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怀永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去。微视频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有助于老师将知识点浓缩,方便学生们学习。导学案也是基于此特点,主张以学带教,符合当今时代对于学生们的要求。初中处于学生们成才的关键阶段,需要老师们集思广益,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文将就微视频和导学案的结合,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改革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微视频;导学案
一、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网络与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之下,各科的教學方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微视频是根据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应运而生,老师可以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后进行反复学习。导学案则是近年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导学案的出现促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值得一提的是,微视频的出现和导学案的提出都是基于同一个因素,主张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让老师寓教于乐。初中化学课的开设是学生们首次接触化学的阶段,初中的化学老师应该要充分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使得初中的化学课堂更具活力。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视频与导学案的结合研究
大多数的初中生都是在初三的时候才开始接触化学这个科目,一开始会因为对化学学科的好奇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但是要将化学的知识点理解透彻、融汇贯通则需要学生们花费不少的功夫,对于理科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长时间的化学理论学习容易让他们失去学习化学的动力和积极性,进而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不高。一份导学案的基本要素包括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目标,对于学习任务进行评价,学习过程的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方法建议,课前预习和课中学习,课后的检测与练习以及课后反思。它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过程和规律,一方面有助于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们提高学习化学的效率。所以,初中的化学老师需要恰当地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教学理念,也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微视频和导学案,对化学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创新,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初中的化学老师需要选择好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微视频制作。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对于化学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教材里面涉及到的知识点自己也不够明白清楚,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准确的把握好重点难点。所以,初中的化学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微视频制作,在备课的过程中先按照导学案的要求,选择好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初中的化学“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例,这一讲老师主要要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所以初中化学老师在进行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视频中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理解这四个化学反应,例如在讲解化合反应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将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在一起形成碳酸,将A+B=AB这样一个抽象的公式具体化。视频录制完成之后化学老师可以发送至学生的班群里,布置好预习任务,然后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成果。
其次,将微视频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求老师们要加强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检测。根据导学案的基本要素要求,在前期的学习过程结束之后要求对学习任务要有评价和检验的过程。所以老师们在一节知识点的微视频录制要分成两个版块,一个用于课前预习,一个用于课后复习检测。在课后的微视频制作过程中,老师们应该要以检测的目的为主,同样是以初中的化学“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例,在这一讲的学习中,学生们接触到了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们理解了各个公式里面抽象的字母所表示的含义,所以在第二个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老师更需要注重检测学生们的应用能力。例如水加上二氧化碳会形成碳酸,老师可以说出前半部分,让学生们答出碳酸,然后老师应该要统计具体有多少的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检验。
三、小结
综上所述,微视频与导学案的结合有助于促进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们通过在课前对视频的观看预习和课堂上的老师讲解以及课后的习题巩固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初中是关系到学生们高中升学的关键时期,进入高中的好坏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今后的发展,因此,作为初中的化学教师,在进行初中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要积极地进行备课,结合微视频和导学案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们能够在初中的阶段打好基础,锻炼好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刘楠.初中化学“微视频+导学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曾吉.高中物理“电、路”部分内容使用学历案的教学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