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考试杂志社“优师计划”
——2019年高考真题结构化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选登

2019-11-07 01:54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北黄河试题

【编者按】2018年4月,教学考试杂志社发起了“优师计划”基于测评技术的高考真题结构化研究与实践项目,并成功将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出版。基于上一年度研发项目基础上,2019年高考真题结构化研究与实践项目已于5月启动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研发工作。本文内容为本研发成果的节选。真诚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也欢迎更多的老师加入“优师计划”中,共同研发,共享成果。

一、考情分析

2019年全国卷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全国新课标卷共三套试题,他们紧密结合,共同贯彻落实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紧密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推进高考内容改革,通过精选素材、创新情境、巧妙设问,深入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助力素质教育发展。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导向

试题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关注国家重要战略和决策,突出家国情怀,让学生为建设绿色中国、生态中国、美丽中国形成强有力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并逐渐具备未来建设祖国的行动能力。

(二)注重考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构建鲜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三)素材丰富,情境多样,考查核心知识

试题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信息,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及其承载的地理情境,将现实生活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考查学科本质,突出地理学科的特色。

(四)密切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试题素材大多源于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以地理视角认识社会生活,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联系,突出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题目设置的情境,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下面,以自然地理部分中“河流水文特征”相关知识为例,分析对比不同卷区的考查内容及形式。

二、试题对比展示

【例1】(2019年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参考答案】D

(一)价值取向

【试题设计】本题以黄河小北干流位置示意图为情境,考查考生通过读图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黄河小北干流堆积性游荡河道形成的原因,考查黄河小北干流的水文特征。

【学科素养】试题设计呈现黄河小北干流位置示意图,通过对流量大小、季节变化与含沙量大小、季节变化的选项组合,考查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能力考查】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引领

【解题思路】据图中右下角黄河小北干流位置示意,结合所学的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可知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根据题组材料提示,堆积性游荡河道的特征是“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因此可以判断该河段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动力条件)。黄河中游两岸大部分为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源地,年输沙量占黄河年输沙总量的89%。黄河小北干流位于黄河中游,河流含沙量大是堆积性游荡河道形成的物质条件,因此选项D选项正确。流量大不一定能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选项A、B、C选项错误。

【例2】(2019年全国卷Ⅲ)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一)价值取向

【试题设计】本题以美国某河段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为背景,考查考生对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的判断和解释。

【学科素养】让考生分析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能力考查】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引领

【解题思路】变化特征可以从图中判断出:河底深度在增加,水深也在增加,水位上涨。原因需要从河流来水入手,此阶段受季节性融雪影响,随着气温升高,水量会越来越大,这样会造成水深增加,水位上涨。但是河底深度增加,则代表下蚀较强。水量增加,这里又是山地,水流速度快,下蚀作用也会加强,而冰雪融水泥沙含量小(冰雪融水汇集速度相对较慢),于是原沉积物会受到侵蚀而变深。

三、备考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新课标高考地理试题强调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基本知识与技能,试题多以生产、生活的地理事实作为背景,将考试内容与地理事实融为一体,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事实,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试题考查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身边的事实情景入手,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领会和理解的程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活学活用的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教师不但要善于留意、搜集、领会、创设丰富直观的教学情境,还要引导学生主动留意、搜集地理情境材料,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由学生身边的地理扩展到学生生活以外的地理,将地理原理和规律与地理事实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成因、特征、规律以及解决措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 加强基础知识、地理概念的教学,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很多情况下都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那么解答地理试题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灵活运用能力是决定地理成绩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仔细研读课标,领会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根据教材、学情等情况把握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夯实基础知识。

概念是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教学中首先要关注地理概念、要正确的表述概念、要厘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并进行整合,形成教学主题,优化教学过程和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复习效率。

(三)培养逻辑思维和地理推理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近年来全国卷地理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教师要结合生活实践,以“生活中的地理”为课程教学的切入点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开展探究性学习,指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进行逻辑推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和现象,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既重视价值观念的培养、思想与方法的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随着“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行,新常态下的地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贯彻和落实“核心素养”,需要广泛深入地进行探索。

(四)培养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

图表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高考中已经成为考查学生地理能力的重要素材。教师要重视各种图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升学生的图表解读和分析能力。图表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地理事物与现象的特点、发生的原理、形成的原因、演变的规律、过程、结构以及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图表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的表示上具有不同的优势,不同的图表具有不同的判读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地理各种图表的读图方法,具有图文转换,图图转换,文图转换的技能等。

猜你喜欢
小北黄河试题
沿着水走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长大很忙
小北的运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