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宏
摘要:在目前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我国对审美素养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越发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美育教学中美术教育的方向中得到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依然还没有彻底消除。本文将对美术的核心素养、审美素养、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美术教育具体方法做出以下见解,希望为后期的美育教学中学生提高美术审美素养提供有效的幫助。
关键词:核心创造力;审美素养;美术教育
随着现代化美术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发展, 教育部门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逐渐重视起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正确理解和对美术的鉴赏能力,艺术情感得到熏陶,发散自身无限的想象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美术的核心素养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她不是纯粹的有如其他学科的专业性知识, 而是把个人的价值观、立场情绪等和美术知识维系在一起。 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术教育与审美素养的培养
审美素养的培养是指对于审美的经验、审美的能力等各种综合方面的因素的总和,因此审美素养的培养既是对于美的接受能力又是对于美的审美欣赏能力,重在将其转变成对于美这种文化的见解和对于美的文化创造。因此青少年在经验积累和学习过程中对于审美的欣赏学会反思总结,对于实际过程中审美的发掘,在各种环境变化中让美融入其中,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时间上不断的欣赏和积累的,让每一件作品与感官能够在细节中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的发掘,因此这些经验的积累都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审美学习来把对美的欣赏基础打牢固。
加强审美的教学教育,可以通过对于一些较美的形象和美术方面的创作活动等视听方面的影响让右脑的艺术美的灵感得到激活,让美的教育给予左右脑的不同开发,这样的方法对于人们的美的自身审美的素质、和对于自己潜在能力的提高有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对于通过美的教育教学方法将人的素质得以提高。
二、培养美术审美素养的背景与意义
美术审美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具有特色的学习内容,正确的教学除了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对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灵感以及创造力均造成影响。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学生的创作形式都普遍过于简单,且几乎都是模仿而来,缺乏个人创新,对美术创新的认知也还不太理解。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极大问题,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的内容安排不恰当,往往只是单纯对课本的学习内容进行一些讲解,学生并没有过多的实践内容,最后的作品呈现出来的效果都是非常普通的。刻板的教学与不恰当的教学方式直接扼杀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艺术审美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素养就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对以往的教学失败原因做出归纳与分析,最后再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做出全新的整改方法。
三、培养审美素养的方式与手段
3.1课堂上加强对美术欣赏方面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艺术是不存在边界的,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灵魂,每个人的阅历、个人情感、知识面等都是存在不同的差异的,同一幅作品,但是每一位鉴赏的人所体会出来的感觉或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就要扩充文化知识、多写阅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给予大量优秀的作品进行鉴赏。若一开始就欣赏顶级的作品,对优秀的作品有了一定的认知,那么相比较其它作品来说就具备了衡量的能力。而在进行鉴赏作品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不要先下定义或作出作品的结论倾向,给予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自由创作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见解。还可以创立个性探讨小组,打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从作品的主体出发,正确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个人情感对作品做出看法或评价,这也是对艺术审美能力的再创造。在这个愉悦的课堂氛围下,教师把需要运用的一些分析方法传授给学生,结合所学方法增加理解能力,感知艺术的独特之美。在不断提高鉴赏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还能提升审美素质和创新形象思维水平,结合教师正确的引导,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许多。
3.2、提高学习美术欣赏的兴趣
教师要让学生展现自我,收获学习的快乐。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被人肯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现自我,从美术欣赏和学习过程当中收获快乐。教师可以经常性的把学生的作品拿出来进行展览,这样的一个措施可以让学生激起美术创作的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增加自信心,会让学生更加喜爱美术这门课程。小组讨论交流也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小组交流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之间促进感情,从中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若每个人的作品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作业而进行,那么久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教师将较好的作品进行点评,而较差的学生也要积极的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鼓励学生采用取长补短的方式,从而提高美术创作水平。
3.3教师在美术教学教育中要做有心人
在美术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动点“小心机”,课堂上可以有意地向学生渗透一些美术方面的小知识,这样避免了和学生的冲突,从侧面去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也要摆放端正自己的位置,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其实在教的过程中,教师也是一名学生,学生在学习中教会教师要学会耐心、拥有爱心与责任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增进师生情谊,学生将在充满爱的教学环境里收获希望。
3.4教师要重视示范,个别辅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在学习练习的时候要多加巡视,检查学生的作画步骤是否存在共性及个性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指点。教师的授课过程中,示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示范教学里引导学生要有自己个人独立的想法,而不是对着教师生搬硬套。现代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的传统的示范形式,所获得的效果也是提升了许多。利用课件示范更加具有创意,示范更加突出要点,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出示范效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5通过看、讲、谈三个方面,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能力
“看”多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开展美术作品的一些列的鉴赏性质的活动,而对于美的鉴赏的先行条件就是对于美术课程开展的时候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主视角开展,比如说可以在课外之余多舉办一些学校的兴趣班或者是借助学校的力量开展一些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整体审美的感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质的学生作品,讲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公布组织学生们一同进行欣赏。在组织学生观看上可以参考以下的方式,首先教师选取的作品就需要层层把关,讲最优质、最吸引眼球的作品选出;其次选择出来的作品内容不仅是需要承载的有份量,其内在的价值意义同样也是需要有价值的;最后教师需要将选择出来的作品进行分类,逐一的介绍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特点等方面,通过这些作品背后的事情来引导学生对于不同时期美的欣赏能力。
“讲”一般是指教师通过结合作品的特点对它所承载的一些内容和美的欣赏进行讲解,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美的欣赏之后,随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讲解,这对于学生提高审美意识有着显著的加强。这个时候的学生对于作品的美和创作者所迸发的艺术情感都在这一刻欣赏的过程中相互交织在一起,这个时候产生的共鸣对于激发学生后期开始操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借助多媒体的便捷讲解过程中插入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这样不同美之间的欣赏在“感官”的刺激之下会让学生更加生动的学习领会。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使用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语句将专业化术语表达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容易明白理解,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还要多和学生们互动交流,观察学生在审美素养培养过程中能够更加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
“谈”是指通过了以上的“看”和“讲”这两个不走之后对于审美感觉的再一次得到升华和总结,因此“谈”所做到的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主观的所感所想表达出来,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更需要主动的去思考,讲自己对于艺术中的美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想法用语言组织表达出来,这样的鉴赏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对作品美的理解,还能更加快速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俗话说的好:“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审美的体验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因为不同的学生会因为自身经历的不同,这些经历事件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后的不同审美感觉等方面,所以不同经验的学生之间对于审美的感觉也是有不同反应的。正因如此,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之外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把学生们自己内心中的想法和感觉通过语言或是创作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味的跟着其他同学人云亦云。因此教师在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更加的明白自身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多加积累对审美经验,这样长期以往一定能达到一个质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一旦当他们喜欢上热爱美术的老师之后,学习美术的热情也会进一步升温的。以审美素养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展示了文明文化的进程,或是用艺术作品的方式来传达创作者的信息,美术教育更是艺术教育的使命。这过程中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帮助获取到知识内容,在从中得到成长,对社会的繁荣昌盛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们肩负着重任,需要教师们与时代共进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目标,落实美术的核心素养提供可行的门径,创造人类无限拓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邱正伦.审美价值取向研究(上)[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邱正伦.审美价值取向研究(下)[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郑勤砚.以审美素养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美术教育[J].幼儿教育导读(教师教学).2018 (2):35-37.
[4]王婧明.初中美术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的引导策略[J].考试周刊 .2019(9):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