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枭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高职院校将扩招100万人,同时李克强总理还提出要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1]“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职业教育不仅带动了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提出,高职院校必将以“世界一流”院校为己任和目标,[3]归根结底,人才是关键。当今社会更加需要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人才。高职院校所要培养的是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人,而这样的人才只具有专业能力是不够的,通识教育必须纳入其中,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研究采取自编问卷“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通识课程调查问卷——在校生卷”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通识课程调查问卷——实习/毕业生卷”进行调查,调查的侧重点有两个:一是在校生层面的调查,这部分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在校生在通识课程上的学习效果及学习兴趣。二是实习生和毕业生层面的调查,这部分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生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展现出的能力素质与通识教育之间的联系。调查对象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在校生及毕业生,通过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回收在校生有效调查样本200份,剔除部分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69份,有效率达84.5%;回收实习生/毕业生调查样本210份,剔除部分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71分,有效率达81.4%。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的可靠性分析得出本研究所涉及的两套问卷中基于标准化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849和0.8709,由此可以推断出本研究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可以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和差异性检验。
使用SPSS22.0统计工具对于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结果归纳如下表所示:
表1 样本信息描述统计
从以上样本结构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女生人数居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倾听她们的心声及其对知识、技能等方面学习的需求。另外,从样本结构中也可以看出,当前的大二(17级)学生,是通识教育培养的重点,已经陆续开展通识课程,对于通识课程的了解程度比较深入,可以了解其在通识课程课堂学习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情况,从而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另外,大三(16级)学生通过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在企业中已经有所收获和成长,结合学校所开设的通识教育及在实习企业中的工作体会,能够给予研究者最有价值的反馈。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虽然已经开设通识课程,大部分学生对于通识课程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其了解程度不深。在校生中仅有5.92%的学生表示其对于通识课程非常了解,23.6%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43.2%的学生表示了解程度一般,约27%的学生对于通识课程是不了解的。毕业生中也有近23%的学生对于通识课程是不了解的。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加深学生对于开设通识课程的理解程度是必要的,只有使学生完全了解了通识课程开设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产生有机联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增加教学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通识课程开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在校期间,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从大一刚入学开始就开设了商务礼仪、基础经济学、管理学实务、基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几门通识课程,为学生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使其能够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随后,开设了经济法基础、企业管理实务、沟通与口才、营销实务、创业教育与创新思维几门通识课程,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上通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新媒体、国际贸易实务列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通识课程,但是课时量明显不足,学过这几门课程的学生少之又少。没有在学校课堂上系统地学习,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通识知识和通识技能又谈何提升呢?如图1所示。
图1 通识课程开设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决不能忽略学生的课堂感悟和体会,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其积极性被调动的程度、参与课堂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4]完善的教学设计和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可以让学生“不空着脑袋进教室、空着脑袋出教室”。研究发现,有55.62%的学生在无记名的问卷调查中表示其在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是认真听课的;37.28%的学生表示,其听课状态一般;7.1%的学生表示其听课状态不认真。由此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另外,71.6%的学生表示,其在大学期间从未逃过课,由此可见,学生们是有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的,如果能从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必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统计分析中发现,通识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80.11%的学生表示开设通识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掌握足够的、广泛的知识技能才能应对社会的挑战。
通识能力是通识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当代大学生有必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合作能力。[5]与此同时,由于竞争不断加剧,为应对时代的挑战,具有一定的胆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在研究中将以上几个内容作为研究的重点,以不同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方差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各项能力不同年级上的方差分析
在统计分析中发现,在沟通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上,几个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中的均值分析可以看出,均值均在0.6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都一致认为通识课程在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上具有明显的作用。另外,在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两个项目上,其均值水平均在0.5左右,说明通识课程在提升这两项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加以改善。
另外,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各年级学生在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胆识这四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进一步均值分析可以看出:首先,毕业生在毕业后经过工作的洗礼之后,回顾在校时所学课程,会发现学校所传递的知识、技能在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上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其在思维能力这一项目上的均值得分,要明显高于在校生。由此我们可以作出推断:由于知识和技能本身的滞后性,通识课程所传递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见到成效的,需要经过学习者的不断内化,才能在反复实践中体现出来。其次,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合作能力这个项目上,大三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均值水平是最低的,为0.16,但毕业生在这一项目上的均值水平却远超大三学生,为0.5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的就业需要合作。因此,在校期间,尤其是在大三阶段,必然要通过开设相应的通识课程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以面对就业的挑战。最后,在书面表达能力和胆识两个项目上,大三和毕业生的均值得分最低,这两个群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习,而毕业生已在工作岗位上有了一些工作经历。相较于大一和大二而言,这两个群体更能直面职场的需要。由此可以作出推断,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大书面表达能力和胆识这两个方面能力的锻炼,才能应对就业的挑战,适应市场需求。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就业过程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超过80%的企业表示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有需求,其需求主要分布在人力管理岗位71.93%、市场营销类岗位61.40%、秘书助理类岗位53.80%、一般传统管理岗位49.12%。因此,需要针对这几类岗位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从而有的放矢地逐步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以应对市场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面对未来的就业时,其就业单位首先看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弱,其次是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再次是社会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成绩的排名。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改善,无疑是需要学校通识课程的教授和积累,专业技能水平需要依靠专业课程的传授和实践。[6]因此,我们不难作出推断,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面对就业的挑战时,通识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必须在课堂之中加以重视,提升通识教育的地位和课堂教学质量。如图2所示。
图2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才甄选因素
就业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起点,毕业生在未来的职场之路上,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保持自己的竞争力,才能逐渐实现其职业理想。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基于企业需求,寻找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7]本研究将构成竞争力的几个关键的能力素质作为研究对象,以详细分析毕业生在这些能力素质上的具体得分。研究中主要涉及道德修养、心理素质、自我定位、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形象管理、体能管理、时间管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10项能力素质。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毕业生中无论男女在以上10项能力素质上的得分均值在3.52~4.60之间,相对于均值3而言,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可以通过道德修养、心理素质、自我定位、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形象管理、体能管理、时间管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10项能力素质的改善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除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外,其他项目的得分,均为女生高于男生,可见女生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而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男生水平稍高,可以推断男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说明其有很大潜能是可以得到发挥的。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能力素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同时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也发现,在心理素质、自我定位、形象管理项目中,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相较于男生而言,女生更加注重自身的心理素质,自我定位更明确,也更加注重形象管理;而男生在这一方面却存在欠缺。因此,在通识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提升。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能力素质在男女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
在调查中也发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解决问题、协调沟通两项能力上也是有所欠缺的,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如图3所示。
图3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力欠缺之处
目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通识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切实解决。因此,需要找到切实的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以提升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第一,学生对于通识课程的了解程度不高。在通识课程的开设过程当中,最佳的模式应该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需提升学生对于通识课程的了解程度。一般情况下,学生仅仅是了解他们所学课本的基本知识,对于本专业开设了哪些课程,将要开设哪些课程,以及为何要开设这些课程是完全不了解的。假设学生可以在入学之初,就对人才培养方案有深刻的了解,那么,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必将会对专业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够清晰地看清自己的定位。因此,在这一层面,需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全面设计、科学设计、合理设计。
第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当中大部分是与未来的就业岗位相结合的,但也有一些课程虽然被列入到了通识课程当中,但并未在全部年级开设。例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新媒体、国际贸易实务三门课程,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知识是有所欠缺的。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能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7]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课程进行学习,通过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通识课安排方式,有效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
第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听课状态有待提升。这说明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其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这些特点。虽然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年轻、热情、动手能力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活学活用,[8]必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第四,教育效果具有滞后性,[9]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得以体现。依据0BE教学理念,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初,就明确学生的业绩成果,[10]通过学生三年的不断学习,将构成业绩成果的诸多能力加以学习和提升,才能成为真正可用之才。例如,在统计分析中发现,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学生在大三的时候要强化合作能力的重要性,锻炼其与他人合作能力的提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重视沟通、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胆识的培养和锻炼。由于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可以适当在教学中锻炼男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其蕴藏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