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量可视化的我国语言服务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8-2017)

2019-11-09 06:57:58李琳王立非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语言学外语期刊

李琳 王立非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语言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北京 100083)

1.0 引言

语言服务是近年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等。《2016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语言服务业创造产值约2,822亿元,年均增长近19.7%;注册的语言服务企业2015年增加到72,495家,增幅接近30%,语言服务已成为全球化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服务作为一个颇具潜力的新兴服务业态,受到广泛关注 (王立非等,2016)。

目前,国内外对“语言服务”尚无统一的定义,大致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界定。狭义语言服务定义指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教学与培训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支持服务、多语信息咨询、特定行业领域的语言服务等(屈哨兵,2007:56;王传英,2014:78)。赵世举(2012:5)和袁军(2014:22)将语言服务定义为以语言文字为内容或手段为他人或社会提供帮助,或者提供有助于转换语言信息的技术、工具、知识、技能等,协助人们完成语言信息的转换处理。类似的定义还有以语言为内容或以语言为主要工具手段的有偿或无偿的活动,是对翻译服务的拓展与创新(李现乐,2010:17)。广义的语言服务定义指语言政策、语言战略和语言规划,包括对语言服务资源的配置、使用和规划。李宇明(2014:93)认为,“语言服务就是利用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知识、语言艺术、语言技术、语言标准、语言数据、语言产品等语言的所有衍生品,来满足政府、社会、家庭及个体的需求。李德鹏、窦建民(2015:64)认为,可从语言政治服务、语言经济服务、语言文化服务三个方面对语言服务领域进行分类。

近年来,国内学者越来越关注语言服务的相关研究。邢厚媛(2014)研究了语言服务企业如何为走出去提供服务。赵启正(2014)分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理由和困境,提出语言服务要跨越文字、宗教、意识形态和思维习惯四种文化障碍。赵世举(2015)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语言保障,建议制定专门的语言服务规划,加快培养语言人才,构建相应的语言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国家和社会的语言服务能力。仲伟合、许勉君(2016)研究了我国语言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须加强对语言服务业的指导作用和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服务研究,增强语言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邵珊珊(2017)构建出测评企业“走出去”海外声誉管理的语言服务能力三级指标体系。王传英等(2011)探讨了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及能力要求,包括职业素养、专业背景、工具操作能力及能力持续拓展。穆雷(2014;2017)探讨了语言服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问题及国际语言服务业翻译人才的入职资质和能力要求。刘和平(2014)从政府、用人单位、学校与学术研究四个方面,探讨了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吕奇、王树槐(2017)以计算机辅助翻译教材建设为切入点,根据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翻译技术类课程建设模式。

总体来讲,我国的语言服务研究发展迅速,话题多样,但过去十年该领域聚焦哪些热点问题,研究成果处于什么水平目前尚不清楚,需要对研究现状做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本文采用计量文献学的可视化方法考察2008-2017年间我国CSSCI期刊发表的语言服务学术论文,力图分析我国语言服务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不足,以期为语言服务教学科研和应用提供启示。

2.0 研究问题与方法

本文着重回答3个问题:(1)国内近十年语言服务研究的总体特点和趋势是什么?(2)国内语言服务研究热点话题和领域有哪些?十年中是否有变化?(3)国内语言服务研究采用何种研究方法?

论文数据来源为CNKI数据库中的CSSCI期刊数据,对关键词检索①,期刊年限定为2008-2017年,共10年。来源文献包含作者、标题、来源出版物、摘要等信息。首先,统计国内语言服务相关论文的年度发表数量和期刊分布特征,总结语言服务研究的总体特点和趋势;然后,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II绘制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考察国内语言服务研究热点话题和领域;最后,选取代表性CSSCI期刊发表的论文,总结语言服务研究方法的特征。

3.0 结果与讨论

3.1 语言服务研究的总体特点与趋势

数据统计显示,2008-2017年我国全部期刊10年间共发表语言服务论文3,555篇,CSSCI期刊共发表语言服务论文670篇,占已发表的语言服务全部期刊论文总数的18.8%,表明语言服务研究受到关注,但高质量的语言服务论文总量较少,2010年以来CSSCI期刊语言服务论文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17年略有回落(见图1),这和近5年语言服务研究快速发展并受到行业和学界重视是一致的。

对期刊的分类统计显示,我国语言服务论文主要发表在以下几类期刊(图2):(1)综合性高校学报(共286篇);(2)语言学类(共257篇);(3)教育类(共35篇);(4)经济学类(共33篇);(5)文学与文化类(共27篇);(6)社会学类(共15篇);(7)法学类(共6篇);(8)政治学(共5篇);(9)新闻学与传播学类(4篇);(10)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类(共2篇)。

国内CSSCI期刊语言服务论文发表反映出三个特点(图2):(1)语言服务研究的交叉学科特征明显。统计发现,期刊类别分布呈现不平衡特点,多数语言服务论文都发表在综合性高校学报(占42.7%),这可能与语言服务研究的交叉学科属性有关,也反映出论文整体质量不高,因为高校学报在行业内认可度较低;(2)语言学领域比较关注语言服务研究,38.3%的论文发表在语言学期刊,教育学和经济学其次。统计显示,语言学期刊,尤其是翻译类期刊,包括《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等共发表论文56篇,强调语言服务的应用性以及在翻译产业发展和本地化服务中的作用,说明语言服务研究主体集中在翻译。教育学主要关注国外的双语和外语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作用,以及语言权利和语言公正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经济学主要从语言经济学视角,考察语言资源和语言经济研究的现状,以及语言产业的经济价值;(3)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学等学科也都从各自视角,开展语言服务研究,但相关期刊发表的成果较少,体现了语言服务研究的跨学科性和学科分布不平衡现象。

图2 国内语言服务论文的期刊分布特点(2008-2017)

3.2 研究热点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将Citespace II参数设置“Time Slicing”为“2008-2017”,时间分区为“1”年。在术语来源“Term Source”选择“Title”、“Abstract”、“Author Keywords”和“Keywords Plus”。主题词类型“Term Type”中选择“Noun Phrases”,在节点类型“Node Types”中选择“Terms”,三个阈值引文数量(C)、共被引频次(CC)、共被引系数(CCV)分别设定为2.1.1.5,运用CiteSpace II可视化软件对主题词归并处理,提取得到高频名词主题词(被引频次≥5)26个,自动生成研究热点主题词可视化共现知识图谱(图3)。

图3 国内CSSCI期刊语言服务研究热点可视化图谱(2008-2017)

图3显示,过去10年,我国语言服务研究热点涉及26个主题,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语言规划、语言政策、语言生态、语言服务、语言资源、语言生活、语言经济学、语言景观、语言能力、语言战略等(表1)。

表1 国内CSSCI期刊语言服务研究热点主题词统计(2008-2017)

下面是对热点主题词归类后概括出的国内语言服务研究的四个特点。

3.2.1 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成为最热点

可视化图谱(图3)显示,语言规划(64次)与语言政策(44次)作为语言服务研究最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开始引起重视(李宇明,2011:4),与国际趋势大体一致。过去10年,国际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从2002年的10篇飞跃至2010年的187篇(冯佳、王克非,2014:72)。近年来,国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不断发展,创办了《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语言战略研究》等专业期刊,成立了“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会”,标志着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在我国逐渐独立,主要方向包括:(1)对国内外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宏观探讨(如李英姿,2016);(2)对国外语言政策的历时和共时研究(如刘晓波、战菊,201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如蔡基刚,2015);(4)语言教育政策研究(如张蔚磊,2015)。

3.2.2 语言生态和语言景观研究关注度高

语言生态研究涉及语言学和生态学,具有跨域性交叉研究的属性(梅德明,2014:3)。国内语言生态研究总体有两种范式:(1)用“生态”作为“环境中的语言”的隐喻,研究所有可能增强或削弱语言功能的环境因素,称为“语言的生态学”,关注语言多样性、濒危语言、语言活力、语言进化等(如孙蕾、毛慧琴,2015);(2)从生物学上理解“生态”的含义,研究语言在生态环境问题中的影响和作用,又称“环境语言学”,研究课题包括语言系统的生态学分析、环境语篇的分析批评、语言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生态语法等(如戴桂玉、仇娟,2012)。

语言景观研究主要描写和分析某个特定国家的语言情况,或某个更大的地理区域内的语言现象和语言使用情况,关注公共领域内以书面形式表现的语言使用。对路牌、招牌、楹联、广告、标语等日常生活中所反映的多语现象进行拍照、录像等都属于语言景观的研究范围(如田飞洋、张维佳,2014)。

3.2.3 生态语言学和语言经济学跨学科研究兴起

生态语言学是主要用于研究与多语现象有关的广泛系列的语言学学科。生态语言学关注如何保持语言系统的整体性和多样性,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性,维持语言的生态平衡,拯救濒危语言。近年来有学者尝试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域下,探讨建构生态话语分析的可能(如苗兴伟,2019)。通过生态话语分析唤起人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反思和批评人对自然的征服、控制、掠夺和摧残等工具化对待自然的方式(辛志英、黄国文,2013)。

语言经济学,作为语言服务研究的重要领域,探讨语言的经济价值、语言与经济的关系。语言经济学在经济学范式下研究语言、语言行为与经济因素和经济绩效的联系,研究取向是经济学的,语言被视为经济函数的一个变量。语言经济学研究关注语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童珊,2011);另一类研究是在语言经济学视域下探讨商务英语、专门用途英语的学科建设(如吕世生,2015)。

3.2.4 外语和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成为关注点

语言服务视域下的外语教育研究主要关注:(1)如何构建国家外语教育政策框架,如何进行外语教育改革,制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长期外语教育规划(如蔡志全、赵红霞,2016);(2)国外语言政策规划实践与经验对我国语言战略研究的借鉴作用,并对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内容、执行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如谢倩,2015)。

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活力、维护语言生态的重要举措之一。语言服务视域下的双语教育研究主要关注:(1)欠发达地区新型双语教育模式(如杨金龙、梅德明,2016);(2)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如刘成萍,2016);(3)国外双语教育对我国双语教育的启示(如张艳丰,2013)。

关键语言对于世界上多数国家而言是指其外语教育中的关键语言,因此,关键语言等同于关键外语,指在国际舞台中关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外交通畅、信息安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重要领域的外国语。关键外语属于外语教育政策的内容(如张治国,2011)。外语教育政策又隶属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和面向未来的系统工程(胡壮麟等,2019)。

3.3 语言服务研究方法的特点

为考察语言服务研究方法的特点,本文选取2008-2017年语言学CSSCI期刊,包括中文类②和外语类③23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214篇,考察研究方法的特点。综合性学报虽然发表论文数量较多,但在行业内认可度较低,因此未列入考察对象。根据文秋芳(2004)的分类,研究方法分为实证和非实证研究两类。本文中的非实证研究指无数据分析的研究,包括个人观点的陈述或经验总结、国内外理论的评介、理论构建与反思、操作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实证研究占22%,非实证研究占78%(见表2)。

如表2所示,2008-2017年间关于语言服务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四大特征:(1)非实证研究占主导地位,反映出语言服务研究的主流研究方法仍以非数据为主,语言服务研究方法仍需加强;(2)非实证与实证研究之间的差距较大。过去十年,虽然语言服务研究的实证性研究逐渐增多,但除2008年外,与非实证性研究相比,差距始终较大;(3)非实证研究中体会总结的论文比例较高,占非实证性研究总数的53.9%。理论构建和国内外语言服务相关领域理论的评介和评述类文章从2011年开始增多,且数量接近;(4)实证研究,尤其是混合研究出现增长较快势头。随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按照规范设计选题。调研、问卷调查、田野调查、访谈、非介入式观察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混合型实证研究逐渐增多。

表2 中文类和外语类CSSCI期刊语言服务研究方法的分布(2008-2017)

文献回顾发现,现有文献作者的学科背景主要为外国语言学或外国文学学科,缺乏经济学研究背景。由于学科背景所限,现有文献中,几乎没有作者采用数理模型等产业经济学研究常见的方法进行研究。这种缺乏产业经济学理论指导的现状表明,语言服务产业研究需要有更多来自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经济学或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加入(姚亚芝,司显柱,2016:47)。

4.0 结语

通过对我国语言服务十年发展现状的分析,本文得到以下发现:(1)语言服务论文数量都呈逐年递增态势,研究范围不断扩展,但高水平论文较少;(2)研究热点为语言规划、语言政策、语言生态、语言景观等;(3)综合性学报和语言学期刊最为关注语言服务研究;(4)非实证研究方法占主流,实证与非实证性研究之间差距较大,混合研究方法应用逐年增加。

本研究对今后研究具有启示。语言服务是语言学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涉及学科和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应用性极强,应用前景巨大。今后的研究应注重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聚焦国家、社会、行业、企业等一批重大现实问题,组织攻关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产出一批有影响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国家语言战略、国家语言安全、语言服务产业链研究、“一带一路”多语言服务、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语言信息技术、语言咨询服务等,推动语言服务研究的跨学科创新和深入发展。

注释:

① 本研究采用广义的语言服务定义,因此,提取的关键词为语言服务、语言产业、语言经济、语言资源、语言服务产业、语言商品、语言安全、语言管理、语言规划、语言红利、语言景观、语言控制、语言能力、语言生态、语言市场、语言战略、语言冲突、语言生活、语言保护、语言产品、语言资产、语言供给、语言消费、语言资本、语言大数据、语言技术、本地化、语言政策、语言培训。

② 指《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语言研究》《语言科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文研究》《语言文字应用》。

③ 指《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外语》《中国翻译》《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语言学外语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语言学与修辞学:关联与互动
当代修辞学(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
当代修辞学(2010年1期)2010-01-23 06: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