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从人员方面、时间方面、空间方面分析“三全育人”模式的主要构成,提出总体调节“全员育人”、细致规划“全程育人”、统一推广“全面育人”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三全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C-0041-02
新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类新兴网络技术的进步,各类思想文化间的交互、融合等都呈现出新兴的趋势,社会中各类思想意识出现多样、多元等特征,这就要求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三全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本文试从人员方面、时间方面、空间方面分析“三全育人”模式的主要构成,并提出总体调节“全员育人”、细致规划“全程育人”、统一推广“全面育人”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路径。
一、“三全育人”模式的主要构成
从人员方面、时间方面、空间方面,可以将“三全育人”模式再细分为“全员育人”模式、“全程育人”模式、“全方位育人”模式。
(一)“全员育人”模式
“三全育人”规定了高职院校中所有成员均要担负育人的责任,并在育人期间发挥出主动性,所以,在人员构成方面,关键就是人员主体所产生的转变。“全员育人”着眼于对全部人员开展整合,并加入育人工作,而并非常规的教育观念中仅限在教师甚至是思政教师的较为狭隘的育人主体。
(二)“全程育人”模式
育人是一项渗入学生成长、生活整体过程的长期工作,这一工作不应仅是为了应对检查或是评定而开展。“三全育人”更为注重的是全程育人,育人要渗入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三全育人”让育人的总时间得到延展,还着眼在依据具体的学情进行育人,在育人的不同时期开展有关的教育。
(三)“全方位育人”模式
育人应将学生得到全方面进步与发展当作中心,在不同的空间中实施,让大学生在把握各类专业能力与知识的前提之下,培育其形成更为良好的思想品格修养,进而促进大学生的总体素养得到增强,让其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路径
(一)总体调节“全员育人”
1.把教育与育人当作前提。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不但担负教给学生各科知识、技能的责任,还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责任。教师应将教育与育人当作前提,科学且高效地把思政教育渗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挖掘各门课程所内含的思政教育相关内容,并将其应用到调研、服务、教育等各个领域。
2.把管理与育人当作核心。管理与育人指的是高校管理机构及其相关人员依据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借助相应的体制、对策、政策等,把思政教育渗入学校管理,帮助大学生树立更为坚定的信念,塑造更为崇高的思想品格,培养更为深厚的法律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行为等,使得大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进步。高职院校将管理与育人观念渗入所有的管理活动,精准把控管理与育人的核心内容,科学运用各类管理媒介及高校管理方法,健全管理机制。应积极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与条件,促进大学生形成主动向上的思想品格;应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其加入到高职院校管理中的渠道与平台等;应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增强大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特别是对于纪律规定、奖助评比等与学生自身权益紧密联结的事宜。
3.把服务与育人當作基本。服务与育人指的是高职院校服务部门及其相关人员依据立德树人的目标,借助各类服务行为、方法、条件、环境等,让大学生在接受服务期间,能够被影响,无形中受到思政教育的影响,进而增强其各类技能及素养。各高校应认定服务与育人对于“全员育人”所具有的关键功能与位置,将服务与育人当作各类工作的着眼点与出发点,发掘出这类服务中所具有的思政教育相关内容,凸显出服务与育人本身的作用。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不可以把高职院校中的各类服务工作与简易且普遍性的社会服务工作加以等同,高职院校中的服务部门及其相关人员要准确认知自己的价值,提升自豪感与归属感,主动凸显出优点,为大学生提供温暖、精准、科学的个体化服务,将育人渗入服务中,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细致规划“全程育人”
1.入学阶段。高职院校应紧抓大学生入学阶段,适宜地实施思政教育,运用各类方法,在入学教育中着重开展信念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与吸引力,让大学生自主将信念渗入至大学的总体学习与生活中。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在新生进行入学军训期间,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其开展思政教育有关的讲座。在讲座中渗入“全员育人”相关的知识、理念等;同时,还可以在新生的入学手册中印制上关于“全员育人”的内涵、做法等,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把握“全员育人”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2.在校阶段。大学生在校阶段的思政教育,应将道德教育当作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更为主动向上的道德品格与习惯。高职院校应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中,融入认识、感情、意念、行为等各类因素,增强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提升道德感情,培养道德意念,践行道德行为,最后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让道德素养得到提升。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在教学楼走道的宣传栏中,粘贴“全员育人”的海报、宣传单等,以供学生观看与学习。同时,学校还要设定“全员育人”相关的课程,如果条件准许,可以将这一课程设定成必修课程,学生在完成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接受相应的考核、测试等,增强其对于“全员育人”的掌握程度与理解程度。
3.即将毕业阶段。即将毕业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可将重点放在职业道德上。应促进学生将努力拼搏、敬心敬业当作根本的职业态度;将团结协作、诚恳踏实当作根本的职业道德;将遵纪知法、廉洁知耻当作根本的职业操守;将勤于奉献、服务旁人当作根本的职业职责;将维护环境、科学运用各类资源当作根本的职业观念。高职院校可在学生学习的项目中融入“全员育人”的课题,让学生组成小组开展研究,制作课题相关的学术报告、经验总结等,并递交全班学生共享。教师可以将这一成果当作毕业考评中的一项内容,与学生最终的毕业考核进行关联,让学生在得到更多“全员育人”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良好的毕业成绩。
(三)统一推广“全面育人”
1.凸显出教学所具有的主导功能。各个高职院校要凸显出教学对于“全面育人”所具有的主导功能。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程的责任,其他专业相关课程也十分关键。思政课程要密切联结时代发展需要与国际局势,理论联系实际,将实际问题当作核心,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答复学生十分关注的各类焦点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把握党情、国情。许多哲学社会学课程都具有十分突出的意识形态特性,应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在哲学社会学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产生准确的政治走向,运用准确的信念,分析并研究繁杂的社会问题,增强思想素养与精神品格。教师应注重精准发掘出课程特征,找出所内含的思政教育相关内容,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无形中渗入思政教育,借助各指导技巧,提升渗透性,在课中与课后对学生开展专业知识的辅助、思想方面的指导、心理方面的开导等,把思政教育及专业教育等加以融合,促使学生得到进步。
2.凸显出社会实践所具有的开拓功能。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关键步骤,其主要包括课程中的实践步骤、学校中的社会实践、学校外部的社会实践、虚拟的实践。高职院校要主动摸索出运用社会实践实施思政教育的关键方法,持续健全工作体制,对社会实践开展主题化方面的设计、基地化方面的运转、平台化方面的宣传等,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认知自身、健全自身,持续认知社会、把握社会,并在亲自体会中全方位增强整体素养。
3.凸显出学生组织所具有的载体功能。高职院校中学生组织繁多,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均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凸显出了主客体间相间的功能。其一,学生组织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十分关键,是高职院校实施思政教育的关键辅助;其二,学生组织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表现模式,是高职院校实施思政教育十分关键的对象,对所有学生组织实施教育是思政教育中十分关键的内容。高职院校要全方位凸显出学生组织对于思政教育所具有的媒介功能,知晓学生组织所具有的角色定位,科学分配其工作,提升思政教育科学性与实效性。高职院校要增强对学生会的引导,精准把控现代大学生所具有的思想多样化需要与个体进步十分突出的特征,主动凸显学生对于校园活动所具有的主导功能,激起大学生的主动性及能动性,全方位挖掘各类思政教育相关因素,实施符合大学生各类需要、认可程度较高的学校文化项目;要增强对学生组织开展工作方面的引導与政策方面的支持,完善各类管理体制,联合课堂中的教学、各类技能锻炼等,实施极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活动,从而促使大学生得到全方位进步。
4.凸显出学校条件与环境所具有的渗透功能。高职院校学校条件与环境会给大学生自身的行为、观念等带来较大的渗透,从而对思政教育实效性产生影响。在这里,学校条件与环境指的就是学校中对大学生平日进行的学习与生活带来影响的所有物质的总计,主要包括雕塑、建筑等各类物质形态之下的学校设施。高职院校要依据自己的历史、自然等相关情况,科学分配学校条件与环境,使得所有花草、建筑等均可以向学生传送价值引导与理想观念。在实施更为精巧的设计后,能够把准确的三观、道德观念、行为规定等融进学校各类景物中,对大学生凸显出教化、引导的功能,还可以凸显出提醒、鼓励的效果,让大学生在无形中学习与感悟,增强其思政素质。
总之,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教师应主动构建“三全育人”的学习气氛,并持续健全“三全育人”所具有的高效体制,着重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水平与成效,从而全方位增强思政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任和,胡卓玮.依托网络资源架构学校三全育人建设[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33)
[2]郑永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
[3]蔡达君.“三全育人”模式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18(24)
【作者简介】梁淳一(1974— ),广西浦北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