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晓,丁娜娜,秦万生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随着国家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实践能力培养被认为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的有机部分。实验教学的载体是实验室,尤其是面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1]。国外大学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很高,所有实验室对全校师生开放,并且开放时间达24小时。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形态学科,为其他基础和临床课程奠定了形态学基础。同时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变化,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我们在不断改变实验教学条件的情况下,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人体解剖学内容繁杂枯燥、易懂难记,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在高职院校解剖实验课堂教学中,解剖实验具有内容多、概念抽象、课时少和教学方法单一的特点,职业院校医学生在短学制时间内掌握全部解剖学知识有点困难,教师经常用很短暂的时间回顾一下理论课内容,之后用模型或标本引导学生认识解剖标志和结构,然后让学生将模型与标本对照课本来学习。这样的类似理论教学的方式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教师在讲授标本或模型时学生不认真听讲,学生自己看标本学习时依旧不知道应重点掌握哪些解剖标志和结构,极少数学生还会出现玩弄模型和标本,甚至造成模型与标本损坏等现象[2]。就我院新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每天到教室敷衍式地听课,对人体解剖学学习兴趣不高。加上很多学生根本不能适应高校课堂教学和大学自主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降低,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可在传统解剖实验课的基础上开展开放性解剖实验,使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式学习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式学习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开放性实验室能够弥补原有实验课时较少的不足,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解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放性实验室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是高职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将理论教学过渡到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可结合医学专业特点,以解剖实验室为平台,探索培养职业院校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开放性实验室模式。
实验课上学生积极性不高,多是走马观花地观察实验标本,一般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左右,之后陆续有学生走出实验室,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收效甚微。
在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是完成规定课程的实验教学。对于师生的科研项目和学生的综合实践项目,实验室并未开放。开放性实验项目仍然以课内教学实验项目为主,另外开放时间仍以正常上课时间为主。此外,学生感兴趣的开放性实验项目缺乏。
因缺乏制度化的开放时间,实验课程一般安排在学生自习课时段,每次实验课占两学时,导致学生动手时间极短,对局部标本模型观察时间不足。
开放性解剖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通过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掌握实验内容。学生在主动学习及查阅解剖相关资料时,还可以自主地了解与解剖相关的医学科目及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这个过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开放性实验室除了完成一些基本的实验任务外,还可以自行学习一些教学计划之外的实验内容[3]。
开放性解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开放性实验室的资源,参与课外医学相关活动、解剖知识竞赛以及科研课题等。学生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入开放性解剖实验室,在实验室内进行标本观摩以及局部标本制作。通过设计一个以器官为中心的解剖实验项目方案,选择该器官所在系统标本,来了解与该器官有关的其他系统或器官的关联及该器官在人体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形态变化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培养职业院校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构建多种开放性解剖实验室教学模式,对医学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实行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师可通过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实验室开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还可将这种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应用于其他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学中。
该模式针对刚入学的医学生,开放解剖标本陈列室,帮助学生了解解剖实验室,使其对解剖实验室产生兴趣,主动走进解剖实验室探索人体的奥秘。由于学生较多,而实验资源相对较少,不能人人都触及标本。利用开放实验室对刚入学的医学生进行基本解剖实验训导,如人体九大系统的组成,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内容,为以后的解剖实验开展和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奠定基础[4]。
该模式主要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大二年级医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基础,以临床常见病例为出发点,提出学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病例,制订学习方案,最终以解剖学科为基石掌握临床相关学科知识。在该模式下解剖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涉及标本陈列室,还涉及3D数字平台。
该模式主要针对小部分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医学生。鼓励学生在完成解剖学课程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相关课程学习。例如,根据男性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思考男性泌尿系统器官如果出现结构异常,会出现什么病理症状,从而为临床导尿操作技能学习打下一定基础。对于胆大心细的学生,可通过制作标本,提高动手能力,为进入临床做准备。利用开放性解剖实验室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积极性和操作能力[5-6]。
解剖实验室开放改变了过去实验室只在上课时间段开放而没课时就闲置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实验室资源利用率。
开放实验室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实验室的开放,使其对解剖实验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和操作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开放性解剖实验室使学生有机会在课余温故解剖知识,利用解剖实验室资源内化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其他机能实验,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开放性解剖实验室,我校医学生在校级解剖知识竞赛中获奖率约为70%。在2015年医学院第一届“解剖知识竞赛”中,一等奖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获得,6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获二等奖;2016年的“解剖绘图大赛”,全校有200余人参加,20名获奖学生中11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在2017年的“解剖知识竞赛”和“解剖绘图大赛”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依旧独占鳌头。
近年来,医学基础及其边缘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学时呈递减趋势,很多高校对人体解剖学教学学时进行压缩式调整,但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就导致教学学时数明显不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忙于赶进度,造成教学质量有所降低,学生学习效率也随之下降。为适应医学教育模式的变化,响应国家关于促进职业院校医学生定位发展的号召,开放解剖实验室,探索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开放解剖实验室,能为培养面向基层、理论基础扎实、操作熟练、动手能力较强、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卫生技术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