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利婷,门瑞雪,范志光,王 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7)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巨大冲击,精神与物质发展出现不同步现象,越来越多的极端利己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利益而不择手段,造成社会纠纷、冲突和矛盾层出不穷,引起广泛关注,并受到舆论指责。这种不择手段地利用他人来实现个人目标的行为倾向和人格特质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属于黑暗人格特质。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倾向明显者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冷淡,以冷漠、自私、利用、善于欺骗的态度与他人交往,并与诸多负面个人行为和不良社会现象联系紧密[1-2]。“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突显了医德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受社会错误观念影响,少部分医生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引起公众不满,医患矛盾也成为社会矛盾之一[3]。救死扶伤、大医精诚体现出患者对医生医术水平的期待和对德的要求,而医德在一定程度上与利他行为有关[4]。利他行为也称为助人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心理学对其定义一般有以下两种:从利他结果来分析,对行为的实施者本身无明显利益的无私行为,只对他人有利的行为;从利他动机进行分析,只有利他目的的人做出的行为才可以称之为利他行为[5-6]。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其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医学伦理和医学人文教育,尤其是利他行为养成教育。利他行为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人格对利他行为具有较明显的预测作用[7]。因此,本研究推测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能影响医学生的利他行为。
道德推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些行为产生的特定的认知倾向,以使危害看起来更小,并减少所承担的责任,降低内疚感。当个体的行为受到道德推脱的影响时,内部道德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将难以平衡不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就会通过重新界定其行为,从而感知到行为的危害有所降低,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在事件中应承担的责任[8-9]。研究发现,道德推脱会诱发个体的不道德行为,抑制利他行为的出现[10]。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提升,个体的助人行为会呈减少趋势[11]。因此,道德推脱能够影响个体的利他行为。研究显示,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倾向明显者为更好地实现个人目的和利益,倾向于在认知上贬低他人,减少自身责任,激活道德推脱机制[12]。医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人际困惑、就业择业压力时,由于自身性格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甚至是孤僻、暴躁、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13],更易采取各种认知策略对自己不道德行为进行解释,并做出与道德标准不相符的行为,最终减少利他行为的出现[14]。
综上所述,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是影响医学生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道德推脱可能在二者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因此,本研究拟选取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利他行为现状及其与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道德推脱的关系进行探讨。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某医学院校6个班本科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95份,回收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93.56%。其中男生101人(占36.59%),女生175人(占63.41%);城市生源198人(占71.74%),农村生源78人(占28.26%);独生子女123人(占44.57%),非独生子女153人(占55.43%);汉族222人(占80.43%),少数民族54人(占19.57%);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19.24±0.86)岁。
1.2.1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量表 该量表由Dahling等人于2009年编制,中文版由我国学者高中华和赵晨修订[15],包括16个题目,4个维度:不道德操纵、控制欲、地位欲、人际不信任。采用5级评分方法,1分表示完全同意,5分表示完全不同意,分数越高表明受测者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倾向越明显。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39,量表信效度较好。
1.2.2 道德推脱量表 该量表由Caprara等[16]编制,我国学者杨继平等[9]修订,包括32个条目,8个维度:道德辩护、委婉标签、有利比较、责任转移、责任扩散、扭曲结果、非人性化、责备归因。采用5级评分方法,得分越高表明受测者道德推脱水平越高。在本次研究中,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64,量表信效度较好。
1.2.3 大学生利他行为量表 采用李艳芳编制的大学生利他行为量表[17],共22个条目,5个维度:利他行为责任、尊重和关心他人、关心和关注自己、利他行为表现、利己性行为表现和观念。采用7级评分方法,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7分表示非常符合,总分越高表明利他行为水平越高。在本次研究中,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03,量表信效度较好。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中介分析。
由于研究中所有变量数据均来自被试的自我报告,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此,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在该检验中同时对所有变量的项目进行未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21个,累积解释率65.73%,抽取的第一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的14.71%,远低于40%的临界值,说明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描述性统计及差异分析结果见表1。如表1所示,医学生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量表总分为(43.04±9.29)分,其中男生得分为(44.63±9.74)分,女生得分为(42.11±8.91)分。男生不道德操纵、控制欲维度得分与总分显著高于女生。医学生道德推脱量表总分为(61.79±12.10)分,其中男生得分为(65.22±13.42)分,女生得分为(59.81±10.83)分,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
表1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道德推脱与利他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差异分析结果(±s,分)
表1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道德推脱与利他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差异分析结果(±s,分)
项目 男生13.26±3.68 7.54±2.90 10.32±2.87 13.51±3.50 44.63±9.74 65.22±13.42 111.63±13.73 t值P值不道德操纵控制欲地位欲人际不信任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道德推脱利他行为12.66±3.65 6.87±2.78 10.17±2.71 13.33±3.33 43.04±9.29 61.79±12.10 112.41±12.47合计 女生12.32±3.60 6.48±2.52 10.09±2.62 13.23±3.24 42.11±8.91 59.81±10.83 112.85±11.71 2.067 3.199 0.682 0.687 2.186 3.456-0.781 0.040 0.002 0.496 0.492 0.030 0.001 0.436
医学生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道德推脱呈两两显著正相关,并且与利他行为呈负相关,结果见表2。
表2 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与利他行为相关分析(n=276)
为检验道德推脱在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与利他行为间的中介作用,采用Hayes开发PROCESS程序中的模型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检验,重复抽取5 000次,计算95%置信区间。结果(见表3、4)表明,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对利他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β=-0.407,t=-7.382,P<0.01);当中介变量——道德推脱放入后,道德推脱对利他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也显著(β=-0.201,t=-3.346,P<0.01)。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对道德推脱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433,t=7.950,P<0.01),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对利他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依然显著(β=-0.320,t=-5.328,P<0.01)。此外,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对利他行为影响的直接效应及道德推脱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0(见表3),表明道德推脱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直接效应(-0.320)和中介效应(-0.087)分别占总效应(-0.407)的78.62%、21.38%。
表3 医学生道德推脱的中介模型检验
表4 总效应、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分解表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生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不道德操纵、控制欲维度得分与总分及道德推脱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与李腾飞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传统观念下对男生的期望较高,造成男生在竞争意识方面强于女生[18],但共情水平低于女生[19]。同时,男女对道德的判断和关注点存在差异,男生更多地关注外部环境,对自我行为的敏感程度偏低,而且受到“面子”影响,在出现不道德行为时,更倾向于将责任归于他人或者外部环境,或者通过自我辩护方式来解决内心冲突,防止自我形象的过度损伤。本研究发现,利他行为在不同性别间不存在差异,与吕京京的研究结果一致[20],这可能与当代社会角色中性别差异逐渐缩小有关,而且医学伦理、医学人文课程的开设也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利他水平。
研究发现,学生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量表不道德操纵、控制欲、地位欲、人际不信任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利他行为,提示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倾向明显者助人意愿偏低。生活中的负面事件会导致医学生心理动力机制的防御性分裂,而当前社会医患矛盾不断激化、伤医事件频繁发生,这可能促使医学生出现身份认同的混乱及自我意识的结构性分裂,从而持续影响其身心健康[21]。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倾向明显的医学生更倾向于关注自我而非他人,注重利益的获得,从而忽略公平、公正、道德等,易采取不公平、非道德文化的策略[22],以非理性方式处理日常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医学生面对课程学习任务多、学制长的现实因素,感知的压力水平普遍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对于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性格较偏执,其心理问题较其他专业学生也更为突出[23]。研究显示,不道德操纵、控制欲、地位欲、人际不信任维度得分高者更倾向于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漠视道德、控制他人、欺骗等方式来作为自己的一种行为策略[24],帮助他人的意愿偏低。因此,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应注重医学伦理教育,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其医德。
本研究发现,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可以通过道德推脱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利他行为,即个体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倾向越明显,其表现出的道德推脱水平也就越高,并且不利于利他行为的出现。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倾向明显的个体,在生活中更冷漠,并且缺乏传统道德和移情能力,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不顾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不择手段[18]。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倾向明显的医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或者做出不道德行为时,可能会对自我评价不利,从而产生负性情绪体验,此时他们会通过重新定义自身行为,将应承担的责任、谴责和内心冲突降到最低[8]。而较高的道德推脱水平会影响医学生道德自我调节作用机制,进而促进其不道德行为的产生,抑制利他行为的出现[10]。因此,马基雅维利主义可能是通过道德推脱的方式来影响医学生的利他行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步入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发展时期,在机遇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思维方式、心理状况、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医学院校应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提高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其医学素质的提升,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