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肖娟
一、学案导学模式对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谈职业教育时指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需要一大批中初级技能人才,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对中职生进行培养和培训。企业工作岗位对中职毕业生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职校必须进行新课程改革,教师需要进修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而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忽视学习动机的激发,学生根据教师演示模仿上机操作,对于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教学活动有效性不高。
为提高教学实效,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习惯,笔者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尝试引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索教学环节中该模式的实施过程。所谓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导学为方法,“教”与“导”和谐统一于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其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注重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二、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编写的注意事项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保障,是连接“教”和“学”的纽带,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实现了学案、教案、练案的三案合一。导学案质量高低是课堂成效高低的关键,其设计和编写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侧重问题化而非习题化。导学案是三案合一,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课堂教与学的知识载体。导学案的设计侧重问题化,教师应深挖教材,解读学情,将知识设计成层层递进的探究问题,学生根据“导”学问题循序渐进学习。但很多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将其设计成纯粹的“练案”,以习题代替导学问题、导学情景,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是以完成习题为主,习题的堆积使学生又回归到传统课堂,导学案失去了其应有的功效。
2.内容的设计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预习,能明确学习内容,了解学习目标,知晓重难点。经过导学预习,他们能解决部分问题,并带着疑难问题走进课堂。课中,学生自学或合作探究解疑;课后,学生通过检测巩固所学。导学案是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整个过程的主线,故其设计和编写不能简单化。内容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引导学生由浅到深、层层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设计体现分层教育,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和拓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学习,体验成就感,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二)导学案的编写
以职三《会计电算化》实训2 中的2.1 《填制凭证业务》为例。(注:《填制凭证业务》指凭证的填制、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学习內容:电算化做账中,记账凭证的填制、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学习目标:
1.熟悉会计电算化中记账凭证的录入内容;
2.会熟练操作凭证填制、查询、修改和删除的操作;
3.养成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准确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学习难点:制单日期序时控制、“作废”凭证的理解。
预习案
【知识链接、导学预习】
1.根据以下业务,完成手工制单:业务1—4(题目略);
2.阅读教材,请分别写出在系统中执行“填制凭证”、“查询凭证”、“修改凭证”、“删除凭证”的路径。
思考:手工制单和系统中填制凭证,在填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观看微课、视频导学】
观看《微课:业务1》《微课:业务2》,感知凭证的填制过程。
思考:1.业务1和业务2凭证填制的操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你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疑难问题?如有,请记录下来。
探究案
【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
【独立完成】根据业务1、2,填制记账凭证;
【小组探究】根据业务3、4,填制记账凭证。
讨论:小组讨论、归纳凭证填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思考:1.在业务2中,出现“银行存款—建行”二级科目,如果只输入一级科目,凭证能不能保存成功?2.什么叫凭证日期的序时控制?取消序时控制行不行?
【小组探究】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尝试完成下列操作:1.查找业务2的记账凭证,并将“建行”改为“中行”;2.对业务4的记账凭证,请先“作废”后“删除”。
思考:1.是否凭证上的内容都可以修改?哪些不能修改?2.通过“总账—凭证—查询凭证”菜单进入的,调出记账凭证,凭证内容能否被修改? 3.凭证的删除需要经过哪两个步骤?如何理解“作废”的凭证?
【小组展示、查漏补缺】
练习案
【达标检测】
基础巩固(题目略)、能力提高(题目略)
【课后反思】
收获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三、导学案在《填制凭证业务》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本次课由6个教学环节组成:知识链接,导学预习—观看微课、视频导学—探究学习—小组展示、查漏补缺—达标检测—课后反思。
(一)知识链接、导学预习
学生根据业务题1-4手工制单;再阅读教材,理清基本操作步骤;最后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预习体会中,尝试找出手工制单和系统填制凭证的区别。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手工制单的过程,为后续在系统中填制凭证铺垫。导学案的“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初步明确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教师鼓励学生将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便于课堂踊跃发言。为检查学生预习效果,教师部分或全部上收导学案进行批阅,了解学生预习效果,找出普遍性问题,适时调整导学案教学。
(二)观看微课、视频导学
教师将业务1和2凭证的填制录制成微课资源,供学生课前观看,学生感知凭证录入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观看微课,取代课堂上观摩教师操作示范,节约了课堂时间。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自学能力,也利于养成主动学习习惯。
(三)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学习
课堂上,教师先预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学生自我纠正预习偏差,教师适时点评、解疑,以提高学生随后学习效率。
学生独立填制业务1和业务2的记账凭证。接着,小组探究业务3(辅助项目核算)和业务4(外币核算)凭证的录入。最后,学生小组摸索凭证的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设计意图:业务1、2最简单,学生独立完成后,能获得快乐的体验和成就感。业务3和业务4涉及辅助核算项目,学生在已习得技能基础上小组探究操作步骤,由易入难,层层递进。凭证的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是对学生自学能力高低的考查,能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教师需要巡堂辅导,尤其关注学困生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并收集普遍疑难问题。
(四)小组展示、查漏补缺
小组代表上台演示操作,教师结合学生操作步骤及普遍性疑难问题,进行点拨精讲,解难释疑。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的已习知识和技能的查漏补缺环节。对照学生代表的操作,学生查漏补缺;而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观察课堂学生的反应,采取补偿教学或适时调整导学案。
(五)达标检测
练习题的设置分为“基础巩固”和“能力提高”两部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并当堂展示。
设计意图:及时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根据反馈,采取补偿教学,并调整课后作业。
(六)课后反思
學生总结收获的知识和技能、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等。教师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
中职学校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培育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地方,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保障,高效课堂是根本。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学生能潜移默化养成自学习惯,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地位。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是教师业务水平和钻研能力的体现,是提高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是更新教学理论和促进教学改革的一大尝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分析,对高效课堂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课题:“导学案”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201554650)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