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俊
摘要:陈红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秉持“让每一个儿童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独特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差异化教学的实践探索。差异化教学实践源自关爱儿童的情怀,基于科学严谨的理论,孕育了日益成型的思想,贵在操作体系的构建和坚持,收获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差异成长;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B-0013-03
在山海相拥、人杰地灵的美丽城市连云港,陈红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从十年前开始研究“共生语文”与“差异化教学”。“十年磨一剑”,十年的笃定认真,十年的风雨兼程,工作室实实在在地秉持“让每一个儿童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独特自己”的教育理念,探索出可操作的路径,促进了众多学生的差异成长,也给各位老师带来有益的启迪。
一、差异化教学实践源自关爱儿童的情怀
陈红儿时的理想就是“长大当一名好老师,让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她教育生涯的初心,是她淳朴本真的情怀。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她本着对学生的真爱,刻苦钻研,努力上进,较快成长为一名具有影响力的特级教师。难能可贵的是,陈红对教育实践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的反思。她注意到,大家都讲教育爱,可为什么在学生个体那里,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春风拂面?她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不少时候,学校教育往往只是关注共性,对学生统一要求齐步走,一把尺子量到底,更是动辄给学生扣上“差生”的帽子,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陈红认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1],真正的教育爱,就是要把爱的阳光播撒到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陈红这种原始的动力验证了萨万乔尼在《道德领导》中描绘的校长领导力的基本框架:为师者,当有师者之心——情怀,师者之脑——思考,师者之手——能力。这三者由情怀发端,循环往复,不断提升。陈红差异化教学实践正是如斯前行的。
二、差异化教学实践基于科学严谨的理论
陈红的差异化教学实践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近年来,她广泛涉猎教育专著,汲取理论营养,这使得她的教学改革更有底气,更为自觉,也更具说服力。
一是儿童主体性发展的理论。拉尔夫·泰勒说:“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出,学生学习取决于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2]蒙台梭利认为:“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3]主体力量激活了,基于差异性的个体发展才有可能,小原国芳描绘的每一个都是“松竹相别菊堇各异的、独一无二的美妙世界”[4]的教育愿景也才会实现。
二是多元智能理论。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这两者整合而成的一种能力。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对一元智能理论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每个学生都可能有其独特的智能擅长和欠缺区域,教师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这为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三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差异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从顺利解决教学任务和合理消耗师生时间的观点出发,有科学依据地选择并实施既定条件下最佳的教学方案。该方案能够尽量确保学生在完成各项作业任务过程中进入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中包含了争取对学生区别对待和个别对待的方法要求,要求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最优化地结合起来。
三、差异化教学实践孕育了日益成型的思想
2009年前后,陈红老师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和价值追求就是“共生”,即共同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这个观点和主张日趋明朗后,她进而提出“共生语文”的基本设想。在“共生语文”的研究推进中,她意识到“共生”和“差异”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关系,追求共生的前提是直面差异。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化教学就是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5]。只有每个个体得到发展,“共生”的境界才能达到。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陈红基于一种学科偏爱,在实践中悟出了语文更应重视差异化教学理论的道理。她认为: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作者通过独特的人文体验有感而发形成的,而语文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又是每一个个体与文本、与作者独特的对话。“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尽管都是哈姆雷特,但却因读者的多元解读,其形象又具有个性烙印。同时,语文学科要肩负培养侧重形象思维的思维力、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的使命,而形象思维具有个性光泽。在“理直气壮”的基础上,陈红的团队又概括出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特征,探索出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策略,从而使她的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基本成型。因为想得清楚,所以他们做起来也就比较顺手了。
四、差异化教学实践贵在操作体系的构建和坚持
因为学生个性迥异,发展潜能不同,所以实施差异化教学,必须先研究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丰富的學习与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发掘和利用可以开创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境界。陈红老师基于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学习动机、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风格等,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支持,设计出以下实施策略:
一是固定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相结合的策略。为了满足不同班级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要,他们对现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分层、分类设计,在切实抓好国家课程教学的同时,开发出近200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每位语文教师都开发了诸如“诗词会”“我爱小古文”“名人访谈录”的特色班本课程,而且已经将课程推广至更大范围。在课程实施中,任课教师与课程绑定,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进行“教师不动学生走动”式走班。这些分类别、分层次设计多样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是課程实施关注不同个体的策略。首先是目标拟定层级式。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总体目标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其次是学生学习选择性。教师要将语文课堂从“教师中心”转为“儿童立场”,推动学生生长过程中生命意义的建构。在学习中,尽可能少一些统一性的指令,多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让他们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求,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最后是理解感悟独特化。课堂上,学习中,很多时候不同学生的理解会有差异,师生的理解也会有不同。这时候,教师要努力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或建议,让他们个性化地阅读、理解、感悟,真正拥有表达的机会。
三是共性作业与个性作业相结合的策略。首先,设计菜单式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作业的同时,更要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不同难度和不同数量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设计练习菜单,使学生人人受益。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设计“基础题”“加强题”“拓展题”等。这样,既能使优生“吃饱”,又能使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吃好”,还能使中等生“吃饱又吃好”。最后,特置免写作业,解放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一部分学生享有不写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的权利,让他们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去阅读、摘抄,从事研究性学习,发展兴趣爱好,并让这些学生定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是评价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的策略。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把尺子,量身定做适合学生成长的评价方式,让评价把学生的才智和潜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使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陈红团队在差异化教学实践中,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导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评价由单一形式走向多种形式,由单学科走向学科整合,有个人独立承担与小组合作,有必考与免考,有固定内容与选择内容,实现了学业评价素养化。此外,他们还分析归纳出语文差异化课堂的表征,设计出基于差异理念的语文课堂学习观察表,建构出语文差异化学习的流程,这些都是切实而有效的实践。
五、差异化教学实践收获于师生共同发展
陈红说:“因为直面差异,我们看得见学生思考的原点;因为认可差异,我们看得见学生思维的运作;因为帮助差异,我们看得见学生思路的发展提升。”差异化教学因为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并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从而真正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差异化发展,实现共生、共长、共进。
在学生进步的同时,教师因为长期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唤醒学生,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策略教学,也直接提升了专业能力和教学成效。在差异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中,陈红名师工作室的21名成员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最优化”的发展,其中,3名成员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成员成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名教师被认定为“港城名师”,7名教师被认定为市级“教学骨干”,7名教师在省、市级优课、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更重要的是,差异化教学的经验会给同行们以启迪和鼓舞,从而发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塔尔塔科夫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M].唐其慈,毕淑芝,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6:86.
[2]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23.
[3]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祝东平,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73.
[4]小原国芳.完人教育论[M]//瞿葆奎.教育学文集(第4卷)·教育目的.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318.
[5]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6.
责任编辑:杨孝如
Abstract: Chen Hongs Studio for Famou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adheres to the idea of letting every child grow according to their own rhythm and become a unique person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Such teaching practice stems from the emotion of caring for children, and it is based on scientific and rigorous theories and has nurtured increasingly-shaped ideas. Meanwhile, construction of operating systems and persistence is key in practice for the achievement of teacher and stud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different growth;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