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巴特尔,陈雪婷
天津市作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其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天津市培养出了一大批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推动了天津市的发展,更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关于天津高等教育的专门研究,至今已经出现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涉及了各类高等教育形式和各个代表性高校,为天津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借鉴。
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采用标准检索,以“主题”为检索条件,设定“天津”并含“高等教育”为检索内容,共获得相关文献643篇(检索时间为2019年1月3日),为了确保研究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采取去除书评、期刊介绍、会议通知、丛书介绍、年会综述、会议纪要、刊物征稿要求等非研究型文献的方法,得到320篇有效文章。除此之外,将有效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形成研究的资料来源。[1]
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系崔雷教授和沈阳市弘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Bicomb共词分析软件以及SPSS17.0统计软件。Bicomb基本操作步骤为[2]:第一,选取研究资料。第二,收集和整理资料。将收集到的CNKI格式数据库文献转化为Bicomb能够识别的ANSI编码文本文件。第三,运用Bicomb软件进行关键词统计。第四,提取统计结果。第五,进行关键词共词矩阵分析,导出共词矩阵。
第一,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中建立一个新项目,自行编制项目编号,新项目格式类型选择“CNKI.中文.
关键词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者经过深思熟虑提炼得到的、反映论文重要概念等的核心术语。基于关键词的词频统计法,可以将不容易量化的海量文献信息转化成可以量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某个学科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决定着该学科对某研究领域关注度的大小。通常意义上来讲,高频关键词被用来确定研究领域的热点构成。
通过对天津高等教育研究文献关键词的统计,共得到716个关键词。依据齐普夫界定公式,结合我国学者孙清兰提出的高频词与低频词的临界值计算公式以及各数量同频词的词频估算法,最终确定高频低频词阈值为4,统一同义词后,得到48个高频关键词,其排序结果见表1。
表1 48个高频关键词排序
从表1可以看出,48个高频关键词总呈现频次为633次,占关键词出现总频次的45.41%,通过前48位的关键词排序,初步可以了解到天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集中热点和趋势。其中,前9位关键词频次均大于20,依次为高职教育(109)、天津(52)、高等教育(39)、创新(38)、京津冀(28)、策略(26)、教育经济(21)、人才培养(21)、研究生教育(20),其余39个关键词出现频次均大于或等于4。这一结果初步说明,天津高等教育研究多围绕高职教育、高等教育创新、京津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策略、高等教育经济、人才培养和研究生教育开展。但是,仅对高频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分析,还难以发现不同研究主题间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关键词共现技术来进一步揭示高频关键词间隐藏的重要信息,进而深入挖掘研究主题间的联系。[1]
高频关键词的Ochiia系数相异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相异矩阵中的数字表明数据间的相异性,其数值越接近1,表明相应的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小;反之,数值越接近0,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小,相似度越大。[2]基于此原理,我们利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将上述48个高频关键词汇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后,再将矩阵导入SPSS22.0,选取Ochiai系数并将其转化为一个48*48的共词相似矩阵,结果如表2所示。同时,在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时,将此相似矩阵采用(1-相似矩阵)转化为相异矩阵。
表2 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异矩阵(部分)
通过对表2中系数大小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天津高等教育研究中,联系较多的是“天津”与“高职教育”(0.790),“天津”与“教育经济”(0.781),“京津冀”与“高等教育”(0.753),“创新”与“高职教育”(0.854),“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0.851),“高等教育”与“策略”(0.843),“京津冀”与“创新”(0.895)等,这些系数所联系的关键词说明,在已有关于天津高等教育的研究中,天津市高等教育经济问题、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问题、天津市高等教育策略问题、天津市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问题均倍受关注。
聚类结果能反映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可以进一步反映天津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分析的原理是以它们成对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共词)为分析对象,利用聚类的统计学方法,把关联密切的关键词聚集在一起形成类团。关键词聚类分析时,先以最有影响的关键词(种子关键词)生成聚类,再由聚类中的种子关键词及相邻的关键词再组成一个新的聚类。关键词越相似它们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较远。[2]
将表2的高频关键词相异系数矩阵导入SPSS22.0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聚类结果见图1。根据图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的聚团连线距离远近,能直观地看出天津高等教育研究高频关键词可以分为五类,分别为:天津市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研究、天津市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与京津冀高校协同发展研究、天津市高等教育创新特色发展研究、天津市高等教育结构与成人高等教育研究、天津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其策略研究。具体分布见表3。
种类1为天津市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研究,包括教育家、教育发展历史、天津大学等3个关键词。1895年天津大学的成立开启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漫长的发展过程赋予了天津市高等教育浓厚的历史底蕴,留下丰厚的高等教育经验财富的同时,更为新时期天津市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初期,教育部恢复高考和扩大招生,天津地区依托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优势高等教育资源,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创办8所大学分校,为百废待兴的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天津地区大学分校模式迅速被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借鉴,缓解了当时国内普遍存在的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创新了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探索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3]建国以来,在各类高等教育中,天津高等职业教育经历初创、快速发展和内涵提升三个阶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4]天津高等工科教育推动了我国近代高等工科教育的兴起,[5]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制也得以建立和发展。[6]此外,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也为天津市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包括盛宣怀、李曙森等。
表3 高频关键词聚类结果
图1天津高等教育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结果
种类2为天津市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与京津冀高校协同发展研究,包括应用型、转型发展、地方高校、本科教育、培养模式、高校联盟、高校图书馆、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校等10个关键词。天津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和京津冀高校协同发展是天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机遇。第一,天津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是顺应天津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加快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深度对接的重要举措。天津市有15所市属普通本科高校,已具初步的转型理念,在对接产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加强双师双能教师队伍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也面临着办学思路、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落实政府统筹责任、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先行、资金保障等措施。[7]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在办学特色与定位、发展理念、学科结构、实践教学等方面面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8]因办学基础和地理区位优势,天津市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推进具有鲜明特色,但也存在对转型发展认识不到位、推进力度不一、冷热不均现象。为推进转型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加强政府统筹,学校也要抓住机遇,积极寻求变革。[9]例如,天津医科大学通过系列“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办学特色鲜明、专业结构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特色护理专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队伍培养,着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10]天津科技大学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包括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各种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1]第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天津高等教育在新时期进一步改革发展是得天独厚的发展契机。对于天津高等教育内部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空间与经济结构,而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的重要智力载体,必然需要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高校教育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全面融合。[12]因此,作为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统筹的主要抓手,区域高校联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京津冀区域已建成九大高校联盟,呈现出以专业或行业为中心、体量较小、以协议方式结盟、合作框架较全面等特点,但也显露出形式大于内容、主体参与热度不均、联盟伙伴责任分担不均、组织与行动框架不明晰等问题。鉴于此,京津冀高校联盟亟待从“分散”走向“统筹”,从“上位”走向“下位”,从“目标导向”走向“问题导向”,从“硬环境共建”走向“软文化共鸣”。[13]对于天津高等教育外部来说,高校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组织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只有在这些创新主体实施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市场推广创新等系统创新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产生最大效用。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建立健全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在共同培育壮大企业这个技术创新主体的同时,京津冀的高等教育也随之发展壮大。[14]
种类3为天津市高等教育创新特色发展研究,包括校企合作、区域经济、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教师管理、天津职业大学、特色、教学管理、课程、比较、创新、模式等19个关键词。高职教育是体现天津市高等教育区域特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教育类别。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将科研成果、先进工艺技术进行市场转化的责任。高职教育通过人才培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等多种方式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5]在学制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天津从近代职业教育出现,到解放初期半工半读教育,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直至新世纪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出现,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服务、为劳动者职业发展服务的理念。现今,天津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立交桥”,努力打造和不断完善“天津特色”,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区域借鉴。[16]随着我国进入新时期,天津市高职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进一步发展,需要以中央精神为指导,探索创新模式、[17]深化校企合作、[18]大力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19]更好地衔接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20]紧跟形势积极应对,以科学的发展实现自身改革发展。[21]其中,深化校企合作是天津高职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式之一。企业发展需要职业院校提供人力支撑和技术服务,校企合作可促进产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在校企合作中,必须依托行业办学优势,结牢工学结合的利益链条,构建服务产业的教学体系,其关键是课程体系调整、课程标准制定与教材建设。[22]许多天津市高职院校已在校企合作中积累了经验。例如,通过“政企校联动”平台,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机制、培养过程、培养方法等方面取得创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专业特色发展。[23]此外,天津市研究生教育也是推动天津市高等教育区域创新的主要组成部分。培育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24]对于天津市的发展来说,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可以极大推动天津市经济发展。因此,研究生教育应遵循应用型与研究型并重的原则,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拔尖人才。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为应用型与研究复合型,采用分类指导的原则, 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科学地制定培养方案。例如,天津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研究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创新思维的平台。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改革应坚持应用型与研究型并重的原则,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为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25]
种类4为天津市高等教育结构与成人高等教育研究,包括产业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国外经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海、普通高校、天津、成人高等教育、教育经济、合作办学等10个关键词。高等教育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26]对于早在2007年就进入普及化的天津高等教育来说,其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如何增强高等教育对天津经济社会的适应性,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为天津开发开放服务,将是天津高等教育界对天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需要作出的回答。[27]近年来,天津市高校设置、布局趋向合理,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学研究实力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但同时存在传统学科集中、学科领域狭窄、学科力量分散等弊端。[26]要保持天津高等教育结构的合理性,最重要的是保证天津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协调。[28]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要素,而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是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能为各行业培养专门的合格人才。因而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发展是否协调,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定量分析发现,天津市高等教育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存在时滞,各行业在吸纳毕业生时有一定的缓冲过程。因此,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发展符合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时才能实现良性互动。[29]其中,成人高等教育是天津市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工作中需要被重视的一部分。成人高等教育历经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以后,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也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但从目前看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还没有完全成为整个教育的半壁江山。[30]并且在新时期,成人高校面临着新的挑战,招生规模不断萎缩,教学工作开展困难增加。因此,时代需要赋予成人高等教育新的定位,转变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实行灵活的学时与学分机制,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开发网络教学资源等,改革探索的方略,创造适合成人学生的教学环境。[31]实现与现代化大都市相匹配的成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建立起一个开放、灵活、高效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30]
种类5为天津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其策略研究,包括现状、问题、策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6个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的对外开放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之一。目前,高等教育开放既有更多更好的契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也存在和面临着很多问题。为提高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我们提出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人员的国际化、教育资源的国际化等方面将“层次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思路,以实现教育国际化的目的,进而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32]天津市高等教育不断深化国际化程度,为增加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制定和实施了许多策略,积累了许多经验。例如,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保险系依据国际认证标准提升学习质量,遵循认领匹配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子目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改进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与管理,搭建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与持续改进的路径,为中国高等院校参与国际认证、高等教育深度变革提供了理论参考。[33]天津大学以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建设为着眼点,自主设计并实施了“国际化教学学术型师资培训项目”。此项目以国际化为内容和策略,注重在专业课程目标与内容以及专业教学革新与认证等方面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以“请进来”和“送出去”为基本途径,经过科学设计与系统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是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建设在实践中的有益探索。[34]此外,中外合作办学是天津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天津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双方在占领国际教育市场上占据优势,并在未来拥有较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35]天津的中外合作办学是伴随着全国中外合作办学而发展起来的,具有较深的国内背景和浓厚的国际背景。[36]天津多个高校都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例如,天津师范大学在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的中外联合办学项目中,合理利用学校的自身优势以及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的资源,为学院、老师、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体现出了联合办学的特色与优势。[37]天津中外合作办学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规范已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根据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与更多的国外高水平大学展开合作,让天津的高等教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满足中国作为世界强国的需要。[38]
通过共词可视化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发现天津高等教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天津市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研究、天津市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与京津冀高校协同发展研究、天津市高等教育创新特色发展研究、天津市高等教育结构与成人高等教育研究、天津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其策略研究等方面,这些成果既丰富了天津高等教育研究的繁荣与发展,为促进天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也为我国其他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但是,同时可以发现,已有天津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还存在着缺乏多学科交叉融合意识,对相关的政策文本缺乏政策学分析,对国外先进经验借鉴少,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不紧密等不足。因此,未来天津高等教育研究应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反思不足,结合新时代需求,不断成熟和发展。一是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天津高等教育研究的视野。天津高等教育发展涉及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诸多领域,因此对其研究要注重运用多个学科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深入挖掘天津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根本性问题。研究方法的选择是影响研究能否取得突破的重大因素。当今,研究方法已渐趋成熟,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在内的多种方法都为研究者提供了选择。在天津高等教育的研究中,无论是对现实的剖析还是对概念的界定,都离不开对研究对象的深入调查和严密分析,因此为了得到更完整更深入的研究结果,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三是要加大对国外区域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引进和借鉴,从而为繁荣天津高等教育研究提供域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