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班“校本化”建设模式与实施路径探析

2019-11-04 09:06陶兴旺加婷婷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校本化建设模式路径探析

陶兴旺 加婷婷

[摘  要]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实践为视角,揭示易班“校本化”建设过程中的三个突出问题,提出“一优两聚三用”的“校本化”建设模式,即发挥辅导员队伍这一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优势”,以公司管理模式和培育网络文化工作室两方面结合“聚焦”运营,提供“竞赛、教辅、文化”三类应用拓展服务功能,强化内容供给。同时聚焦主要问题,从“切入点”“着力点”“借力点”三个方面探析实施易班“校本化”建设路径。

[关键词]易班  校本化  建设模式  路径探析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明确:“深入实施‘易班等新应用推广行动计划。”截至2018年10月底,易班全国共建覆盖1198所高校,1245万大学生,覆盖全国32个省区市。易班建设过程是共性载体和个性定制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易班APP在网络载体呈现上,实现了底层技术架构上校与校互通的共性载体,但具体到各校界面内容呈现上又是“千校千样”,这一个性化需求特性就是易班“校本化”的过程体现。易班“校本化”就是立足于本校的校情和特点,基于本校的资源整合,聚焦内容供给,探索本校易班建设发展的建设路径。因此,研究可推广、可借鉴的易班“校本化”建设模式和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易班“校本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总结归纳法等方式对全国典型高校易班“校本化”建设进行实证分析。对上海海洋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石河子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9份。对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理工大学、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东华大学、重庆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普田学院和百色学院等高校的一线指导教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等进行了深入访谈。整理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总结归纳易班“校本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1.易班在各高校推广建设过程中手段单一

高校普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采取“任务”分派的简单形式布置易班建设推广工作。关于“您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易班的”调查显示,通过学校信息及辅导员要求的占比达64.22%。此外,44.92%的学生希望易班改变宣传推广方式,能以一种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和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来推广,能聚焦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这也说明,过度依靠行政手段推行易班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易班“校本化”建设的顺利推行。高校师生对易班教育价值的认可是推动易班在全国高校发展的动力。关于“通过易班平台发起的投票可防止恶意刷票,您会优先采用该平台进行投票吗”的调查显示,72.36%的学生表示会选择使用,可见学生对于易班本身是认可的,只是部分高校管理者缺乏对易班建设战略定位的正确认知,在实际推广中忽视了易班作为社区网络的属性,导致其更多地依靠行政手段来推动。

2.各高校在基于易班平台整合校内部门资源上乏力

校内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共享是易班“校本化”建设的基础。但笔者深入访谈时发现,大部分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很难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建立较为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一是信息化基础薄弱和各部门对易班建设认知程度不一,导致在对接校内信息化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流程,形成路径依赖来增强平台用户黏性上舉步维艰。二是内容资源匮乏。学生需求和部门供给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能形成新技术和新内容为支撑的同频共振式的工作格局,使得平台单纯依靠传统的新闻推送、活动报道、教学课件的堆砌,很难正确“把脉问诊”学生的实际需求,“校本化”推进的成效甚微。

3.各高校在处理易班与社会主流网络平台关系上认知不清

调查显示,57%的师生认为易班无法与社会主流网络载体相媲美,难以在学生中推广。同时,高校现有的新媒体中心或网络文化工作室借助的网络载体大都是社会主流网络平台,在如何处理与后来者易班之间的关系时感到困惑,更有甚者另辟蹊径,把易班建设工作等同于信息化建设工作。因此,部分高校在易班“校本化”推进校内网络载体融合发展中处处碰壁,无法构建满足学生需求的校园网络思政生态系统。

易班“校本化”建设模式的构建

1.建设模式的思考

易班平台的定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集教育教学、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互动社区,是要打造成高校自主可控且发挥引领的思想阵地。笔者对比从“工具和服务”来努力实现“内容和交流”的“支付宝”建设模式和从“内容和交流”不断完善“工具和服务”的“微信”建设模式中,发现“微信”的建设模式更值得借鉴,更加符合易班发挥大学生思想引领作用的战略定位。因此,易班“校本化”建设过程应当把符合“内容和交流”的思想内容作为易班“校本化”过程中的重点,优先谋划,在不断完善易班“工具和服务”的信息化功能中,达到相辅相成,这样的建设模式也是遵循互联网“内容为王”的普遍规律的。

2.工作模式的构建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易班建设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笔者结合“校本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以“内容和交流”为重点的建设理念,在长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优两聚三用”的“校本化”建设模式,即发挥辅导员这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优势”;以公司管理模式和培育网络文化工作室两方面来“聚焦”运营;提供“竞赛、教辅、文化”三类应用拓展服务功能。

(1)发挥一个优势,即充分调动思想政治辅导员参与建设的优势,辅导员利用易班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和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学生使用易班的效果。搭建易班工作平台,明确辅导员参与易班建设的政治站位和建设者角色。搭建核心能力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努力打造一支“立场坚定、工作扎实、学校放心、学生信任”的辅导员队伍,协助做好易班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将易班网络平台与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工作有机融合,增强学生对易班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

(2)聚焦两个运营,即实行公司模式管理和培育网络文化工作室。让校易班学生工作站采取公司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易班工作站学生自主管理。明确学生是易班“校本化”建设过程中的主力军,严格按照公司运营模式,建立勤工补助和绩效考核有机融合的激励机制。入职易班工作站,需经历“申请、面试、试用”等环节,正式人员需建立个人详细档案备存,离职需提交辞职申请。通过严格的公司化管理,既能增强学生参与易班建设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把易班学生工作站打造成学校学生锻炼自我、成长成才的创新创业类的实践育人平台。通过培育网络文化工作室,推动易班平台网络文化内容的创新实践,同时为创造更多有价值、有内涵的网络文化内容带来了活力。

(3)搭建三类应用,即提供竞赛、教辅、文化三类应用拓展易班服务功能,强化内容供给。如举办基于易班开放平台的轻应用大赛,以赛促进步,不仅可以增强学校易班平台的用户黏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易班建设的热情。同时,聚焦学生实际需求,开发满足和方便学生需求的各类应用,拓宽易班针对学生的网络服务功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权威的、全面的教辅服务信息。充分挖掘易班平台本身的功能,实现易班平台与线下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融合,改变传统工作方式,如轻应用快搭的“抢票功能”,可以实现校园资源与特定学生的精准匹配,改变传统“摊派式”的活动组织方式。

3.易班“校本化”实施路径探析

(1)易班“校本化”路径实施的切入点。需求导向和尊重学生主体相结合。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同一般需经历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大学生接受易班的过程必然也经历这三个阶段。那么如何通过认知认同、情感认同最终实现大学生对易班的行为认同呢?一方面需要易班工作人员通过多种途径(调研、访谈及学生完成教学评估相挂钩的方式)了解本校学生的真实需要,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推出适合学生且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网站内容及轻应用。如陕西科技大学推出的“宿舍报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出的“请假系统”就充分结合了本校学生的生活需求,只有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对易班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最终转化为行为认同,即提高易班平臺的用户使用度、活跃度。

(2)易班“校本化”路径实施的着力点。坚持行政淡化的发展方向,发挥内容拉动的主体作用。易班不同于商业社交网站,过多依靠行政手段推广易班可能会适得其反。易班的发展既要尊重网络规律,又要适度借助高校行政力量。在推广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和“需求导向”相结合,把学生需求汇聚到易班平台,借助易班聚拢人气。因此,要真正吸引大学生使用易班,就应该立足校情,把握学生需求,依靠内容来拉动易班建设。一是在使用习惯上多努力,易班使用习惯是影响用户黏性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希望在愉快的环境中放松自己,易班若能开发出健康、减压的趣味模块,势必受到学生的欢迎,提高用户黏性。二是基于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发别具特色的服务功能,重视服务功能开发的力度。如陕西科技大学的“宿舍报修”、厦门大学的“易抢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微风映象”等都是基于本校特色开发的服务性功能,为师生提供了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营造出了和谐的校园易班氛围。

(3)易班“校本化”路径实施的借力点。正确认识社会主流网络载体与本校易班建设之间的关系,学会借力。部分高校在开展易班“校本化”建设过程中把社会主流网络载体当成“绊脚石”“拦路虎”,甚至在建设过程中有意排斥社会主流网络平台以突出易班平台。其实,易班是基于校内资源整合,满足学生需求而建立的校园网络思政生态系统,与社会主流网络载体的定位和目标不同。建设易班不是为了屏蔽社会主流网络媒体而突出自身,它是社会主流网络载体在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有效补充,实现社会主流网络载体和校内易班网络平台的正反向融合,是易班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建设一批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社会主流网络载体,把这些载体赋予宣传易班,促进易班发展的工作职能,成为易班建设的借力点,达到有效建设易班和推广宣传易班的目的。

结  语

易班“校本化”建设过程需要从易班的使用主体出发,以需求为导向,立足校情,整合优质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校本化”建设模式和实施路径,强化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优势,最终实现易班“校本化”建设的顺利推行。

参考文献:

[1]郑艳:《新媒体环境下易班“校本化”建设途径探析》,《龙岩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2]吴昊、黄禹鑫:《基于易班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的思考与实践——以重庆大学为例》,《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

[3]姚丽丽:《基于易班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实践》,《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

[4]张静、冯鑫鑫、万远英 等:《基于易班平台的“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第15期。

[5]李兴华、刘智斌:《利用“易班”构建网络德育工作新模式》,《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13期。

作者单位:陶兴旺   陕西科技大学易班发展中心   陕西西安

加婷婷   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校本化建设模式路径探析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