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斯骅
随着社会的转型,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意识到“树人”不仅靠“育才”,更靠“立德”,职业教育只有更好地兼顾技能教育与人格教育,才能为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做足功课”。但许多学校对于德育的认知还停留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说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上。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传授的“宝贵兵法”,一语中的,引人思考。在职教德育工作中,我们既应重视显性教育,也应重视隐性教育。
提倡隐性教育,就是倡导“动静结合”,课上课下都下功夫,校内校外都尽责任,从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参加社会实践、阅读经典名著、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参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在“动态”中感悟立身做人的道理。同时,校园环境作为一个学校教育精神和历史底蘊的“静态”承载者,是最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德育环境。学校可以发挥自然环境的情操陶冶功能,把德育内容融入到可视化的校园环境中,实现“一草一木能说话,一墙一壁皆育人”。
隐性教育的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高尚的师德师魂就是取之不竭的富矿。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一位老师都不能满足于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既要有高尚的师德,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又要有仁爱之心,能够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广大教师在思想层面上,要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摈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互动的频次和热度;在行为层面上,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努力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人格层面上,要明辨是非善恶,塑造独特人格,激发学生内心对师长的认同感。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安静幽雅的校园环境、周到悉心的师长关怀……在高明的职教工作者看来,一切方式、一切载体、一切人物,都是隐性教育可以融入、嵌入、渗入的地方,只要用心用力用情,就能收到“不言之教胜于教”的效果。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