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体育教研部,福建福州350007)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在高等教育的体育课程改革中都备受关注.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和培养,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1].目前体育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理论层面的探讨,而实证研究较少,那么如何真正实现提高体育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和发挥主体的体育自主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体育惯习和学校体育场域是必须要考察的因素.研究通过分析场域—惯习理论,从个人基本情况、场域、惯习等调查当前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能为大学生更好地激发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好的体育教育,以及高校实施体育自主学习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研究采用吴本连对体育自主学习的定义:在体育教师必要的精讲、示范和帮助引导下,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通过自我监控练习过程和及时评价练习结果等方式,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分为4个维度: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2].
通过对布迪厄场域和惯习理论中的概念的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1)年级、性别、学科、城乡来源等个人基本情况.(2)进行体育学习的日常行为和学生个人素质的体育自主学习惯习,主要体现在:参加体育频率,喜爱的体育学习方法,经常与同学讨论和交流一些体育问题,人际关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3)进行体育自主学习的软硬件设施条件的体育自主学习场域,如体育场馆、体育教师素质、体育器材、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周围同学参加运动的情况、班级体育氛围等[3].
个人基本情况对个人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惯习和场域在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中对主体能动性也会产生影响.据此,假设有3种情况.
假设1:个人基本情况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有影响.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在年级、性别、学科类别、城乡来源几个层面上存在差异性.
假设2:体育自主学习惯习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有影响.即体育自主学习惯习的各方面与大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相关.
假设3:体育自主学习场域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有影响.个人体育自主学习在硬件和软件场域中受到影响,即体育场地设施条件、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体育教师素质等与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相关.
研究应用吴本连编制的《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量表》,包括4个维度的36个项目[4].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分别为“完全不符合我——完全符合我”共5个选项对应1~5分,调查问卷中的4个维度由11,10,9和6项组成,每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3,30,27和18[5].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经测试均在0.803以上,重测信度为0.836.
研究通过随机抽样从福建省普通高等院校中选取五所代表性学校,按学校类别(理科、工科、医学类、文科、农业学科等)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抽取,然后,根据大一至大四等4个年级使用分层随机抽样在每所学校中抽取90~110名学生,共选取学生500名,回收问卷470份,其中455份为有效问卷.运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学习动机、学习结果和学习环境的平均得分在平均值以上,只有学习过程维度虽然接近中间值但是在平均值中间分值偏下(见表1).随着校园体育文化的日新月异,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的体育活动增强了对体育运动的吸引力,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结果维度上的分数较好;经过紧张的高考阶段,大部分学生的体能有所下降,使得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质量并不理想,有的同学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导致体育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的得分并不高;在学习环境上,各高校重视学校体育,在软硬件上虽有不足,但都配备较为齐全的体育场馆,大学生的健身意识慢慢增强,逐渐掌握对体育学习环境进行自主地选择和运用,在学习环境的自主性上是超过中间值的.总分表明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总体发展居于中间水平.
表1 体育自主学习及各维度分值
2.2.1 男女性别差异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水平的分析
从性别角度看,男女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结果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男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总分比女生要高,男女性别上的大学生体育学习能力总平均分在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在性别上的身心发展各有特点,时代赋予了他们不同的责任.男女学生都有希望通过体育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们将适当投入时间精力到体育学习中去;男生对运动的兴趣往往高于女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投入的能量会更大,更会为自己创造体育自主学习的环境,实现更好的体育成绩,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得分更高[6].
表2 性别差异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比较与分析
2.2.2 城乡差异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水平的分析
城乡生源地的差别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结果的得分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学习过程、学习环境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城乡学生来源不同在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总平均分之间具有差异性,农村生源地的大学生得分会比城市生源地大学生高.进入大学的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去参与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中他们希望与其他年级、其他专业的同学互相接触,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学习成果得到很好的监控.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特性,具备了一定特质的身体素质,促使其在进行体育项目的实践时更加便捷顺利,使得城乡差别导致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呈现差异性.
表3 城乡差异的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比较与分析
2.2.3 学科类别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水平的分析
对学科类别不同的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发现不仅在学习结果和学习动机有显著差异,在总体水平上也有显著差异.运用方差分析,经检验各维度符合正态分布,由方差齐性检验显示以进行多个样本间均数的多重比较,对学科类别不同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的差异性进行更确切的分析.理科、工科大学生在总分,学习动机、学习结果维度与其他学科类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维度与其他学科类别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学科之间在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2.4 年级差异的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水平的分析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水平通过对大一至大四等4个年级的分析,发现在总分和每个维度的得分都有显著性差异.确定因变量为每个维度,确定自变量为不同年级,运用方差分析,更深入的探讨了各维度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分析,大一与大三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与大二、大四学生有显著差异,但大二和大四年级差异不显著.
2.3.1 相关自变量与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
通过分别对一些变量的分析,发现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喜爱的体育学习方法、经常与同学讨论和交流一些体育问题等与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相对而言,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只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结果上有显著相关,而喜爱的体育学习方法和经常与同学讨论和交流一些体育问题两个自变量与4个维度都有显著的相关性.
对体育成绩评定方法的喜好、与同学讨论交流一些体育方面的问题在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LSD多重比较发现,喜欢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联合的同学拥有最高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平均分,而喜欢过程性评价的体育自主学习平均分较低,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对自己的体育成绩的判定与平时的课堂表现相结合,更能体现个人的综合实力.通过对是否常与同学讨论交流一些体育方面的问题进行LSD多重比较发现,喜欢讨论和交流体育问题的大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平均分最高,这里表明更喜欢和别人讨论交流问题的大学生具有更好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
2.3.2 因子变量与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
对问卷中具有较高相关系数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用于解决多元回归分析的共线性问题,更清楚的识别影响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通过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得出KMO值为0.815,大于0.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统计量为2 203.733,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说明可以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进行主成分分析法,经过方差最大法旋转处理后对3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进行提取,3个因子累计解释了54.60%的方差,各因素分析情况见表4.人际关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个人对体育资讯的了解在因子1上有较高的载荷,因子1解释的这4个变量,称之为学习惯习因子;因子2上有较高的载荷的是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师素质、校园体育文化,因子为称为软件场域因子;因子3主要解释的变量有体育场馆条件、体育器材条件、体育社团的种类,称为硬件场域因子.
表4 各因素分析结果
以学习惯习、硬件场域、软件场域生成3个变量,以此3个变量代表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变量与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相关分析,3个因素变量与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学习惯习影响最明显,其次是软件场域,然后是硬件场域(见表5).
表5 自主学习与提取的3个因子变量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处在一般程度.在性别方面整体上男生要略好于女生.在城乡来源方面体育自主学习存在差异,并且城市生源地大学生不如农村生源地的大学生.学科不同的大学生,理科、工科专业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优于其他学科.大学生年级差异也存在体育自主学习的差异,呈现出大二水平不比大一高,大三水平比大二提高后,大四又下降的变化.
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喜爱的体育学习方法,经常与同学讨论和交流一些体育问题等与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相对而言,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只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结果上有显著相关,而喜爱的体育学习方法和经常与同学讨论和交流一些体育问题与每个维度都有显著的相关性.学习场域因素与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软件场域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影响更明显,我们认为如果软件学习场域更优越的,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表现更好.
不同学生具备不同的身体条件、体能条件、不同的体育知识储备,在最终的体育学习结果上产生很大的个体差异.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如心理、身体、与人相处等方面的培养,激发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惯习,才能更好的提高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一定是处于特定的学习场域中,场域提升了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的同时也锻炼了个体的体育学习环境的选择,为提升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更大的助力,在改善包括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时,更应该关注软件场域即校园体育文化、课程设置等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