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题变化看考向变化
——人口问题新视角

2019-11-07 01:54甘肃程铁勤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口比例人口数量常住人口

甘肃 程铁勤

在人地关系中,人口是关键的因素。人口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属性对环境产生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迁移都会引发包括资源利用、环境容量、经济发展及社会文化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本次新课改,教学目标由“三维”转向“核心素养”。与此同时,考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口问题类考题在立意上,逐渐形成其独有的立意风格和独特切入视角。本文以近年来高考试题对人口问题考点为例,探究高考试题的考向变化特点,并据此提出人口问题的高考复习策略,以提升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考向变化

(一)再现概念,准确界定,从区域差异的角度,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内在因素

【例1】(2018年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包括实际居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图示表明,该直辖市近十年间,常住人口一直少于户籍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材料中没有显示人口的年龄构成及其变化,故无法推断出老年人口比例变化;图中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趋向于缩小,说明人口迁出、迁入的数量差距在缩小,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涉及自然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故无法单独区分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第2题,选项中出现了我国四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城市可分为两类,其中北京、天津、上海三市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重庆位于欠发达地区。目前,引起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导因素为经济因素。位于欠发达地区的重庆应表现人口净迁(流)出,即户籍人口数量多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

【命题特点】以同一城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为线索,考查人口数量变化与空间变化,探究其发生变化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试题通过两种不同统计口径的人口数据,要求考生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②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差趋于减小。人口流动导致了常住人口数量变化,而对户籍人口数量不会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了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数量差值的变化。经济发展吸引人口回流,暗含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呈现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从区域产业发展的角度,考查产业特点对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的影响

【例2】(2018年江苏卷)如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3,4题。

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4.该国最可能位于

(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该国20~55岁之间人口占比较高,而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恰好为劳动年龄人口。其中,性别比男性远大于女性,其他年龄段的性别比较为均衡,由此说明,产业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吸引了人口迁入。就业岗位多为适合男性的职业。政局动荡可能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但不会在性别和年龄上呈现出明显的选择性。生育观念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的,对人口的繁衍不会表现出时段性,这与图中的20~55岁人口比重较高的现象不相符。自然灾害对人口的影响同样不会出现性别上选择性。第4题,西亚石油资源丰富,石油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以石油产业为中心的工业多为传统工业部门,吸引了大量男性青壮年人口迁入,导致性别比变高。北美和西欧为两个发达国家分布集中的区域,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比重较高,且老龄化严重,应该表现为老年人口比重较高。南美为欠发达地区,难以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命题特点】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为素材,图表呈现方式延续了以往试题的模式。从年龄构成出发,要求学生得出:20~55岁之间人口比重最高,为劳动年龄人口且与其他年龄段的比重差距非常悬殊,得出经济因素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必然原因。从性别构成的角度,得出就业岗位特点,从而进一步推知其产业构成特点。最后,从产业构成去权衡四大区域的产业特征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两个层次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

(三)以双线性金字塔图的形式,呈现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对比,从来源上考查人口迁移对人口构成和变化的影响

【例3】(2019年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5,6题。

5.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6.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非欧盟籍人口同年龄段的女性与男性人口比例相关较小,男女人口数量相关较少。25~50岁女性比例,非欧盟籍远高于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25~50岁人口比例较大,说明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第6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受文化和消费观念影响,非欧盟籍人口比例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非欧盟籍人口年龄集中在25~50岁,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受老龄化影响,欧盟经济增长乏力。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促进了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

【命题特点】以同一地区,不同来源的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进行对比,其中暗含了人口迁移的方向及迁移人口的年龄特点,实际是从两个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欧盟和非欧盟)进行比较。欧盟作为发达经济体,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人口进入非劳动年龄人口阶段,但其经济发达,产业规模大,部门构成齐全,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但劳动力短缺,需要大量外来劳动力作为补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口作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的现状,即经济因素是促使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考查了消费(文化传统和消费观念)、收入(对应区域GDP)两个方面,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青壮年人口大量补充,缓解了老龄化,发达地区以经济发展上的先机,自然地借用了欠发达地区的人口红利。劳动力的盈缺最终取决于产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从动态的角度看,老龄化使得就业岗位持续腾退,同时源源不断的劳动人口迁入使得当地产业再次焕发生机。新的就业机会不断出现,其命题思路清晰地体现出: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力→产业→就业机会的思路。

(四)以城市空间构成为背景,通过产业发展与聚落类型变化,考查人口迁移与分布

【例4】(2018年天津卷)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攀枝花市人口统计图

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答案】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解析】题目要求,据图概括攀枝花市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范围图显示了三区两县,且每个县、区均给出了人口数量和来源。从人口数量与各自对应区域的面积可知,人口密度差异大。从人口来源看,分为祖籍人口和1965年后迁入人口两种类型,在各县、区分布各不相同,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区和西区。

【命题特点】单独呈现城市的区域范围,对其内部的组成进行细化(县、区构成)。比例尺暗示,该图是以大比例尺的地图呈现。并以柱状图的形式,给出了各县区人口的来源构成。要求学生通过两类人口构成数量计算得出各县区人口的总数量,对比各区域面积大小,得出人口密度。按图例中的人口来源,说明迁入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配合文字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要求学生顺藤摸瓜,得出迁入人口集中分布区。

二、复习策略

从高考地理试题的考向变化看,试题力图反映:“双基”是前提,“四项基本能力”是基础,学科素养是目的,重视对地理图表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地理要素从时、空两方面高度综合,既考查现代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又从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追根溯源,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一)立足考纲,突出主干,夯实“双基”

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高考命题重头戏。对人口知识的教学要求主要集中体现在人地关系的范围内,包括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这就要求复习过程中,对概念透彻理解,对主要知识进行梳理,对于特点、差异、原因、影响、对策、措施等结合情景予以问题化,加强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命题无图不成题,复习中要特别强调熟练使用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在复习时,一方面要在练习中规范读图程序,掌握读图要领。读图时首先要穷尽地理事物信息,理解图形主题,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联系所学地理知识,运用规律、原理进行信息解读。另一面运用相应的制图原理和方法对同一主题,同一内容的图表进行有效变换,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关注生产、生活现象和国家相关政策

地理实践力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现实问题是地理学主要目的之一。人口作为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要素,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通过各种经济活动与环境产生联系,具体表现为:产业发展、聚落变化、交通联系、文明演化等。因此在复习时必须关注:国家人口政策变化,如独生子女、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人口发展过程中与此相关的现象,如人口红利与产业转移、老龄化与养老机构、精准扶贫与生态移民、性别比例与婚姻问题、城市化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

猜你喜欢
人口比例人口数量常住人口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人口结构与数量问题研究
Q2.如果全球人口停止增长,将发生什么?
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首超15岁以下人口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新疆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2020年前俄人口数量将增至1.475亿
整形人口比例韩国输给匈牙利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