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鹏
摘要:现代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采用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远比传统的粗暴式教育教学方法要有效许多。随着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许多的小学教师正在积极探索“激励策略”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综合应用。本文将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继续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对其他小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教学;激励策略;有效运用策略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小激励往往会引发大变化,因为小学生本身心智发育尚未成熟,教师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会当真,甚至会把教师的话当成至理名言,只要教师能给予其一定的激励,都能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形成强大而持续的影响。既然教师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如此巨大,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正确的运用激励,教师应如何运用激励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呢?笔者认为,激励策略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针对使用者和使用环境的不同,还需要注意一些必要的问题,如此才能更好的发挥激励策略的教学作用和价值。
1 激励策略实施的策略
1.1 自然的激励语言
教师只有让激励语言变得自然,才不会给学生虚假空乏之感,如此才能深入学生内心,对其学习思想产生正向的引导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激励语言才是自然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教学实例的对比,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发现A学生在自己指导做题的情况下可以做对,但是让他自己独立做题就会出错,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会说:“其实这道题你刚才的时候已经做对了,只是你自己不确定,又改成了错误答案。—而有些教师会说:“你自己独立做题的时候是不是有点紧张呢,没关系,其他同学也会这样,你要冷静下来,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对。”我们对比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是在让学生认同自己,但前者的说法明显是比较牵强的,缺乏现实的情感和事实依据。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自然的激励语言首先就要真诚可信,至少教师的激励语言在学生看來是可信的,例如后一位老师说:“其他学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到底存不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认为它应该是存在的,所以会认为教师的话很真诚,自己按照教师说的去做也一定能做好。
1.2个性的激励语言
个性化的激励语言指的是教师要形成具有自我特点的激励语言特点,这种特点要适应于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与众不同,从而会认为教师的激励语言更加权威可信。一种激励语言有扬有抑,还略带一点趣味化的调侃,学生自然更容易接受,经过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个性的激励语言必须要充满艺术化和趣味性,即教师要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按照欲扬先抑,调侃有度的方式进行激励,这样才能在不失语言个性的前提下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 激励策略的使用环境
2.1 学生提出质疑时
激励策略作用于学生,而且要在学生提出质疑之后才能使用,原因是学生只有在对自己的能力、学习方式感到困惑时才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果学生思路清晰而教师从旁指导,那只能将这种激励称作“指手画脚”,丝毫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抓准时机,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提出质疑,认为自己不可能战胜困难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鼓励他们。
2.2 学生遇到困难时
激励策略除了要运用在学生提出质疑之后,还运用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个时候教师必须及时激励,千万不能等待,因为越等待学生只会越恐惧,学习情况只会越糟糕。所以教师在运用激励策略的时候必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当他们出现抓耳挠腮、啃手指、神情恍惚、交头接耳的情况时就说明他们遭遇了学习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视情况及时运用激励策略。
3 使用时候的注意事项
激励策略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教师必须遵循“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承认并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教师的激励策略才能真正作用于学生个体,不会出现“教师常说而学生不听”的情况。其次,教师必须要明白激励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有些教师认为激励学生就是要无视学生的错误而对其进行正强化,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只要教师能正视激励并深入了解激励语言的艺术化表现形式,就可以发现激励的妙用所在,为此,各位小学教师应加强学习,不可懈怠。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激励引发的大变化是基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并借由学生的情感理解和表达来完成。可以说,激励是师生交流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上述中提到的三项内容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仍有很多有效的激励应用策略本文尚未提升,希望各位小学教师能基于本文的分析研究继续进行探讨,文中的不足之处也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胡才伟,试析体验性教学策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 7(9):48- 50.
[2]李世贵,有效教学策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教育,2016(4):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