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可溶性CD40L和CD147表达水平评估TIA后早期脑卒中风险的效能研究

2019-11-01 07:20石玉英段训新胡志坚毛卫未韩峰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危组硬化斑块

石玉英,段训新,胡志坚,毛卫未,韩峰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 九江332000)

随着我国经济及医疗水平的发展,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 ic attack,TIA)发病率明显升高。TIA患者复发脑卒中的风险很高,而且早期更易发生脑卒中[1],TIA患者7d内脑卒中的发生率高达21%~25%[2-3],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且需要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也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TIA是发生脑卒中的重要预警信号,因此在TIA发生后,降低患者早期脑卒中的发生率、及时评价早期卒中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目前应用ABCD2评分能够很好的预测短期脑卒中的风险[4],但ABCD2仅以临床症状为主要评分依据,没有把TIA的病史、病因、心房颤动等相关因素以及影像学、生化指标等相关辅助检查纳入评分,且TIA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单纯依靠临床特点预测脑卒中风险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临床工作指导意义欠佳[5]。本研究主要分析TIA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和CD147表达水平评估TIA后早期脑卒中风险,为临床能够很好的预测短期脑卒中的风险提供准确、快速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新指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8月至2017年l2月入住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新发TIA患者136例,男 86例,女 50例,年龄 40~76岁,平均年龄(65.4±8.12)岁。诊断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均经过头颅MRI予以确诊。排除感染、脑出血、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健康对照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 24例,平均年龄年龄(65.8±4.1)岁,均系无感染、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健康成年人,头颅CT检查无颅内疾病。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IA组及对照组患者家属均已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sCD40L和sCD147水平检测 所有入选者均在发病后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3ml,自然凝固30 min后,常温 3000 r/min离心 15min,分离血清于EP管中,置-70℃低温冰箱保存待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成批检测血清中sCD40L(德国 Bender Medsystems公司)和 sCD147(美国R&D Systems公司)水平,具体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在MULTISKAN ASCENT酶标比色仪(芬兰)上检测吸光度(主波长450nm,副波长 540nm),记录吸光度值,分析数据。

1.2.2 终点事件(脑卒中)判断 以发病后第7d为终点事件时间,观察TIA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平均 (70.3±10.2);TIA 组 98例,男 60例,女 38例,平均(67.5±8.2)。根据ABCD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 (0~3分)40例,中危组(4~5分)75例和高危组(6~7分)21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计算曲线下面积、特异性和敏感性。

2 结果

2.1 不同ABCD2评分TIA患者血清sCD40L、sCD147水平的比较 高危组患者sCD40L、sCD147水平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中危组患者sCD40L、sCD147水平高于低危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不同ABCD2评分TIA患者血清sCD40L、sCD147水平的比较()

表1 不同ABCD2评分TIA患者血清sCD40L、sCD147水平的比较()

注:aP<0.01vs低危组;bP<0.01vs中危组

组别 例数 sCD40L(ug/L)sCD147(pg/L)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21 75 40 5.17±0.72ab 3.45±0.67a 2.68±0.63 4.68±0.60ab 3.95±0.36a 3.14±0.31

2.2 TIA组、脑卒中组和对照组血清sCD40L、sCD147水平的比较 脑卒中组患者sCD40L、sCD147水平高于TIA组和对照组,TIA组患者sCD40L、sCD14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2.3 血清sCD40L、sCD147水平及ABCD2评分对TIA后早期脑卒中的诊断效能比较 ROC曲线分析显示,sCD40L和sCD147水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ABCD2评分,见表3。

3 讨论

TIA是目前临床上一类内科急症,发病早期是进展为脑梗死的高峰阶段,因此,及时评价早期卒中风险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TIA是由于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近来有学者关于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和发病原理的研究发现[6],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而整个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都伴随着斑块的形成和炎症反应,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炎症因子及斑块形成过程的研究在发生TIA后脑卒中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上都有重要意义。

表2 TIA组、脑卒中组和对照组血清sCD40L、sCD147水平的比较()

表2 TIA组、脑卒中组和对照组血清sCD40L、sCD147水平的比较()

注:aP<0.01vs对照组组;bP<0.01vsTIA组

组别 例数 sCD40L(ug/L)sCD147(pg/L)脑卒中组TIA组对照组38 98 60 5.36±1.03ab 3.25±0.67a 2.10±0.56 4.86±0.51ab 3.74±0.35a 2.57±0.28

表3 sCD40L、sCD147及ABCD2评分对TIA后早期脑卒中的诊断效能

CD40L为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一种跨膜糖蛋白,其在正常动脉中几乎无表达。当机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时,可诱导CD40L在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中表达。而sCD40L是由CD40L裂解生成,其表达水平增高时,可促使血小板活化、聚集,在促血栓形成及炎症反应发生过程中具有发挥重要作用[7]。有研究[8]表明斑块中可释放CD40L继而引起sCD40L水平升高。sCD40L可与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表面的CD40受体结合,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使斑块更趋于不稳定或延迟愈合,从而形成恶性循环[9]。近来有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CD40L显著升高,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ABCD2评分高危组外周血sCD40L指数显著高于中危组,中危组sCD40L指数也高于低危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水平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 (r=0.83),表明TIA患者ABCD2评分越高,外周血中sCD40L水平越高,外周血中sCD40L水平的升高可能与TIA的病情进展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脑卒中组、TIA组和对照组sCD40L指数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sCD40L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当以sCD40L指数>3.80为阳性临界值标准时,其评价TIA后早期脑卒中的灵敏度为96.5% 、特异度为90.1%,均高于ABCD2评分对TIA后早期脑卒中的评估。

CDl47分子是目前动脉粥样硬化防治领域中研究最多的一类亲环素受体,存在于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细胞,如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它是一种单次跨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12-13]。sCD147是由CD147分子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脱落或直接由细胞分泌而成的,Shah PK等的研究[14]发现间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的激活以及特异性结合并降解细胞外基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斑块破裂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sCD147能够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MMP,降解粥样斑块中的基质,从而促进粥样硬化的形成和斑块的降解[15],因此sCD147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TIA患者血清中sCD147含量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且脑卒中组患者该分子的含量高于TIA患者,提示血清中sCD147分子可能参与了TIA的发病,并且其表达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本研究中sCD147指数对评估TIA后早期脑卒中的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91.2%,均要高于ABCD2评分对TIA后早期脑卒中的评估。

ROC曲线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中,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评价检测项目的方法。通过绘制ROC曲线,比较sCD40L、sCD147及ABCD2评分的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sCD40L、sCD147均大于ABCD2,说明前两者检验效能均高于ABCD2评分。

本次研究表明,生物学标志物sCD40L、sCD147二者与TIA后早期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且评估TIA后早期脑卒中的效能优于ABCD2评分,可作为TIA危险因子和预测早期脑卒中的生物学指标,对临床具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危组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弹性成像与磁共振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