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2019-10-30 18:49孙敏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8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并发症生活质量

孙敏

【摘 要】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2月-2019年1月间入本院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50例。A组给予循证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B组为20.0%(P<0.05)。结论:为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行循证护理可减少其并发症情况,且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循证护理;生活质量;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207-01

脑血管狭窄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其会导致脑细胞缺血,进而引发死亡。其常规疗法为介入治疗,目的是疏通血管,纠正血流减少等病理表现[1]。介入治疗的疗效较理想,可有效扩张狭窄血管,增加血流量,避免发生意外事件。但治疗后易出现脑血管意外、穿刺处血肿等并发症,风险较大,需要结合护理干预。研究中以2017年12月-2019年1月间入本院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为主体,旨在探究循证护理用于该项疗法的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年12月-2019年1月间入本院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017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50例。其中,A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范围是35-85岁,平均(46.95±2.65)岁;脑血管狭窄的病程范围是0-2年,平均(1.34±0.52)年。B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范围是36-87岁,平均(47.32±2.41)岁;脑血管狭窄的病程范围是0-3年,平均(2.04±0.43)年。上述数据对比并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B组给予常规护理,即用药指导、普及健康知识、定期检查和明确注意事项。A组给予循证护理,具体为:

1.2.1 循证支持

检索文献,评估该项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并总结并发症特点。汇总专家意见与护理经验,确定支持证据。了解患者的疾病程度和治疗方案,采集其基本资料,由护理组长和主管医生归纳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

1.2.2 循证护理应用

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健康宣教,并组织患者参与健康知识研讨会,向其讲解常见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方法。手术医生选择合适静脉进行穿刺,取出导管后合理按压穿刺位置,约5min,若有特殊情况应延长按压时间,避免皮下血肿。治疗期间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合并高血压应积极关注其血压变化,备好抢救物品,需适当服用降压药,遵医嘱将血压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度灌注。指导患者卧位配合,穿刺处加压包扎6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12小时,卧床休息24小时,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及血肿。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全身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处理,避免造影剂导致不良反应。术前需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史与过敏史,若伴有心脑功能不全需使用非离子造影剂,做好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利用QOL-30(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与心理功能,均为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观察患者的脑出血、皮下血肿、过度灌注和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生活质量评分用(x±s)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情况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

A组的社会功能评分为(86.15±4.62)分,B组为(60.24±4.13)分(t=29.565,P=0.000);A组的躯体功能评分为(86.48±5.12)分,B组为(70.21±5.06)分(t=15.982,P=0.000);A组的认知功能为(82.27±5.23)分,B组为(69.48±5.13)分(t=12.345,P=0.000);A组的心理功能评分为(84.09±3.76)分,B组为(70.92±3.14)分(t=19.010,P=0.000)。

2.2 对比并發症情况

A组中,出现1例(2.0%)皮下血肿,1例(2.0%)过度灌注和1例(2.0%)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为6.0%(3/50);B组中。出现2例(4.0%)脑出血,2例(4.0%)皮下血肿,3例(6.0%)过度灌注和3例(6.0%)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0/50)(x2=4.332,P=0.037)。

3 讨论

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是脑血管狭窄的常规疗法,其具有微创性,疗效较佳,但其需要进行数字造影与股动脉穿刺等操作,因此并发症较多[2]。循证护理可通过临床经验与相关资料的总结预见性制定护理方案,并通过健康教育、术中配合、并发症预防和异常情况处理等循证护理措施确保治疗安全[3]。其实施前提是护理人员全方位的了解患者病情,并能针对性提出护理问题,掌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高危因素。循证护理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对于该项疗法而言,循证护理的意义在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周期。

结果为:A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6.0%)低于B组(20.0%)(P<0.05)。与杨志华[4]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循证护理可改善该疗法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提高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小玉.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病人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18,8(4):194-195.

[2] 杨志华,苏艳,米云娟, 等.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病人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4(30).

[3] 陈云华.脑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2):49,51.

[4] 杨志华,苏艳,米云娟, 等.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病人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30):3896-3898.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并发症生活质量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