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对于弟子救人获得报酬这一行为,孔子赞赏有加;而对于弟子赎人不报账的行为,孔子却严厉批评。在孔夫子看来,高尚的道德并不排斥正当的利益追求,只有當道德追求合乎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追求,才能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鲁迅先生曾说:“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此话确然,只有那些普通人都能做到,而且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的道德行为才更富有生命力。我们的社会不可能只靠一两个圣人,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成为圣人。墨家在刹那间辉煌之后,便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大概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墨家的信徒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忍受生活的艰苦,必须对众人博爱,必须高尚,必须纯粹。但这毕竟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甚至没有人能做到。正因为如此,墨家才会在历史的星空风流云散。
其实,遵循社会规则的利益未尝不可有。有了利益补偿的道德行为,会让更多的人、更长久时间地投入这一行为中来。中国青年杨立在经过克里斯托小镇时捡到一个皮夹,他把皮夹交到市政厅没有留下姓名就离开了。后来小镇镇长为了奖励他,不惜发动全镇警察来寻找他。在小镇镇长看来,施恩不图回报从某种角度来看,是破坏社会规则的一种行为,会影响小镇上其他人以后捡到皮夹之后的抉择。同样,孔子也认为,弟子接受“牛”的行为更有利于更多人去救人,赎回奴隶不报账的行为则不利于更多的鲁国人去赎回鲁国奴隶。
这样的做法还有很多,例如一些国家通过法律将伦理制度化。日本的法律就规定:如果有人捡到东西后归还给失主,无论失物是金钱还是物品,失主需要按照失物价值的5%至20%支付报酬。如果不支付这笔酬金,就无法领回失物。当然,拾物者也可以选择不接受酬金,但接受了也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任何人不能对他进行道德绑架,认为他是一个贪便宜的小人。如此一来,就能平衡好道德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就会鼓励更多的人捡到失物后去主动交还给失主,让社会秩序更加有序,使社会得到更加良性的发展。
为众人抱火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世界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这样的圣人和先驱者只有保护好,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引领尘世的我们向善、求真、尚美,才能更好地净化我们的心灵,纯洁我们的精神,才能让文明的长河生生不息,永不枯竭。
点评
文章从材料说开,引用名人名言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并联系古今中外的诸多事例来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思路清晰,论证有力,结构严谨。能有如此的语言积淀,能有这样有思想、有见地的表达,确实不易。
【作者系湖南省湘阴县一中高二631班学生,指导老师:姚首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