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贵军
摘要:学校传播的主要是读写性文化,阅读要掌握技巧,克服阅读障碍,做好阅读的心理准备,对每个学生来说很有必要。中国正处在由物质型社会经济向信息型、智能型社会经济转变时代,视听型文化在社会传媒中已占据了主要阵地,但学校传播的主要还是读写型文化,掌握阅读技巧,克服阅读障碍,做好阅读的心理准备对每个学生来说很有必要。
关键词:阅读;心理;准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8-0052-01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读书兴趣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他们把读书兴趣发展分为依次递进的六个阶段:即“绘画期”、“传说期”、“童话期”、“故事期”、“文学期”、“思想期”。一般地说,学龄第一阶段,学龄初期(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分布在第二、第三阶段。
阅读准备是学习者为了阅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阅读的生理准备,心理准备、经验准备等方面,如年龄、心理成熟程序,听觉和视觉的辨别能力,形象记忆力,文化背景,词汇的积累,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对人和社会的评价能力以及对阅读的态度。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是阅读的心理准备成熟之标识。阅读从目的细分上有三类:(A)发展性阅读。(B)娱乐性阅读。(C)功能性阅读。
大致地说,小学生以“发展性阅读”为宗旨,即以发展基础阅读能力为基本目的,以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增进阅读理解能力为主要任务。从四年级或五年级起,有向“娱乐性阅读”转移的趋势。事实上,阅读目的交织和混沌态同阅读目的明晰和单向化在一个人那里是辩证地发展着,存在着。在阅读过程中纯目的的实现与多目的的同时实现不仅可能而且正常。目标单极的阅读效果与目标多极的阅读效果在总量上基本相等,就象一亩地同时种三种蔬菜和另一亩地种一种蔬菜一样,两块地的收益基本相等。倘若是无目的(目的显混沌态)的阅读,其收获就较前者逊色多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经归因研究,我认为,正是阅读文本的蕴含所致。童话、童谣、儿歌只能让小读者去进行“发展性阅读”;现代诗只能满足浪漫派青少年“娱乐性阅读”要求;知识载体的学术论文,著作可使学海泛舟者达到“功能性阅读”目的。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阅读机智(理解カ)有所发展,识字能力,词汇知识,句法分析能力,语文和概念的领会能力及世界知识有明显提高。但阅读障碍在一些中年级学生身上程度不同地存在,字词识别不正确,难以辨别音同,音近或形近的字词,逐字阅读,不能正确停顿,嘴唇嚅动发音含糊不清,缺少理解,难以获取意义,厌恶阅读等。许多“差生”因有畏惧心理,应付心理,依赖心理,他们不易自助克服阅读困难。有畏惧心理者将阅读看成或自己难以逾越的沟壑,一旦阅读就产生紧张情绪与挫折感,精神不能集中,正常的思维能力不能发挥。这类学生通常自卑、胆怯、语文基础薄弱。应付心理者把阅读当作任务,负担,平时能少读就少读,能不读就不读,不得不读时就马马虎虎,一旦遇到困难就特别厌恶,对阅读不感兴趣,味同嚼蜡,还不时产生抵触情绪,迫不得已便囫囵吞枣般浏览一遍,草草收场,随便写个答案交差,偶尔的自发阅读拣简单容易的。有依赖心理者看似作业认真,上课专心,甚至能积极举手发言,但学习成绩总上不去,阅读能力总提不高。追根溯源,他们常走一些自以为是的捷径。例如阅读前或阅读过程中查阅有答案的参考书,遇到难题或问题等同学和教师解答、讲解、久而久之,养成懒于动脑的坏习惯,铸成一种思维惰性,在失去依赖时(如在严肃的考场上)オ暴露出能力的缺陷。读书不可能没有阻力,依赖参考书,答案等,实质上是回避了困难,向困难妥协,表面上看是消除了阻カ,少花力气,没有挫折,风平浪静,其实却使自己在渐渐丧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丧失了克服障碍的勇气。
我的建议是,这些学生要足量阅读“独立阅读水平”的材料(学生能流畅的阅读,词的发音错误率不超过3%,理解力达80%),少读“指導阅读水平”的材料(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在教师帮助下,能基本读懂,词的错误率不超过5%),不读“挫折阅读水平”的材料(生词太多,词义混淆,阅读中明显缺乏理解,阅读中的挫折经验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有消极影响)。其目的在于使他们阅读时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减轻自卑感;挑选些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如科幻小说,自然百科知识,童话,神话故事等书籍)做课外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和提升知识的一大步骤,为丰富心灵及加强精神力而读书,领悟历史上那些英雄人物的热情和行动力的根源所在,理解书中人物的生活及信念,并试着思索如何将这些理念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这应是我们恒久不移的阅读态度,埃及因托勒密一世问欧几里德如何能较快地精通他的这门科学,欧几里德勇敢地回答说,没有通向几何学的帝王的道路,在知识面前,我们和帝王一样,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都必须有老老实实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阎光霞,邓少滨.小学生阅读心理调研及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7,29(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