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翔凤
摘 要 如何使学困生在学习上有质的突破,在生活上健康成长,是当前素质教育要求面向每一位同学时摆在学校和家庭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实施家校协作,多措并举,才能提升学困生的理解与学习能力,进而推进学困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家校协作;学困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139-01
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知识共性的一面;家庭培养,更多是孩子养成独特个性的一面,这种共性与个性交互影响,不断地完善孩子的知识体系,提升孩子的心智能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一、学困生成因
(一)机体智力障碍
有些孩子受遗传因素影响,造成先天生理上的缺陷;有些受病毒感染、药物中毒、窒息、营养不良;有些因外伤造成脑损伤,这些都严重制约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这类孩子表现出感知速度慢,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言语和思维弱等。
(二)个体环境差异
(1)发育迟缓。有些孩子,智力机能正常,但由于饮食、家庭环境不同,幼儿教育的差异,导致其智力水平不同。研究表明,人类早期获得的经验越多,其智力发展就越迅速,有美国学者研究把17岁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获得50%的智力,4-7岁获得30%,8-17岁获得20%。
(2)厌学惧难。这类学生平时表现正常,但到课堂就没了兴趣,听不进老师讲课。有的害怕困难,小困难就成了退缩的借口,难一点就放弃,久而久之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成为学困生。
(3)短期缺课。个别孩子由于生病等原因,短期缺课,造成知识点落下,成为在这个知识点上的短期学困生。
二、加强学校软硬件水平,创造最佳学习平台
(一)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驾驭学生能力
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就可以让所有学生接受全部内容。经验差一点的老师,不能使个别学生及时消化解决疑问,不能跟进接下来的课程,造成未知的积累,久而久之成绩下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对学困生影响很大。
(二)丰富学校教学与实践内容
学校教学内容与实践要丰富多彩。2019年6月,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形象生动、有趣味、有深度的教学内容更易让他们记忆深刻,陶醉其中,一学就会。
三、建立家校协作机制,提升学困生学习能力
(一)建立家校协作平臺,家长积极参与培训
家校协作要求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家长要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同时,不断提升家长对学困生的教育和监管能力。QQ群、微信群、电话、家长会等等,这些都是老师与家长相互沟通了解的平台,是家校协作的重要载体。
(二)建立学困生档案,制定适合措施
深入分析学困生成因,建立档案,时时调整和完善方案。发育迟缓的孩子,加强营养,增加与外界事物接触,扩大其早期经验获得;厌学惧难的孩子,寻找他的兴趣关注点,树立信心和刻苦专一的品质;知识点落下的孩子,抓紧查漏补缺。
(三)提升家长教育新观念,促进孩子个性发展
新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重视家庭教育,强化监护主体责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上升为国家层面,意见还提出“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这为家校合作指出了重点和方向,家长与老师要分别做好学生在家里与学校两个端点的教育。一是及时帮孩子消化未解知识。二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环境,保证营养,促进身体与心智健康成长。三是促进孩子个性发展,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
四、科学施教,循序渐进
(一)多鼓励、常陪伴
对待学困生,教师和家长要多给孩子鼓励和理解。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心。家长要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陪伴交流,进行必要的辅导。
(二)多举措、巧方法
明奖惩:及时消化课堂内容,设定几个小指标,如按时完成作业,可以玩多少分钟,作业全对可以看电视多少分钟等等,达不到时设定一个惩戒办法。
反复练:学困生有一个共性,记忆力差,对于知识缺陷,如字词等可以反复练习,早晚练,时间长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错题本:建立错题本,重做不仅加深印象,同时,孩子厌烦重新做题而会更加认真的做第一遍,逐渐养成好习惯。
(三)勤监督、严执行
与孩子建立一个约定,挂在墙上,时时看到,时时督促。按照约定严格执行。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习惯,学习能力就会不断提升,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王春英.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家校互动策略的有效实施[J].中国新通信,2018,20(0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