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江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的培养任务和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教师也应该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本文对当前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升小学教学效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前进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理念;小学教育;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下,贯彻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每个小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应该以学生为本,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此来保证小学教育事业的育人目标得到具体的体现。
1 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由于成长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不同,每个小学生都具备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从而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在面对学生群体时要仔细观察,精细入微,充分把握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展开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对于成绩较好的优等生和成绩较差的后进生,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从教师的鼓励中收获自信,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成长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将这种心理状态反映到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实现小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2 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教师的教学素养对于小学生所接受到的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优秀的教师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明显的提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保持良好的状态。在教师的教学素养之中,学科专业素养只占一部分,还有包括心理健康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在内的其他专业素养,这些专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各学科的教学活动而言都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能有效加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力,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保证学生能够从教师所构建的教学情境中收获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发挥教学情境创设的作用,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在小学教学中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即对学生学科核心素養和综合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使教学效率获得有效的提升。
4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周边事物的影响,这一点是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息息相关的,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难以长期集中注意力,于是乎偶尔窗外有一些飞机飞过之类的动静都会吸引走学生的注意,这时教师提醒学生再及时,学生也会有一段时间的反应过程,导致学生从课堂中所收获的知识处于一种断断续续的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利用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内容,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实现课堂学习效果的提高。
5 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影响,许多小学学习内容中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而言都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或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或通过将理论知识的具体表现方法和表现形态以学生周边事物为例进行讲解,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这种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工作的方法也有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从生活中发现和思考相关知识的习惯,锻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6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展开私密性的教学评价。首先,对于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应该采取不记名评价的方法,每个人抽签选择自己要评价的同学,避免学生之间因为太过熟悉而不好意思对互相的缺点具体指出,同时,由于这种评价方法会导致学生在评价时抽到的评价目标是一些可能不够熟悉的同学,因此教师应该适当降低同学互评在整个教学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尽量使评价制度趋于合理;其次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方面,教师应构建一种形式近似交流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在平常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能够向教师充分反映,从而避免学生因不好意思公开表达而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埋在心里。通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师生沟通途径,帮助教师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有效保证小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风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改革[J].山海经,2019,(13):98.
[2]宋晓珍.新课标下小学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J].读写算,20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