿块豆腐干,西判官手里拿块老卜干(萝卜干);东判官要吃西判官手里的老卜干, 西判官要吃东判官手里的豆腐干; 东判官不(fu)肯给(be)西判官吃豆腐干,西判官不肯给东判官吃老卜干。”,其中的“观”“官”“豆腐干”“老卜干”都是运用了口语上的音节节奏,句式也非常规整,念起来就像在打着节奏,字字句句、抑扬顿挫的感觉。

二、挖掘各种活动的途径,丰富幼儿表现方式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中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学习童谣过程中,要让幼儿从教学中解放出来,不仅仅在游戏中学,还要充分解放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讨。

1. 集体活动

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将童谣和故事结合,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再来学习苏州童谣,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童谣的掌握会非常快,如在学习《两只羊》:“东面来了一只羊,西面来了一只羊,一道走到小桥上,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扑龙通,一道掉到河中央。”孩子们通过看图讲述,自己对故事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再来学习就会非常顺畅,而且加入了故事,让整个活动都变得非常有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 区域活动

苏州童谣的学习已经变成班级的一个“特色活动”,我们每周都会学习一个新的童谣,进行苏州童谣的表演,孩子们自己预约时间,选择内容,站到小舞台上或者来到其他班级进行苏州童谣的宣传。

在班级的阅读区,我们还制作了“苏州童谣筛子”,孩子们在区域游戏时能够根据筛子上的图片来进行“童谣串烧表演。”

3. 亲子活动

《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长的参与也是幼儿学习苏州童谣的关键。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苏州人来到苏州,一方面,可以了解苏州童谣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次学习苏州话的好机会,帮助幼儿理解和表现,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其次,可以让家长帮助共同收集童谣教材,有的年纪大的本地爷爷奶奶接触较多,而且苏州话说得也很地道,我们请他们为小朋友演一演,促进孩子的参与意识。

4. 日常活动

苏州童谣其实远远不止于童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运用到很多苏州话的日常用语,如早晨来园时,我们有时候也会和孩子们用苏州话来打招呼,说:“早上(la)好”,在放学的时候说:“再外”等等。利用排队或者等待其他孩子的时候,我们会运用童谣《鸡鸡斗》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等待的时候也能和游戏结合,游戏的过程中,边欣赏、边学习、边理解,这样没有压力的活动,完全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

5. 节日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导言中强调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我们通过借助多种表演形式,如集体表演、亲子表演、区域表演等,让幼儿熟悉童谣内容,表现童谣。我们在各种节日、幼儿园特色活动,班级特色活动时,鼓励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进行“苏州童谣故事表演”,用多种形式展现幼儿讲述的童谣,表现童谣,增强自信心。

三、童谣游戏有机的整合,满足幼儿表现愿望

游戏中的童谣犹如锦上添花渲染了气氛,幼儿在游戏中似乎在玩,又好似在表演,游戏与童谣的结合可以寓教于乐。如《炒黄豆》:“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孩子们边念童谣,边玩游戏,从两个人到三个人到许多人一起玩,充满了游戏情趣,幼儿的游戏兴趣更浓,学的效果也会更好,同时,也促进了幼儿与同伴一起玩的能力。除了《炒黄豆》,还有苏州童谣《金锁银锁》、《蚊子叮》等好玩的苏州童谣游戏。

好的童谣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儿童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幼儿一日生活中苏州童谣的传播,把苏州童谣融合到幼儿的一日教育之中,发展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语言表现能力。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绿意盎然
生活教育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影响
卢梭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的探析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陶行知思想对当前幼教改革的启示探析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