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萍
摘 要:笔者立足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必要性,结合教学活动设计案例,探讨运用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注重知识梳理,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品质;提高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激发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阅读;思维品质;思维导图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课文的单词、语法、词组、句型的讲解,甚至有些教师把单词、短语、句型单独教学,脱离课文语篇内容,忽视阅读策略、阅读方法引导,不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提升,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培养,与新课标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思维导图于1960年由东尼博赞提出。具体而言,思维导图是以节点来表示一个概念、主题或想法,用线段或者弧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表示出概念与概念之间、主题与事实之间、细节与细节之间以及想法与想法之间的关系(吴丹,丁青,2012)。学习者潜在的知识信息通过思维导图得以唤醒并激发其发散性思维,为教与学提供新的方向。笔者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熟悉不同题材的阅读语篇构成,整理、归纳观点,把握文章的思路和脉络,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
一、注重知识梳理,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品质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抽象、比较、分类和类比、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思维能力。由于阅读文段所提供的信息较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使众多的信息内容更加直观、有序地呈现出来,方便学生归纳整理,促进他们快速理解阅读文段内容。
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立足于人教版高中英语阅读文段的特点,笔者总结出三种主要的思维导图结构图,即头脑风暴图(见图1)、内容分解图(见图2)和链接图(见图3)。
图1-1中的MI是中心词,SI是由MI联想到的主要部分,D则表示SI所包含的细节内容。头脑风暴图经常被用于课堂导入部分,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增添话题相关的细节内容,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活跃课堂气氛等。图1-1是较简单的话题词汇的联想,用于Book 1 Unit 4 Earthquakes。笔者通过中心词Natural disasters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有关自然灾害的词汇,如flood,fire,typhoon,sandstorm,也增添landslide,tornado,avalanche等较难的词汇,在丰富学生相关话题词汇的同时,使其复习以前的词汇,并拓展他们的思路,配合不同的受难图片,使学生能尽快投入到课文内容的学习。图1-2是根据Book 1 Unit 3 Reading: Journey down the Mekong所设计的旅游需要关注的四个方面transport,people,things,places。当笔者展示出头脑风暴的引导图,学习小组很快就热烈讨论起来,如选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速度快而便宜,与谁一起出發旅游才能开心,旅游需要带什么必需品,去什么地方旅游最好等等,这迅速激活了学生原有的旅游经验,使学生热情投入话题相关内容的讨论,活跃课堂氛围,为本单元的阅读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图中MI=main idea;SI=supporting idea;D=detail。内容分解图常用于阅读文段的梳理,它的特点是把文章的结构清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明确文章的结构,并清楚地掌握每一部分及每个段落包含的细节内容。内容分解图使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由宏观到微观,由表到里,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习规律与特点。图2-1是人教版必修1 Moudle 4 Earthquake的课文图解。文章分为三部分,时间脉络非常清晰。每个部分包含具体的细节描述,分别为signs(地震前的迹象),damage(地震中毁灭性的情况),recovery(地震后的恢复情况)。通过内容分解图的使用,整篇文章的结构清晰,细节内容明确,学生很容易把握文章的主体与细节,培养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链式图多用于说明文和记叙文的阅读文段,图3中S表示step,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包括横向的流程式图、纵向垂直式图和回环蛇形式图。图3-1是根据人教版(英语)选修6 Unit 1 Art阅读部分设计出的链式图,这一图综合了横向的流程式与纵向垂直式的特点,清楚地展示出艺术在不同年代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的不同,分为四个阶段Middle Ages-Renaissance-Impressionism-Modern Art,同时制图者非常细心地在每个不同阶段下列补充了当代不同的艺术形态的特点。这一链式图表能清楚帮助学生整理好文章的逻辑关系,时间为序,并点出不同时代艺术作品的特点,使学生可以快速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与阅读文段的细节内容。图3-2是根据人教版(英语)选修2 Unit 3阅读课文设计的时间表,讲述的是电脑的发展史,帮助学生理清电脑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各阶段的发展原因和特点,从而宏观地把握文章的逻辑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品质。
图3 链式图与表格式
二、提高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
目前,笔者所在地区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人教版选用的阅读文段丰富多彩,知识涉及面较广,延伸性讨论问题也呈现深刻性。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呈现出不同的观点,明确展示对比的情况,推动学生思考、讨论、反思,提升他们的辨析能力,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品质。图4-1是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 Unit 3的教学案例,这是一封爷爷写给孙子的信:爷爷通过自身的经历,谈到抽烟对青少年身体的危害,希望孙子可以戒掉抽烟不良的习惯。笔者设计了简单明了的表格,让学生讨论抽烟的害处以及部分青少年认为抽烟的“好处“,让他们思考、对比、反思,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这表格式的思维导图的设计,无疑推动学生进行讨论,甚至辩论。图4-2是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 Unit 2的教学案例,课文主要是对clone的过程进行说明,简述clone的简史,文章对克隆优劣的叙述并没有过多笔墨,笔者运用了一张表格,帮助学生对此进行分类,并进行对比,深化理解。通过讨论、反思,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了他们的辨别能力,使他们逐渐形成批判式思维品质。
三、激发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吉尔福特在研究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时,对创造力所涉及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训练人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方法。思维的发散性可以准确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打破定势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得出不一样的且具有创造性的结论。图5-1是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2 Unit 2的教学案例,属于读后阶段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找相关材料,展开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举办奥运会的理由,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较为系统地思考问题。学生不止步于课本阅读文段内容,能发散自己的思維能力,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图5-2是问题—解决型说明文的语篇思维模式:作者先由某种现象指出已解决或待解决的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已解决的问题,作者在总结部分通常会根据方案的实际效用选出最佳方案,而对于未解决的问题,作者通常会在总结部分给出自己的观点,即总结部分为作者的评价。此类思维导图模式,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其不仅能归纳总结作者的观点,而且能创造性地增加自己的看法并提供解决的方案,逐渐形成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
四、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意识,不断学习,挖掘教材,利用形象生动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轻松把握阅读文段的内容,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准确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的老师是不完全的老师。”思维品质有先天因素,更需要后天的学习与训练。(徐浩,张虹等,2016)。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把英语阅读文段内容的讲授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思并举,在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李斯,译,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
[2][美]J.P.吉尔福特著;施良方,沈剑平,唐晓杰,译.创造性才能——它们的性质、用途与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吴丹,丁青.思维导图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索[J].考试周刊,2012(81).
[4]徐浩参,张虹等.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什么样的英语教师?[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