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反映民俗事项的语言形式,吉祥语在齐鲁地区民俗文化中有着多样化的体现。吉祥语言以直觉经验的传承和本能意识暗示发挥作用。以柯林伍德的“精神镜像理论”为解释工具,可以揭示潜藏在民俗话语背后的集体无意识。
【关键词】民俗吉祥语;民俗语言禁忌;心理暗示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齐鲁民俗是中国民俗的缩影,是渗透在居民的生活、衣食住行、社会交际、岁时节日、精神信仰等方方面面的多元化的传统文化,齐鲁民俗吉祥语言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俗活动中,吉祥语可以调节人际关系,实现个体心理安慰。
一、齐鲁民俗吉祥语言的民俗事项体现
(一)婚嫁礼俗中的吉祥语
汉民族一个传统的愿望就是希望新人婚姻美满、子孙满堂、幸福安康,这种思想伴随着吉祥语在很多婚礼习俗中体现出来。山东章丘、淄博等地的婚俗,给新人铺床时喜娘们一边撒枣、栗子,一边口里念念有词,“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取“早立子”“花着生(男女双全)”的意思。“床上铺的是什么?是豆秸,养活儿来做秀才。床上铺的是什么?是麦秧,一代一个状元郎”歌谣表达了人们对后代寄予的期望。婚礼当天要在大门或外墙上贴大红“喜”“鸿”字,表示这家喜事连连、鸿福齐天、鸿图大展;新郎新娘须合吃一碗切成一指宽的面条,称“宽心面”,取意顺顺当当、宽宽落落、夫妻同心。这些吉祥语都包含希望新婚夫妇在以后的生活中得到幸福快乐的美好愿望。
(二)孕育礼俗中的吉祥语
山东俗称怀孕为得喜,又叫作“有喜了”“有身子了”;妊娠反应为“害喜病”“害口”。不孕的人认为自家阴功不足,便在每年的冬天舍饭积阴德会进行祈子活动。滕州地方祈子的女人在舍饭时一边烧火蒸饭,一边念叨:“为儿省下一把米,为儿省下一把面,留到腊八去舍饭。”婴儿诞生俗称“添喜了”“拾孩子”“落草”,亲戚朋友前来祝贺,俗称“送粥米”或“送祝米”。郯城一带婴儿铰头(即剪头发)时要备下香案,边铰边念:“七铰伶俐八铰乖,二十四天铰秀才。”希望孩子能够聪明伶俐;在泰安一带小孩出生做满月时要穿姥姥家做的衣服,俗谚说:“姑的布,姨的手,小孩活到九十九。”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长寿。婴儿降生百日时要“做百日”或“过百岁”,胶州地区,来贺百日的客人必须给孩子买一件新衣服,为小孩举行穿新衣仪式,天气晴好时,让小孩坐到场院柳树下盛粮食的斗里,俗谚说:“倚着斗,靠着柳,小孩活到九十九。”然后姑姑和姨姨为小孩穿新衣,俗谓:“姑穿上、姨戴上,一活活到八十上。”还有俗谚:“姑姑的裤子,姨姨的袄,舅舅的帽子戴到老。”这些吉祥祝福,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聪明、长寿。
(三)寿宴当中的吉祥语
山东地方风俗,家人诞日皆有庆贺举动,青少年的诞日叫作“过生日”或戏称“扎尾巴根”。在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齐鲁大地上,老人做寿也就显得十分隆重。中国人喜欢吉利的数字,如“六”“八”,因为“六”代表“顺”“六六大顺”;“八”代表“发”,所以,给老人举办隆重的寿宴多选择“六十六”“八十”“九十”大寿,俗谚道:“六十六,割刀肉;七十七,杀只鸡。”儿女要在父母六十六或七十七送肉、送鸡。在给老人过生日的风俗中也有很多吉祥语,希望老人长命百岁,身体健康,表达儿女、亲戚朋友的孝心和祝福。在给老人祝寿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生不老”“健康长寿”等吉祥语定会使老人笑逐颜开,增加喜庆祥和的气氛。在传统礼物中,寿桃必不可少,希望老人长寿,中国人认为仙鹤是长寿的仙禽,因此,在语言和绘画中,人们多用含“鹤”的文字或绘画表达长寿的意思,如“鹤寿”“松鹤延年”等,龟与鹤组合为“ 龟鹤齐龄”。
二、民俗吉祥语的心理暗示发生机制
民众使用吉祥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与自己的心灵或神灵的沟通,它源于民众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的本能意识和直觉经验,在具体应用中,又受到集体无意识的压力,对禁忌语言的避讳成为了民众的生活准则。从更深处探讨民俗吉祥语言的发生机制,符合柯林伍德的“精神镜像”理论,是在自言自语中实现的心理暗示。
(一)“本能”意识和直觉经验的传承,是民俗吉祥语言心理暗示作用的主要动力
每个节日、节气的民俗事项伴随着通用的或者专属的民俗吉祥语言。节庆吉祥语带有节俗的表征功能,是岁时节庆的文化符号。如年前的忙年,置办年货,扫房炸菜,买新衣,相互拜年、说吉利话讨口彩;在端午来临前要去山上采艾叶,准备蒲叶和糯米用来包粽子等。时间上的本能意识和直觉经验会成为时间意识和经验的形成基础,在节日里应该注意避讳去做的事情,避讳要说的话也应该注意,如曲彦斌在《民俗语言学》中谈到寿宴,在寿宴中要准备吉祥话,已经成为大家的直觉经验。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吉祥语,每个民俗活动都有特定的仪式和仪式话语,被严格的传承下来。类似传统,不必知道是如何产生的,只要照办,似乎生活便得到了保障,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
在民间不乏有“灵验”的故事。所谓“灵验”,意指其中隐含一种未可知的魔力,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着去做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民俗传统和礼仪便有了敬畏之感,继而形成了一种本能意识和直觉经验。如果我们对行为和目的的关系不去加以推究,只是照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便拥有了一種威慑力,更容易成为民众的本能意识和直觉经验。
(二)吉祥语言的使用是个体心理压力的舒解和群体心理对个体心理的暗示,是潜藏在民俗仪式背后的集体无意识
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齐鲁民众群体是偏内向的,独具的个性几乎不见。然而,人们性格上虽然趋于内倾含蓄,但内心世界的情感,尤其是民族群体的生活激情,毕竟是不能永久隐藏的,它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形形色色的民俗礼仪中,在接二连三的节日中,把若干人(确切的说是某种范围内的集体)的生活激情、愿望等通过沟通(即祝福)或者与神灵的对话直接地表达出来,便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需求。 比如,源自人类原始的自然崇拜信仰的“谢天谢地”一语,至今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口头禅,在具体言语交际中无论说者与听者,都不会有其他理解或是联想,仅用以表达得到极大心理安慰时的强烈的感激之情。
(三)民俗吉祥语言是民众将内心的愿望和追求不断以各种实践的方式加以实施,它是心灵为自己制造的一种幻想
康纳顿在有关仪式的研究中使用了话语的分析单元,他提出话语在仪式实现传递意义过程中有着不可比拟的强大力量。与书面语和日常用语相区别,话语以其简洁有力、公开演说和较少释疑等特点来传达意义。仪式中的吉祥语言是优越于书面话语和日常话语的,有着强有力的社会记忆功能,以便传递意义。如在山东地区流传的佛歌《十杯酒》:
一杯酒先敬天,一年四季保平安。
二杯酒再敬地,地堂老母多出力。
三杯酒敬佛堂,万般大事都顺当。
四杯酒敬财神,财神敬到俺家们。
五杯酒敬月老,儿女的婚姻配的好。
……
佛歌唱词简洁,朗朗上口,诉求清晰,话语逻辑性强,容易记忆。它是人与神沟通的工具,其价值不仅限于此,通过简洁明确的话语,民众看到了映照未来的“镜子”里的幸福生活,以吉祥话语传递的祈望,仪式话语普遍的吉祥意义便被传承下去。民众在使用吉祥语言的过程中,将未来生活的美好前景同现实事物相关联,使之产生现实和未来的心理联系,以现实映照未来,把未来纳入到现实的视觉范围之内,使民众拥有具有吉祥意义的想象。
三、齐鲁民俗吉祥语言折射的民族心理及其现实意义
吉祥语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反映中华民族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吉祥语言中含蕴的文化心理正是中华民族群体心理的映射。
齐鲁大地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的缩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尽管人们屡遭磨难,但在心底深处,对生活从来都是充满信心的。然而,当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自己美好追求的时候,人们只有借助某种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而吉祥语言就成为人们心理的慰藉,成为传达内心情感的载体。例如,年节下饺子时候破了一定要说挣了,破的越多象征挣得越多;祝寿时“松鹤延年”等的祝福语则是利用象征手法希望健康长寿;鲁南的节庆喜宴上有“赶喜”的传统,赶喜的唱词都是祝福与吉祥的话语。虽然场合不同,礼仪内容不一,但所表现的都是寄托美好吉祥的内容。由此可见,民俗节庆吉祥语言所揭示的民族心理是一种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人生态度,是朴素的民间生活理想的追求。
齐鲁民俗吉祥语言的心理暗示意蕴整体性的作用于民众,体现出齐鲁民众,乃至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向往美好的精神状态,在齐鲁民俗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吉祥语是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社会心理,体现齐鲁民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教化作用,并在发展中形成一种语言传统。另一方面,民俗吉祥语是人们趋吉避凶的愿望反映,具有调节气氛、增进感情等社会功能,是维系民众情感的纽带。祝福吉祥语渗透到人们心灵深处,成为一种心理经验和直觉反应。
吉祥文化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现象,又是一种历史概念,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科技发展的变化,吉祥语言的心理暗示意蕴的强弱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迁过程中,一些与时代主题不相称的陈旧觀念也会逐渐退出生活舞台。
注释:
①山曼.齐鲁民俗[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10):48.
参考文献:
[1]山曼.齐鲁民俗[M].济南: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陈贵玲(1970-),山东沂源,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心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18RA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