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舍得有道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019-11-11 11:19黄建清
考试周刊 2019年75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课标学情

摘 要:阅读教学的现状,学段特点不明,忽略课型特征,将教师的解读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阅读教学高耗低效。只有依据课标理念、单元目标、学情特点去设计,才能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课标;学情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一直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总是高投入低产出,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却没有收获明显的效果,这与阅读教学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现状:

一、 模糊了学段特点

所有学段的语文老师都在兢兢业业地教阅读,字词、句式、构段、谋篇等等。低年级可能还好一些,字词教学是重点,但很多中年级的阅读课和高年级的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一样的理解词语,一样的品味句子,一样的体悟情感。难怪有人说:“语文课多上一节少上一节无所谓,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能力的提高并无多大关系。”这里的语文课,应该就是阅读课。孜孜不倦“唱着亘古不变的歌谣”,学生能有兴趣吗?课堂能有效率吗?

二、 忽略了课型特征

在日常的听课活动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不管什么课文类型,说明文也好,记叙文也罢,诗歌、散文、童话、剧本……对它们之间的文体差异视而不见,采用相同的教法,千课一面。于是,听课者看到了对童话的条分缕析;看到了严谨的科学小品文上出了抒情的味道;看到了诗歌肢解成了情景的叠加……阅读课成了机械的重复,语文的味道遍寻不着,阅读教学还能有实效吗?

三、 解读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

解读文本要全面、深入,这已是许多一线语文教师的共识。但致命的是,许多老师一厢情愿地将自己解读到的东西不加选择地作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一股脑儿地全倒给学生。学生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教师的求全心理,导致教学的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当然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景阳冈》一课为例,细读文本,我们可以解读出很多的内容,可供教学的“点”也很丰富。如:

(一)关注动作描写

作者对人虎相遇时的动作描写很有意味。老虎是“一扑,一掀,一剪”,非常凌厉的三招,招招致命;而描写武松的则是“一闪,一闪,又一闪”。看似单调平淡的三“闪”,其实融汇了武松的机智,不能硬拼,只能智取,就像两军对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避开了老虎最凌厉的三招,大虫“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这样的描写凸显了武松作为打虎英雄不仅有勇,而且是勇中有“谋”。

(二) 关注武器描写

在《水浒传》的人物中,众多英雄人物的武器都很有特色,如玉麒麟卢俊义的黄金矛,智多星吴用的铜链,豹子头林冲的丈八蛇矛,花和尚鲁智深的禅杖,黑旋风李逹的双斧……相比之下,打虎英雄武松的武器只是一根哨棒,似乎无足轻重。这样看起来可有可无的“武器”不写行吗?结果很显然,不行。细读文本,不难发现,在《景阳冈》中,“哨棒”是做为一条暗线贯穿始终的。任何时候,武松绝不会忘了他的那一根哨棒。施耐庵先生“配”给武松的哨棒,它的作用不可小觑。其一,哨棒随身,平添了武松的一身英气;其二,使尽平生气力的一棒,虽然劈在了树枝上,虽然劈折了哨棒,却尽显武松的非凡神威,也为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埋下了伏笔和悬念;其三,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之后,半根哨棒又上场了,武松“用棒子又打了一回”,活脱脱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胆大心细”的武松。

(三) 关注语言描写

《景阳冈》一课的语言描写主要集中在上冈前的“喝酒”部分。“主人家,快拿酒来吃。”一个“快”字,暴露了武松的急性子。“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这回武松是敲着桌子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三个连续的感叹号,将武松的豪爽刻画得淋漓尽致!就这样,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放的武松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 关注“下冈”

“下冈”的文字虽少,但一个字——“挨”也很耐人寻味。此时的武松酒已吓醒,劲已用光,筋疲力尽,是“一步步挨下冈来”。有人认为,如此描写有损武松的英雄形象。但笔者认为,英雄也是人,一个“挨”字,恰恰从侧面烘托了武松作为一个人的真实的一面,有血有肉,跃然纸上。

(五) 关注缩写训练

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的习作,是对学生进行缩写的训练,课本提供的范例就是《景阳冈》一课的缩写。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阅读教学与缩写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将自己的缩写作品与“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对照,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通过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舍与得的教学要求,真正让学生对课文中重点内容进行挖掘和提炼,从而将精细化的内容体现出来,这样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点有极大的意义。

此外,《景阳冈》一课,我们还可以关注人物心理描写,关注文章详略得当的谋篇方式,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复述训练。另外,也能使得学生在阅读当中,掌握和学习一些写作上的技巧,從而使得学生能够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形式和方法,由此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真正为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也能满足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一个文本,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解读。作为教者,不能西瓜舍不得,芝麻也舍不得。有句话说得好:“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只有深谙了舍得之道,阅读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阅读课堂的实效性。那阅读教学的“舍”“得”之“道”又是什么呢?

1. 课标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下同)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些都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必须在“实践”中学,就像游泳必须下水一样。这样,执教的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不仅仅着眼于知识,更应该侧重于能力。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是每一个老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的。

2. 单元目标

每一组教材的编排都不是随意组合的,编者将这样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是有他的用意的,这就是“编者意图”。那么编者意图去哪里体会呢?每一单元的“单元导读”都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同时也昭示了教学本单元的课文要达到的总体教学目标。如《景阳冈》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导读是这样的: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味。本组的几篇课文,正是从我国的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让我们马上起程,开始中国名著之旅吧!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读读原著中与课文相关的部分。

阅读“单元导读”部分,不难领会,本单元的主题是“名著之旅”,教学本单元课文,要完成的两个基本目标是:1. 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2.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课外拓展阅读。如此,在教学时,“感受人物形象”应该是教学的重点。

根据上文的解读,“喝酒”“打虎”“下冈”都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武松的形象。问题的关键是课堂只有40分钟,这40分钟是要精打细算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旦确定了教学内容,就要响鼓重锤,集中敲打。因此,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一般都只选取“打虎”这个细节,展开设计,让学生在读、品、悟中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至于其他部分,或相机联系上下文,或作为课后拓展题让学生思考。对于一些教师会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营造合理的阅读氛围,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由此能够为提升阅读实效性提供保障,而且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兴趣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针对以上内容,教师可以针对“打虎”环境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清晰且直观的角度来对阅读内容进行了解,并让学生能够结合这一点来探究武松的人物特点,从而使得学生真正地对其中细节内容进行挖掘,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學生的阅读效果,也能为加深学生学习记忆提供保障。而针对“喝酒”与“下冈”的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形式,更好地探究文章具体内容,由此来引导学生对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探究,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

3. 学情特点

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句话充分道出了学生已有经验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主体而展开的。所以,教师所有的备课、设计都要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只教学生不知道的,只训练学生不会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对象才会课课有收获,天天有进步。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最近一次的《景阳冈》教学中,笔者做了有益的尝试。因为有了《将相和》《草船借箭》两课的学习基础,学生对感受人物形象摸着了一些门道,在教学《景阳冈》时,笔者将课文和“习作”进行了整合,安排两个课时。在直奔“打虎”环节时,先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以自读自悟为主,然后进行第二个重点的训练——引导学生缩写段落。显然,缩写有难度,但没关系,不要苛求学生的水平。然后将学生的缩写与“口语交际·习作”中的缩写进行比较,学生就明白了自己的差距在哪里,这样的“读写结合”,真正让“写”落到了实处。这一课的设计,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只抓住了缩写训练而舍弃了其他的一些内容。

舍得,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态度;有舍有得,也是教学的一种大智慧。综上所述,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是教师的另一项硬功,而且是更重要的硬功。如果每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能拥有一双慧眼,基于课标,基于教材,基于学生,做到取舍有道,提高阅读课堂的实效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0.

[3]王官旺.课文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和思维训练[EB/OL].2016-07-07.

作者简介:

黄建清,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闽清县东桥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课标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