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侠
[摘 要]自“工匠精神”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来,在全社会掀起了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的热潮。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应主动担当起培育大国工匠的重任,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培育机制、培育途径等作深入思考与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 培育意义 培育机制 培育路径
《周礼·考工记》中有云:“知者创物,巧者述守,世谓之工。”自古至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是国家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新时代,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育人之基、强校之魂。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不仅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明确了坐标。
1.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未来职业发展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守正创新的精神,既体现了劳动者爱岗敬业、持之以恒、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的高尚品德, 还包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2019年3月27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时说:“国家不仅需要高端科研人才,也非常需要高技能人才,希望你们将来更加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顶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如今的高职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对未来职业发展缺乏规划,职业素养亟待加强。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学生增强职业认知、端正职业态度、强化职业道德,从而提升其整体职业素养,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2.能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制造202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然而,要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以及“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工匠精神已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备要求。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时代之需。他们将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做到精心设计、完善细节、开拓创新、专注耐心,不断提升产品品质,这样才能助推“中国制造2025”,让“中国制造”屹立于世界。
3.是我国进入质量时代,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建设质量强国。工匠精神理念的提出正是对“中国制造”“中国质量”崛起的召唤。过去,中国企业普遍存在浮躁、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现象,致使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品牌较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许多优秀的企业都能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对自己的产品抱有工匠的负责感和欣赏感。
高职院校毕业生只有坚守工匠精神,持续创造新技术、改革新工艺,不断推进质量升级,坚持做精品,才能使中国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借鉴,让“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中国创造”,让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
4.是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需要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以,低成本生产的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需求正在日益增长;消费行为由注重产品的单一功能向注重产品安全可靠、精致美观、体现个性品质的方向转变。只有精准、精心、精细的个性定制,执著、奉献,追求极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教育更需要工匠精神,这是每一位教师的历史担当。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只有回归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原生态价值观,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崇高职业精神、掌握绝招绝技、富有创新创造精神的工匠,才能助推“中国制造2025”。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机制构建
1.建立领导亲自抓的培育机制
“领导作用”在ISO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表现为: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并保持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因此,高职院校的领导在确立学校人才培养方向上要更加关注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构建上下协调一致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将教育理念转化到培养“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并重”上来。在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在校园中处处开花结果。
第一,成立校级工匠精神培育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与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余校级领导及所有职能处室的负责人为成员。要制订工匠精神培养方案,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持续改进,形成校长带头、全员参与,全方位、多角度培育的格局。
第二,确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要在主管校长的带领下,将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专业理论学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形成“人人是匠人、个个是工匠”的良好局面。
第三,后勤保障部门要与教学部门同频共振,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为广大師生提供精准、高效、优质的服务。
第四,制订激励措施,创设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高职院校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全体师生坚定工匠信念,培养良好的工匠行为,形成追赶超越的氛围。
2.建立工匠精神培育效果评价机制
工匠精神是一种价值观,不是一种简单的工作方式,在评估时要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定期对领导、教师及学生的培育工作进行评估,建立全面而多元的评价机制。
第一,评价校领导在整个培育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如,是否将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是否引领全体师生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是否定期召开专门研讨会,且不断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等。
第二,评价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践行情况及对学生的培育效果。具体有:教师的培养方法、途径、模式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培养效果是否明显;是否将工匠精神厚植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中等。
第三,评价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工匠精神的领悟和践行状况。主要包括: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是否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一丝不敬的精神品质有无提升,提升程度如何;组织和参加各类活动是否周密计划、创新方法、力求完美等。
第四,评价活动可以根据学校整体工作部署,在每月、每学期、每年的不同时间进行。既可以采取书面问卷或实际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座谈了解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还可以通过各类竞赛活动进行过程性、创新性、效果性评价。
第五,以行业和社会的参与检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真实效果。由第三方依据教育主管部门对人才培养水平中工匠精神的考核指标进行评估;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生活态度及做人做事态度的转化进行评估;企业对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等表现进行评估。
匠心是教师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
高职院校要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就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匠心的教师团队,匠心是教师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
1.教师要以对职业的高度认同感与责任感去感染学生
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去感染学生。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意识和责任感会深深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认同意识,培养自身的职业责任感。
2.教师要以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谨治学,以人才培养、技能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为己任,教给学生知识、技能与做人的道理。这种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正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深深地影响学生。
3.教师要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激励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恪尽职守、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要严慈相济、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对精品的坚持和追求。所以,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当传授技艺的“匠人”,还要做育人路上的“螺丝钉”。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会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培养自己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路径
1.用榜样的力量传递工匠精神
学校要注重挖掘师生中的优秀代表和模范人物,树立一批工匠精神先进典型,利用身边人和事去教育、感染师生,以弘扬、传承、培育工匠精神,增强学生敬业、专注、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意识,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学生的精神品质,外化为其做人、处事的行为准则。
2.建立文化视觉系统,涵养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要将学校的文化理念、工匠精神培育理念张贴、悬挂于校园的显著位置,时刻提醒、警示、教育学生;创设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相一致的文化氛围,将工匠精神融于日常教学中;借助学校标志性文化景观定期开展工匠精神宣传活动,营造培育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积淀工匠精神。
3.建立真实的生产环境,让学生感悟工匠精神
学校可以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实行6S管理,借鉴和引入企业制度文化,让学生在校园的所有学习与生活行为都受到适度的规范和要求,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
4.以“师带徒”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校企合作是双主体联合育人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企业遴选德艺双馨的能工巧匠在学校带徒,手把手地教学生。师傅把鲜活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带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实现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高度融合,达到培育工匠精神的目的。
高职院校只要目标精确、内容精当、组织精细、方法适宜,学生就一定能靠着干劲、闯劲、钻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不断厚植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奋斗中释放青春的激情,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用拼搏和奋斗跑好“中国梦”的接力赛。
参考文献:
[1]职教部落联盟:《探究工匠精神的本源》,《经济日报》2016年7月28日。
[2]陶文辉、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职教论坛》2017年第2期,第60-64页。
[3]张园园:《论职教教师工匠精神:内涵、必要性、培养路径》,《职教通讯》2017年第28期,第60-63页。
[4]刘芹:《工匠精神乃教师之魂》,《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2日,第8版。
[5]刘宝民:《职业教育尤须注重培育工匠精神》,《成才之路》2016年第24期。
[6]邓宏宝:《培育工匠精神,职业院校何为?》,《中国教育报》2019年1月29日,第4版。
[7]王博:《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人民论坛网,2018年8月29日。
[8]鮑风雨:《“工匠精神”如何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中》,《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3日,第9版。
作者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