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晓娟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教师的广泛重视。阅读也是积累词汇、锻炼语法、形成写作风格的基础。将语篇衔接的相关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科学分析文章成分。
1. 阅读前活动中的语篇衔接
这项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能够结合现有图示内容,学习新的阅读知识,并进行加工整理。比如学生可能都知道著名的钢琴家郎朗,但不太了解孔祥东,为此,教师可以引入问题:“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Langlang?”学生能用英语回答出关于郎朗的相关内容,随后在进行提问:“How can he become a great pianist?”为后面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铺垫,引出主角孔祥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
2. 阅读中的语篇衔接
该环节是高中阅读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具体步骤如下:
2.1 从整体感知角度出发,确定文章体裁
不同的文体中,其结构样式也各不相同,在记叙文中,应该从事件经过、人物、地点和时间等内容出发,进行阅读。而议论文主要是想要介绍某一观点,包含论据和论点。在确定文章的体裁后,学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划分文章结构。比如在记叙文中,确定体裁后,应该尽快找出人物相关信息,其人生经历和生活背景等内容。
2.2 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在阅读中,教师需要保持语言完整的結构
想要找出一个文章中的主题,就需要先弄懂其中每段的意义。段落中的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每段的最后一句或首句,也存在出现于段落中间的状况,但是这种几率较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灵活使用语法衔接来掌握文章大意,语法衔接主要包括连接、替代、省略、指称,判断作者的创作意图。在高中英语教材中,隐性衔接并不多,而且通常是利用一定文化语境进行连接的,为此在隐性衔接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具体的文化背景知识告知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比如,在“Global Warming”一课中,文章内容中存在较多“third”、“then”、“first”等一系列的连词,而这些词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衔接词汇,猜测生词的具体含义,破除阅读障碍。比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that it is human activity that has caused this global warming rather than a random natural phenomenon.”这句话中的最后一个单词对于高中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衔接词汇来判断单词的具体意义,通过“rather than”,学生可以了解到“natural phenomenon”与“human activity”形成一种对比,而“human activity”的含义是人类日常活动,而相对之下“natural phenomenon”的含义是自然现象,从而得出该陌生词汇的意思是现象。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衔接词汇推测生词的含义。
2.3 利用衔接方法,理清语义关系
在文章中出现部分词汇之间存在语义重复或关联性,以及反义对照、同义复现、其他词语代替等状况时,可以通过衔接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中的语义关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比如对话“—Would you like close the door? —Yes, I will.”这个例子中进行省略是为了预防词汇重复的问题,让重点信息更加突出,从而更好地衔接上下文,而其中省略的成分,通常能够在上文中发现,如此构成了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
3. 阅读后的语篇衔接
在阅读活动结束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拥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进行活动:
3.1 复述文章内容
学生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制作坐标图表,从而清晰地掌握整个文章脉络。比如,在记叙文中可以通过曲线形式在坐标中描述人物,将年龄设为横坐标,把成就和人生经历设为纵坐标,系统分析其在不同阶段中的人生经历,利用不同的曲线形式和颜色标注人生经历,这样能够将该人物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可以按照时间的排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3.2 课后讨论,进行反思
在学生理解文章整体主旨内容后,为了促进学生拥有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提问,比如,在“Global Warming”一课中,可以提出问题:“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class?”让学生形成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程中,应该尽量培养学生的词汇衔接能力和对连词、代词、缩略词和指称的分析能力,提升他们对于语篇连贯程度和衔接质量的敏感度,联系语篇衔接相关理论,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乐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