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现状与应对策略

2019-11-04 08:18陈家俊卢继元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领导权意识形态新时代

陈家俊 卢继元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治国理政实践中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并切实落到实处,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深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上我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丰富内涵和建设现状,通过坚持主导思想、明确主要责任、弘扬主流价值、占领主要阵地等战略举措,综合施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颌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提供强大思想指引和精神支撑。

[关键词]意识形态 领导权 新时代 战略举措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245(2019)02-0011-09

DOI:10.19499/j.enki.45-1267,c.2019.02.00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新时代提出的现实发展要求,围绕宣传思想工作、新闻舆论工作、高校思想工作、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等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采取了一系列新战略、新举措。特别是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全党建设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把准了新重点,开辟了新境界。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掌握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才能管控住意识形态工作的大局,确保社会思想防线的安全。深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上我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丰富内涵和建设现状,综合施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提供强大思想指引和精神支撑。

一、内涵要义:深刻理解新时代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三维内在结构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实现和巩固阶级统治的重要手段。“从规范的意义上讲,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指以特定的意识形态通过和其他意识形态的自由竞争而得到的地位,强调产生认同力的非强制性。即社会成员自愿选择该意识形态,认同这种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受该意识形态的引导、指引。”针对网络时代的特点,习近平从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两个层面提出了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从事物发展的规律看,不管是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社会,意识形态都存在一个认知、价值、目标的逻辑链路和螺旋式上升过程,所以,有学者从“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目标一策略”三个层面出发提出意识形态内在结构的新的解读。这为我们理解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丰富内涵和外延提供了科学视角。

(一)从“认知—解释”层面上看。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确保其科学的思想体系被人们所认识的一种权力

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如何在与其他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锋过程中彰显其革命性、先进性,进而将其变为劳动人民的共同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如何强化无产阶级意识、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理论武装,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探索和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从“认知一解释”层面上看,广大的劳动人民如何认识和接受无产阶级思想体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通过宣传教育、思想灌输,论证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革命性、科学性,使无产阶级增强阶级意识,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广大的人民群众认识到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先进性、代表性,进而接受这种先进的思想体系。在“认知一解释”阶段,意识形态领导权实现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宣传、教育,以及灌输。通过灌输,让无产階级树立起革命的、科学的思想体系,让劳动群众认识并接受这一革命的、科学的思想体系,进而确立这一思想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的科学视角,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阐释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要同传统的观念彻底决裂,另一方面要创立和传播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领袖们有责任越来越透彻地理解种种理论问题,越来越多地摆脱那些属于旧世界观的传统言辞的影响”,高举科学社会主义旗帜,并“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布到工人群众中去”。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针对第二国际的破产和东方落后国家思想文化的实际,进一步强化了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斗争性”和“灌输性”途径。他指出,一方面,只有深刻揭露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修正主义的叛徒嘴脸,批判形形色色的各种机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只有通过“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才能武装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明确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导权”概念,把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作为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和实践的中国化,把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作为争取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升为群众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利用执政优势,弘扬革命精神,全方位、立体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造群众主观世界。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意识形态领导权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和实践的时代化、大众化。十八大以来,在总结意识形态领导权经验教训和揭示信息化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导权特点规律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出发,明确提出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大背景下,党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社会文化,引领群众思想,坚决打赢网上意识形态攻坚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从“认知解释”层面上看,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要求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占领思想阵地和精神高地,积极传播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解读党将广大人民利益福祉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标准的执政理念,介绍党坚持创造出回应民众关切和社会期盼的物质文明世界和精神文明世界的执政追求,进而增进民众对党的认知和认可,从而避免合法性危机,强化党长期执政的合法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从“价值—信仰”层面上看。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确保其科学的思想体系被人们所认同的一种权力

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突出的阶级性与科学性、革命性与先进性的统一性和一致性特点,其实现与否关键在于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否认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思想体系的旗帜和灵魂,其旗帜鲜明地为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代言”,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完全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精神。意识形态领导权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是人民实现其根本利益诉求在政治领域的具体手段,也是党和人民利益一致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具体体现。

无产阶级科学思想体系和非无产阶级科学思想体系的根本分歧在于其根本的政治立场及其宣扬的价值观和倡导的社会信仰的不同,而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取得和巩固,必然是无产阶级科学思想体系和非无产阶级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意识形态斗争阵地上的碰撞和交锋的结果。当前,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意识形态斗争阵地上,必须首先“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构建起“思想同心圆”。十八大以来,党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其着眼点就是通过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擎画出这个最大的“思想同心圆”。党在日益增强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下,善于借助自己的执政优势,优化自己的执政资源,在擎画这个最大“思想同心圆”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是以中国梦有力凝聚了人民的精神力量,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统一了人民的思想观念,三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指导了人民的社会实践。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又取得了反腐败斗争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的飞跃,使人民对共产党的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本质形象高度认同,对共产党建设更加具有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执政形象高度认同,对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领导形象高度认同,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充满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任,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满信赖。故此,习近平强调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才有希望。在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剧烈的当下,党只有旗帜鲜明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民众的信仰认同和价值追求,才能切实领导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灵魂”。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根本职能就是推进社会民众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这一涉及根本性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另一方面,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点就是突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和超越性,让人们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发展中凝聚中国力量、焕发中国活力、激发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人民思想的最大公约数。持续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培塑,进一步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有力巩固、切实推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引领和激发作用,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指导下凝魂聚气、勠力同心,强化统一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根基,进而实现并巩固党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领导权。

(三)从“目标—策略”层面上看。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确保其科学的思想体系被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权力

无产阶级科学思想体系在被人们认识和认同后,才会成为人们为之奋斗的精神目标。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就是引导人们去追求这一科学的思想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就是实现精神目标的根本保证。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确保无产阶级科学思想体系被人们所追求、所信奉。

葛兰西对于如何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策略和手段有较为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一是要组织和培养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二是要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场所;三是要根据市民社会成熟程度灵活运用“运动战”或是“阵地战”的形式夺取领导权。目标是策略规划的导向,策略服从和服务于目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国家综合运用各项国家职能,通过制定意识形态政策、设立意识形态机构、配备意识形态管理人员,占有支配意识形态资源和组织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国家权力”。这一权力是在同其他意识形态的竞争和斗争中充分运用国家权力来制定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实现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起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旗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习近平对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提出了系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把意识形态工作看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认知基础上,指明了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目标方向,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于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任务,习近平阐释了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路径方法。他强调要打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个基点,把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这个交汇点,扭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这个聚焦点,坚持思想武装这个关键点,抓住网上意识形态建设这个着力点,破立并举,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全党全民一起動手,齐心合力。习近平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观是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高度结合,体现了政治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完美一致,人民立场与历史担当的内在逻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底线思维与战略定力的浑然一体。

二、现实背景:科学认识牢牢掌握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深层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现代化事业建设的需要,对理论科学性和意识形态先进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八大以来,党始终有效掌控着意识形态建设进程,然而基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党应充分整合利用政党和政府资源,通过特定的意识形态话语,以组织、教育、控制等管理手段,保证对意识形态发展的领导和掌控,从而实现人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支持。当前亟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牵引,着力破除制约巩固党意识形态领导权一系列历史和现实的、理论和实践的、体制和机制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理想信念建设落后新时代发展要求对实现意识形态主导权构成了根源性挑战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新時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强劲有力。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是要在理想信念上全面从严治党,所以理想信念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理想信念建设作为“四个伟大”的重要内容,必须由党来领导。理想信念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进展,但距离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落实理想信念建设责任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重视、打折扣、搞变通、讲条件现象。当前,围绕理想信念的意识形态斗争异常尖锐。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的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建设不够重视,聚焦物质文明而忽略精神文明建设重要作用的传统认知模式还有一定的市场,追求单纯经济建设成效而降低对民众思想建设的政绩要求,对于理想信念建设责任意识不强、责任自觉不够,守土尽责、负责还存在较多问题。

2.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理想信念建设不力弱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陛和说服力。斯大林指出,“在制定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后,党的干部就成为党的领导和国家领导的决定力量。”党意识形态建设领导权尤其是理想信念建设领导权,需要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身体力行来维护和巩固。然而一段时间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反腐败能力建设出现了一些不足,政治建设上民主集中制落实不彻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坚决;思想建设上放松理论学习和思想武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出现锈钝;组织建设上部分党组织涣散、领导能力弱化,一些党员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出现政治上蜕化变质、经济上贪婪成性、道德上品行堕落、生活上奢靡腐化等问题,严重弱化了理想信念,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极坏地影响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在领导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体权威性。意识形态控制力和主导权不仅通过意识形态本身所具有的规范约束性,更需要统治阶级通过资源垄断实现对社会成员思想的引导、支配和控制。而理想信念建设的现状离新时代党建和意识形态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弱化了党意识形态建设主导权,成为当前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突出问题的内在原因和根本缘由。如何提高党理想信念建设能力,既成为新时代党建的一项战略性课题,也成为实现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关键所在。

(二)新媒体条件下西方意识形态持续渗透对实现意识形态管理权构成了结构性挑战

习近平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也给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过不了网络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同时也过不了时代关。与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和网络空间具有交互性更强、个性化突出、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网络成为互联互通的新时空,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与舆论斗争的主阵地”。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同时也制造了许多现实和虚拟相生的问题,极大影响了凝魂聚气工程和党管意识形态工作。

1.从外部环境看,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加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分化。约瑟夫·奈认为,“信息技术作为美国外交的力量倍增器同样十分重要……新的政治和技术的形式已经成熟,美国应利用自己庞大的软力量工具,把观念、意识形态、文化、经济模式和社会政治制度投射出去,并好好利用自己在国际上的商业和传播网。”正如美国新闻署明确提出的,美国要向中亚“正在成长的年轻人一代灌输美国的价值观念,这比向他们传授科学技术更重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在经济上、信息上的领先优势,极力利用其网络信息资源传播其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为宣传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创造理想的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在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争夺更多群众的支持和认同,进而达到丑化和贬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抹黑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形象、“西化”和“分化”中国的政治阴谋。

2.从中国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实际情况看,未能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未能掌握主动权。我们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实现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与改变,话语体系、传播方式和工作态度都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在传统媒体时代,党和政府在媒体舆论导向中扮演着“控制者”和“把关者”的角色,使得舆论宣传导向紧贴党和政府主张而健康顺利发展。然而新媒体时代,舆论宣传模式和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变,使得党、政府和主流媒体在管理和把控舆论导向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导致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在过好“网络关”“时代关”上形势较为严峻。

(三)社会剧烈转型阶段民众思想多元发展对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构成了现实性挑战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当前国际复杂形势下思想多元、思潮涌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转变,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区、深水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随着外界条件变化不断呈现多元发展趋势,民众有更多的想法、意愿要表达和争取,对党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形成了现实挑战。

1.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等社会思潮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它们从各自阶级利益出发形成的思想观点,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欺瞒性和隐蔽性;同时西方经济社会发展下以自由平等、民主宪政为主要观点的新自由主义和以多元论世界观、多党制、多元混合经济为主要观点的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不断发展,贯穿其中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精致利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消极、腐化、反动思想不断侵蚀着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影响着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

2.一定时空条件下,错误理论不断发酵,马克思主义“失声”“失踪”现象突出。由于受国内外不良舆论的影响,在一些场合和时间段内,错误理论不断发酵,马克思主义一度“失声”“失踪”,造成了严重危害,如“意識形态淡化论”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意识形态中立论”挑战了党意识形态建设领导权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去意识形态论”抹杀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3.社会转型期间多元思潮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工业文明精神和后工业精神的蔓延和发酵提供了载体,封建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了转型期间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不同维度。“在转型这一巨大的变革面前,人们道德评价标准迷失,道德价值取向紊乱,社会正义感淡化,礼、义、廉、耻丧失,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淡漠。”学者李超民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期、攻坚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认知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因而常常会感到政治信仰迷茫,政治意志薄弱,从而出现质疑甚至诋毁马克思主义,漠视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现象。”多元发展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极大冲击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对于坚决贯彻和执行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抉择会生发出更多的杂音和困惑。

三、路径探析: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越是处于改革攻坚期,越需要汇集众智、增强合力;越是处于发展关键期,越需要凝聚人心,众志成城。习近平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领导权并非凝固的、一朝达到就可以永远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细致的、动态的、不问断的过程。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基本原则,就是要在意识形态构建和意识形态传播上充分发挥党的指引作用和领导效能,完善和发展充分反映党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立场观点、宗旨原则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并通过综合施策,争取民众的认同和支持,转化为民众的信仰和信念,从而为巩固党意识形态领导权提供坚实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一)坚持主导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时代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高举21世纪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旗帜绝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绝不动摇,这是历史经验启示和现实发展必然。“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如何更高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如何转化为新时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民众的主流价值信仰,如何更好地为民众接受和认可从而转化为磅礴的物质力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科学性和实效性,亟须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伟大实践中做出创新性解答。

1.在创新理论和推进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习近平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转变之余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现实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预见而需要新时代共产党人做出回应的理论和现实的问题,亟须我们“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大理论创新力度,使哲学社会科学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阵地、宣讲阵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智库支持系统。

2.在理论宣讲和思想武装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文化自信。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来强化党意识形态领导权,不仅要依靠理论创新提供的科学性和彻底性,还需要理论武装提供的认同度和支持度。当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实践中,外在来说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现象时有存在,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中的旗帜地位不够鲜明;内在来讲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真学”“真懂”“真用”和“真信”程度不够。亟须持续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宣传和思想武装力度,引导社会民众在深人、系统、全面学习中自觉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坚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同心同德,开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崭新局面。

(二)明确主体责任:激发理想信念建设的引领效应

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坚定理想信念是先导。激发全面从严治党的意识形态效应,特别是激发理想信念建设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引领效应,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和实际控制权,实现长期执政、有效治国理政的重要条件。就激发理想信念建设的引领效应而言,当前亟须抓建好三项基础性工程。

1.要以理想信念建设为引领,抓好党组织建设。以理想信念建设为引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会极大地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通过理想信念建设的引领,有效提升党组织思想学习、政治教育和组织领导能力,从而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2.要以理想信念建设为引领,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打牢理论基础,奠定思想根基;通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辨别和抵制错误思想的防腐拒变能力,同时,在推进新时代党员队伍坚守宗旨本色、坚定政治立场、牢记执政理念、纯洁政治信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

3.要以理想信念建设制度为引领,抓好意识形态建设制度。要通过党的建设制度及其他制度来促进和固化理想信念建设,关键是建立和完善理想信念建设工作责任制,切实压紧压实各级领导干部守住理想信念阵地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通过建章立制的刚性约束,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激发责任自觉、加强责任追究,保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以理想信念建设制度为引领,抓好意识形态建设制度。

(三)弘扬主流价值:高举旗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发展的创新路径,是巩固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关键点。

1.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化建设。要遵循网络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融入网络文化,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并大力鼓励和支持报刊、网站、新媒体等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阵地,有效占领网络思想阵地,扩大红色地带,挤占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发挥互联网优势,有效转变传统说教方式和落后宣传手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感召力、亲和力和渗透力。同时要注重网络空间立法,推动“互联网+意识形态”创新发展,加强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客户端的引导与监管,在运用法律手段净化网络空间的同时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其中的影响力。

2.要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话语体系。改变“灌输”式教育、“地毯式轰炸”、“假大空”的方式,要无缝对接新媒体、新受众,从新时代大众的观念价值、思维逻辑出发,采取群众熟悉、喜闻乐见又不失权威的话语体系来传播意识形态,把其融入到社会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坚持全民行動、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让其真真切切地“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把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斗争领导权牢牢掌控在我党手中。

3.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界影响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积极向我国渗透传播“普世价值观”,试图在意识形态领域用资本主义价值观来替代社会主义价值观,妄图掌握价值观的领导权。我们应借鉴国外维护意识形态领导权采取的体制机制,积极研究和有效遵循国外民众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活动的广阔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彰显中国精神,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影响力。

(四)占领主要阵地:综合施策牢牢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

习近平深刻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思想防线贯穿各个领域,党只有有效掌控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阵地,才能切实将社会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插在各领域上。

1.要加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已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为加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导权,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以保证从法律层面覆盖全网,采取技术手段积极研发互联网安全防护软件,及时清理封堵网络上鼓吹西方社会思潮、价值观等言论。另一方面要善于做好舆论引导,做好从“防御战”向“进攻战”的有效转变,引导新兴互联网公司、融媒体等产业主体,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引导网络社会舆论、主动网络辟谣,净化网络舆论空间,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2.要强化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实际控制权。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只有“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才能决胜争夺思想、争夺人才的重要战争。高校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性质和方向,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办学原则和宗旨,始终着力为青年一辈提供科学理论知识的滋养、提供科学发展方向的引导,在高校阵地上有效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培塑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拥护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要优化党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话语权和领导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党有效领导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发展创新的传播手段,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猜你喜欢
领导权意识形态新时代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