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帅
【摘 要】 目的:为了研究探索持续质量改进在采血护理的过程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及产生的效果。 方法:选取了某医院2018年11月共计1600名的自愿献血人员作为实验对象,将所有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0名人员。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对照组的人员施行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实验组的人员进行常规的护理手段之外,再加入持续质量改进的方式。实验结束后,对所采集的血液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进行了持续改进质量方式的实验组在血液的报废方面比对照组要少得多,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实验结束后的捐献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方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患者对持续质量改进的实验组满意程度较高,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采血护理的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方式对比传统的护理方式而言效果较好,且更能让人们所接受,在采血护理中值得提倡推广。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采血护理;满意
【中图分类号】R84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182-02
1 资料和方法
1.1 相关资料
本文研究所采取的是某市医院在2018年11月无偿献血的人员共计有1600名,其中,实验组800名研究对象,男性475名,女性325名,年龄阶段为18-51岁;对照组的800名研究对象,男性为455名,女性345名,年龄阶段为19-50岁。在实验之前,我们对两组人员的既往病史和体检报告做了严格的排查,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均无血液方面的疾病,也没有恶性肿瘤及精神方面等不可采血的疾病。参与实验的人员在年龄及相关资料方面的对比的差异性五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对照组的献血人员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
对于实验组的献血人员除了常规的护理方式之外,加入了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方式,其中主要的内容有:(1)专业的采血及护理人员,包括在采血前做好的相关准备工作,在采血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保证采血工作的顺利进展;(2)在采血之前,向献血人员讲述献血的作用,帮助大家克服心理上面的障碍,同时还对采血的一般流程做一个全面的介绍,让患者对采血有一个全方位的認识;(3)对突发情况的介绍及处理,在采血前就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对献血人员做介绍,并告知他们该如何来配合采血人员做工作;(4)帮助献血人员制定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在献血之前的生活作息规律以及献血后该如何做好休养等方面做全面讲解;(5)根据献血人员的身体情况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对献血的时间和献血量做一个良好的规划,在献血后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做持续的跟踪,如果有发生了不良情况的要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处理并且记录在册;(6)献血结束后,要让献血人员用棉球按住针眼,防止持续出血,同时为献血人员补充营养,将献血后的恢复计划和注意事项一一告知,在确保献血人员没有不良的情况出现之后,再让他们离开医院;(7)相关医务人员定期组织会议,根据献血人员在献血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在献血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的会议分析,并且制定解决方案,以防止相关问题的再次出现。
1.3 实验结果的判定
本次实验的判定结果主要由两方面的内容组成:(1)采集后血液的报废情况;(2)献血人员的满意程度调查。 血液的报废情况由相关的医务人员进行统计,统计后计算报废率。对献血人员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则是制定对本次实验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献血人员进行回访,并收集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的结果。
2 结果
2.1 所采集血液的报废情况
在实验结束以后,我们对所采集的血液的报废情况进行了统计,得到表1数据:
2.2 献血人员的满意程度调查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还对所有的献血人员进行了本次献血的满意程度调查,并且达到了表2数据:
3 讨论
献血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医院的治病救人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护理方式中,忽略了以人为本的重要观念,导致了许多献血人员在一次献血之后就对献血产生了不好的印象,这是非常不好的。对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相关思想也应该进行全面的革新,在血站中采用以人为本的持续改进质量的护理手段对于血站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医务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专业技能,让献血的人员不会因为一些紧张、焦虑害怕等因素就拒绝献血。良好的服务可以使得参与献血的人们不会再对献血这项公益性活动产生恶性印象,反而会因为接受医务人员的悉心照顾而对医院的工作积极支持。长此以往,医院的血库能够保证有一个较为饱和的状态,这对于治病救人的医院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广大的患者群众而言,也是一个福音,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也用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丽凯,曹慧,周雁琼.减轻糖尿病患者手指采血疼痛的持续质量改进 [J]. 护理学报,2016,23(12):29-32.
[2] 杨美杏.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4):3342-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