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晴 宫伟伟 陆珂良
摘 要:随着手机的智能化发展,“手机依赖症”已成为严重妨害当今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存在。寝室作为大学生彼此之间亲密接触的场所,其间的人际关系、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学校相关部门可通过合理分配寝室,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和监督作用,加强寝室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寝室文化,从而减轻“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寝室文化;人际关系
随着手机的智能化,手机不再只是大学生的私人通讯工具,而是在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导致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对手机过度依赖,患上“手机依赖症”。“手机依赖症”又稱“手机依赖综合症、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通常表现为:手机不离身,经常翻看,一旦手机使用不畅,就会出现焦虑不安甚至惊恐。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或减轻这一现象成为各大高校为之头疼的问题。
寝室作为大学生彼此之间亲密接触的场所,其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学生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在寝室内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识和行为,如道德氛围、精神风貌、生活习惯、寝室布置、学习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等。它具有无形的约束力,以潜在的规范性影响着寝室成员的思想状态和行为”[1]。寝室文化建设的良好与否密切关系着学生的言行思想能否符合学校的制度和要求。因此,笔者尝试基于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视角去探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为了保证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可靠性,我们采取了分层抽样的方法,以滁州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三校大一到大四约4万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按各年级性别、人数所占比例发放相应数量的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8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33%。其中男生117人(40.48%),女生172人(59.52%);大一学生51人(17.65%),大二学生94人(32.53%),大三、大四学生各72人(24.91%)。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小组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研究,以年级为单位,调查小组成员在被调查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发放问卷进行匿名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小组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最基本的人口信息(性别、年级等)、手机使用情况和寝室文化相关因素等。问卷发放地点选在大学图书馆、教学楼自习室和课间教室三处,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小组成员负责现场发放问卷,并在被调查者填完问卷后随即收回。为统计和研究方便起见,调查者将被调查者的手机依赖程度具体量化为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共分为1小时以内、1—3小时、3—5小时、5小时以上四个层次),并以此探析寝室文化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之间可能产生的联系。
二、研究结果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289名大学生中,有5.19%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24.91%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1-3个小时,47.40%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3-5个小时,22.50%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在289名受调查者中,有75.0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手机依赖症”。由于手机与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并无必要联系,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却占到受访者总数的79.90%,所以大学生群体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还是很高的。其中,寝室文化因素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可能加重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依赖症状。在被调查的289名大学生中,有92.73%的大学生对寝室室友的印象评分为6-10分,其余7.27%的大学生对寝室室友的印象评分则在6分以下,而后者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均在3小时以上。由此可见,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似乎会加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当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时,寝室成员之间便会因无法进行友好地交流和沟通,而只好寻找其他的情感寄托方式,智能手机的存在恰可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正如调查结果所示,有11.42%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对手机产生依赖的重要原因是室友给予的帮助和关怀不够,感觉自己孤单无助。
(二)从众、分享心理可能加重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依赖症状。虽然调查显示有92.73%的大学生对自己室友的评分为6-10分,认为自己寝室的人际关系比较融洽,但在这种良好的寝室氛围中,室友之间的分享、从众心理也容易加重“手机依赖症”。在289名受访大学生中,有29.07%的人表示自己存在手机依赖现象的重要原因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室友使用手机打游戏、追剧、购物等行为的引诱,从而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
(三)寝室精神风貌可能对寝室成员的手机依赖症状具有重要影响。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每天使用手机时长不足3小时的大学生中,有94.44%的人在学习或生活上与其所在寝室的其他成员具有共同的、积极的发展愿景,且相互之间乐于交流与分享。由此可见,寝室成员的共有价值观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该寝室成员的手机依赖程度。当寝室成员的共有价值观积极向上时,成员之间往往会共同学习,互相监督,不会在手机上过多地耗费时间和精力。这一点也为许多大学生所认知,在289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4.53%的人愿意通过室友之间互相监督,共同学习的方式来摆脱自身的手机依赖症状。
三、寝室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状的解决建议
(一)合理进行寝室分配,构建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在影响寝室人际关系因素的相关调查中,占比最高的三项分别是个人的性格、沟通交流方式和生活习惯。寝室成员由于“在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先天不匹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和谐寝室关系的建立”[2]。在此次被调查的289名大学生中,有79.93%的人表示自己的寝室是由学校随机安排的,此种不考虑学生个体情况的机械性安排往往容易给寝室成员关系的不和谐留下隐患。因此,为避免大学生因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而加重其手机依赖程度,学校相关部门在分配寝室时要考虑大学生的个人性格、爱好和籍贯等多方面因素,并针对上述因素对入校新生进行合理的寝室分配,从而通过促进寝室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来有效抑制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发生。例如,学校相关部门可在新生入学前发送电子调查问卷,对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所在区域、生活习惯等进行调查,运用大数据分析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形成个人画像,继而在后的续寝室分配工作中,根据学生的个人画像为其科学分配寝室成员。
(二)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和监督作用。寝室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有休息、娱乐功能,还有学习功能。研究者认为,“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是良好寝室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3]。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此次被调查的289名大学生中,有58.13%的学生寝室内没有学生干部,而这一部分学生中有76.79%的人每天使用手機的时长在3小时以上。因此,学校有必要在各院系辅导员的协助和管理下,尽量在每一个学生寝室中安排一名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不仅要求他们以身作则,鼓励和带动自身及周边寝室的同学多参加一些积极、有益的课外活动,还要求他们与辅导员保持定期的、密切的交流,对各个大学生寝室内的人际关系、学习情况、手机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和汇报,并重点关注手机使用时间过长的学生,对之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制度上的约束,从而有效降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三)加强对寝室精神风貌建设的正确引导。研究者认为,“大学生自信的生活态度和对专业的浓厚兴趣能够有效降低其课堂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率”[4]。因此,加强对寝室精神风貌建设的正确引导,让大学生们找到有益的精神寄托,无疑是促使其摆脱手机依赖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正如上文所言,在被调查的289名大学生中,有14.53%的人愿意选择与室友互相监督、共同学习的方式来摆脱自身的手机依赖症状。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寝室精神风貌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寝室成员对手机的依赖。对此,学校相关部门可定期举办大学生思想教育、寝室学习打卡以及评选“学霸寝室”等活动,并对学风优良的寝室进行公开地表扬和奖励,由此促进学习型寝室的建立,形成良好的寝室精神风貌,进而抑制“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寝室文化对大学生行为、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寝室成员之间的分享、从众心理以及寝室精神风貌都可能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症状产生影响。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合理进行寝室分配,构建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和寝室精神风貌,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这不仅将有利于降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还将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总体学风。
[参考文献]
[1] 朱松挺.浅析寝室文化对学风建设的影响——以浙江某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17(4):17.
[2] 刘海峰,宋晨虎.对当前高校寝室文化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4(12):175.
[3] 董美娟.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50.
[4] 胡晓斌,杨轶男,白亚娜,郑山,王敏珍.自身及学校因素对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的影响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12):42.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从寝室文化视角下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症——以滁州市大学生为例”(项目编号:2018CXXL004),课题负责人:刘小晴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