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

2019-10-30 18:49高玉芳赵琼琼郭倩倩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8期
关键词: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高玉芳 赵琼琼 郭倩倩

【摘 要】 目的:分析和评价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1.0±0.2)min、急救時间(40.6±5.2)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6±0.4)min、(55.8±5.4)min,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5.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还能缩短其抢救时间。

【关键词】 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154-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的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指出,患者发病至死亡的时间非常短,尽早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而在急救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配合,不仅能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还能切实提高患者急救效果[1]。我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对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WHO推荐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者,(2)发病时间≤24h者,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2)合并存在窦性心动过缓者。该项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0:15,患者年龄分布:41-84岁,平均年龄(69.3±2.4)岁,病程分布:1-12h,平均病程(5.6±0.3)h;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1:14,患者年龄分布:42-82岁,平均年龄(69.5±2.3)岁,病程分布:2-10h,平均病程(5.5±0.4)h,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按照常规急救流程对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1)院前急救,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应在5min内出发至病发现场,在现场快速为患者做好开通静脉通道、低流量吸氧及转运等护理;(2)心电监护,患者到达医院后,护理人员需为其开放绿色通道,转交给急诊室专科护士评估病情,并做好心电监护;(3)用药护理,到达急诊室20min内,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给其提供适量的硝酸甘油缓解胸痛,并对患者血常规、心肌酶、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并给患者提供适量的抗凝治疗;(4)溶栓护理,到达急诊室30min内,还需给患者提供溶栓治疗护理,期间治疗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完成上述抢救护理工作后,还需配合医师完成PCI术前准备工作,并将患者安全转移至PCI手术室。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的判定标准为:经抢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5.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8.673,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或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其不仅会引发患者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突发性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同时还易诱发其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尽早采取有效急救方案和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2]。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究出一套科学护理模式,即急诊护理路径,其主要以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和提高其抢救成功率为目标,要求急诊护理人员为患者开通一条绿色通道护理路径,从院前急救至安全移交过程给患者提供一系列针对性且优质的护理干预,从而促进患者急救成功率显著提高[3]。

本研究中,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及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1.0±0.2)min、急救时间(40.6±5.2)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6±0.4)min、(55.8±5.4)min,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5.7%),说明急诊护理路径干预优于常规急诊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还能缩短其抢救时间,因此,其是一种高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俊丽.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9,38(02):155-157.

[2] 古艳钗.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9):112-114+207.

[3] 党丽.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289-290.

猜你喜欢
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者的护理体会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俄召驻外代表开会“抢救”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