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生根发芽

2019-11-07 12:46蒋文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问题引领渗透方法深度学习

蒋文

【摘要】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比教会学生某个知识点重要得多。其中有一个关键能力就是思考——深度学习。如何让深度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生根发芽?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渗透方法,习惯的养成为深度学习保驾护航;问题引领,提问中激活深度学习的内在需求;经历过程,活动中促进数学思维的深度发生;杀个“回马枪”,对比中深度思考知识的本质属性。力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生根发芽。

【关键词】深度学习 渗透方法 问题引领

课堂中如何开展深度学习是新一轮课改的关键,作为数学教学如何开展深度学习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把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在众多思想中进行联系,并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结合一些资料及个人的思考,接下来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生根发芽。

一、渗透方法,习惯的养成为深度学习保驾护航

让学生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还需要教师渗透学习方法,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笔者参考总结了以下学习方法:第一,学会主动预习。这是实施深度学习的基础性前提。让学生们课前学习,通过读书、圈画知识点,明确教材知识的基本内容,理解教材知识的基本精神,这是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强化要点知识达成的基础。第二,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些学生对各种公式、基本性质、概念、定义等背得挺熟,遇到上课刚讲的题目类型会套模式勉强完成,但只要题目稍微有点变化,就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思考,也不知道应用哪些知识来解答问题。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讲解思考问题方法。第三,及时总结解题规律。引导学生做完题之后总结解题规律,并思考以下问题:(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2)解决这道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点?(3)用了什么数学方法?(4)这道题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什么?(5)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这几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哪种方法最优?(6)有哪类题跟这题很类似?在解题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把这些问题贯穿于解题的各个环节,边解题边思考,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掌握了这些学习的方法,学生遇到任何问题都能自我思考,由被动思考转化为主动思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厚度,为深度学习不断积累方式方法,也为深度学习提供了保障。

二、问题引领,提问中激活深度学习的内在需求

教学中应依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就能把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深入,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数学思想方法。有效的设问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横向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纵向延伸。

教师在教学中反复提出一些简单无效的问题:“明白了吗?”“你知道了吗?”……这些无效的问题只会让学生感觉幼稚无趣,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提有价值的、精练的问题。比如:“观察思考这类问题,你有哪些想法?”“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这样做?”这些问题会刺激学生深入地去探索、去发现。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由于好奇,部分学生会主动自学这部分内容,所以他们会有一定的认识,按原来常规思路来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所以,这节课可以利用三次自主探索,来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三次自主探究都以问题驱动来展开。第一次问题引领:谁能利用已有的经验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再有层次地展示和交流作品呢?让学生初步感受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当一切顺理成章,在学生以为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进行第二次问题引领: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用这个公式呢?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思考。学生研究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体会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接着教师插入视频,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观看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割补演示过程,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第三次问题引领:请学生比较用木框做成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和上面用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有什么不同?长方形面积用邻边相乘,平行四边形面积能用邻边相乘吗?再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注意到事实背后的疑问,提出自己的困惑,再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激起学习的内在需求。

三、经历过程,活动中促进数学思维的深度发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提供相应的学具,精心设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领略探究后的体验,理解知识的本质,在活动中促进数学思维的深度发生。

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正方体的展开图》时,在学生借助学具操作、观察思考等多种形式下建立正方体展开图的几种类型,这样设计: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就座,每个小组准备好可以拼搭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磁力贴(可以贴在黑板上)。教师出示活动要求:(1)用磁力贴探索出正方体展开图有哪几种?(2)把这些展开图分分类。(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小组内分工,2个人负责拼,2个人在方格纸条上画出拼搭成功的展开图,活动时派一小组的学生同时在黑板上拼搭。全班交流时,其他小组可以在黑板上已有的展开图中補充、删减,等到所有的展开图都展现后,再安排分类,总结出展开图的4种类型:一四一(6种)、二三一(3种)、二二二(1种)、三三(1种)。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拼搭的展开图有什么规律?有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学生经历了这个拼搭过程后,体会是比较真实的,会说到拼搭时不能出现田字格;中间四个面,上下各一面可以随意放;二二二像爬楼梯;三三由日相连。学生的回答是有感而发,也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11种正方体展开图,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找相对两个面的空间观念,为找相对的面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才是所谓的“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四、杀个“回马枪”,对比中深度思考知识的本质属性

每天的内容教下来,一些学生会依葫芦画瓢,感觉已经会了,可只要稍微改变一下题型他们就会不知所措。为了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我们在教学中当一切顺理成章、学生感觉学会时,适时杀个“回马枪”,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分析,找出异同、发现为难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可利用因素和混淆的因素进行辨析分化,让学生真正领会新授知识的精髓,自己重新建构知识体系。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搭配规律》时,通过小组合作、亲自搭配,让学生经历从实物到图形、从具体到抽象的几个过程,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个学生掌握搭配的规律,明白这个规律的本质:表示几个几用乘法来表示。但当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同一种模式时,有的学生会依葫芦画瓢,不管是不是表示几个几,只要是今天这节课上的练习都可以套用。在学生认为一切都能熟练掌握时,教师时不时地安排一个“回马枪”。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以下对比练习:

(1)常州到无锡,有2条铁路和3条公路,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2)学校到街心花园有2条路可走,街心花园到少年宫有3条路可走,从学校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条路可走?

学生在解答时,两道题都列成2×3=6。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明确第一题表示2种和3种,一共是5种;第二题表示的是2个3条或者3个2条,一共是6条,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思考每一种搭配的本质,这里是几个几用乘法来表示,对搭配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更高层次。

总之,教学生学习,不是灌输知识给他们,也不是打题海战,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思考的方法,教师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启发学生主动去探索、思考知识的本质,引导他们深度思考,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从而促进思维的生长,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问题引领渗透方法深度学习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例谈问题创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让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