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锋 王贺桥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当前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各行业领域都在积极将工作方式与网络化融合,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提升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是迎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政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高校需要构建网络育人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积极促进网络育人路径的创新发展。文章针对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上海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构建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的重要性、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上海高职院校构建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的有效策略,以促进上海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高职院校
网络化是当前社会的标志性名词,同时也是对当代社会发展形态的准确描述,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业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技术革新。高职院校需要准确认知当前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将网络资源应用于学校教育领域,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机制的合力,以促进高职院校网络教育的创新发展。当前高职院校的育人机制还不够完善,积极进行教育机制的创新,是实现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网络化社会环境下,社会文化的发展不仅给社会生活带来红利,同时也让诸多不良思想在网络空间蔓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造成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建立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能够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提出更多创新途径。针对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一、构建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一)构建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有助于高职院校应对网络育人的迫切需要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世界成为网络信息时代,高度开放的网络空间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认知与价值理念产生严重影响[1]。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与多元社会文化思想的渗透,使高职院校面对更为严峻的人才培养任务,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及思政教育需要适应当前网络化的时代环境,考量如何在高度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开展思政教育问题。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具有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协调“开放”与“引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高职院校的育人机制应对网络化对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调整,以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
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均属于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一代,开放的网络环境对社会文化、家庭文化都产生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社会信息也更加多元,网络化对其思维方式、社会人际交往方式、学习及生活方式、个人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一直追随学生的成长轨迹,学生在享受网络化对自身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树立造成严重影响[2]。学生不仅是网络信息的应用者,同时也可能进行身份的转化,变成网络信息的制造者和传递者,学生可以在网络空间中表达个人对于某个事件、某个人物的观点,也可以表达自身对于社会和国家的政治观点,网络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各种移动网络终端应用设备的广泛推广,使网络信息逐渐呈现碎片化閱读形式,为保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尽量不免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和侵蚀,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在网络领域也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二) 高职院校需要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
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各种思想、文化的集散地,不同价值理念在校园文化内相互交融,也需要通过相互碰撞实现相互融合。积极推进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能够保证各方利益主体的主观诉求,各种价值观念在需要通过博弈实现和谐与稳定,价值观念所要表达的是各种利益诉求,互联网思维下在开放与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要确立互联网的协同育人意识,通过确定自身的教育理念对各种思维意识和价值理念进行分析、判定,并利用集体协同力量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机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承担网络风险,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教育与育人能力[3]。构建网络育人系统教育体系,能够发挥教育体系参与各方主体的协同作用,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综合教育能力的提高。
(三) 高职院校的育人机制需要转化
高职院校的传统育人机制仅重视专业技术教学,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作为教学工作重点,而当前的教育理念需要将“育人”作为教学工作本位,不同教育目标、教育功能需要对传统育人机制进行转化,体现教育体系不同教育主体的参与作用,体现协同机制的信息研判、咨询决策、资源共享、教育引导以及反馈调节等协同作用。只有在各环节中体现协同作用,才能够保证协同教育体系中的各方主体体现相互承接和配合的互动关系,促进协同教育体制的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通过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协调[4]。
(四) 复杂的网络育人协同教育系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
伴随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涵盖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断拓展,教育体系自身也逐渐呈现复杂化的发展状态,教育体系需要将网络育人功能、网络信息资源等内容整合,传统教育体制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力量处于分散状态,进行教育内力的整合,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整体育人效应满足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不仅有育人主体,同时也有育人客体、育人环体等,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整合作用,使高职院校的育人系统形成统一整体,为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实现奠定基础。
(五)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能够为高职院校建立丰富的教育资源库
在协同教育体系的影响下,构建教育体系的各方力量集成,其中存在的巨大潜能需要进行深入挖掘,以育人力量的整合为基础,构建庞大的教育资源体系。高职院校育人协同教育体系中的教育主体较多,其中包括学校领导、专业教育专家、学科及专业教师、网络技术维护人员等,教育主体的分散同时也体现出教育资源的分散,进行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科的整合,发挥各方教育主体在网络领域的重要力量。建立协同教育体系,能够基于教育资源的集合,为高职院校建立丰富的数据资源库,网络资源中包括学校门户网站、各院系网站、微博及微信客户端等,定期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梳理,科学组织教育计划和教学行为,以通过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信息资源的应用效能,以提高网络资源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能力[5]。
二、上海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上海地区需要大量高等职业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契合社会的人才需要开展职业教育,当前高职院校的育人机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学校教育整体效能。为寻求上海高职院校在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选取上海地区的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上述学校在本地区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在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 上海高职院校未出现具有学生评价较高的网络育人平台或者载体
根据实地调查显示,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几所学校都建有学校官方门户网站,但是管网平台普遍存在运行后台服务外包的情况,学校相关教务信息、管理信息以及教学信息不能够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学生的访问量提升效能可以进一步提升。被调查5所学校均开始有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公众号,但是同样存在运行维护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进行微信公众号查阅仅能够通过点击“查看历史消息”的方式,且通过点击查询发现其中的发布信息已经很多天没有进行更新,既往历史信息中也普遍存在更新信息间隔时间较长的问题。各学校的教师团队中有个别教师开设个人的微信或者微博公众号,但是由于信息内容缺乏吸引力、缺乏有效推广措施等问题,导致学生的访问量相对较差。同时通过百度浏览器、360安全浏览器等搜索引擎进行关键字搜索、实时特点查阅,也未发现上海高职院校有访问量较高的网站或者具有育人性质的链接,因而综合评价上海地区高职院校未出现学生评价较高的网络育人平台或者载体。
(二)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建设缺乏理论支撑
网络育人是当前教育领域进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网络育人教育形式刚刚兴起数年,理论研究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且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不同教育范畴因为被教育对象存在的差异,导致其进行网络育人教育机制建设也会存在诸多不同,仅限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而言,进行网络育人教育机制或者协同教育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于教学实践也难以发挥理论支撑作用。高职院校践行网络育人,但是不了解网络育人的开展现状、不了解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不了解网络育人教育实践需要哪些方面进行完善,都会导致学校的网络育人工作难以取得理想的实践成果。虽然部分学校在积极尝试和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但是在教育内容、教育活动设计、教育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很多学校由于自身教育资源匮乏,还没有将网络育人教育实践、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建设等工作重视起来,导致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受到制约[7]。
(三)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相关工作人员的網络素质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开展网络育人工作需要有网络素质相对较高的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工作,而通过实际调查显示,学校的门户网站普遍应用运行服务外包的形式,自身并不具备自行运行和维护门户网站的能力。教师的微信和微博公众号运营也仅限简单的文字和图片形式,高职院校在网络育人资源研发、网络育人资源整合应用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就网络育人的发展形势而言,高职院校师资团队存在的网络素质不足,可能导致自身对网络育人教育趋势的把握不足、网络育人机制与专业教学衔接度不足等现实问题。工作人员网络素质欠缺,也会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网络育人的内涵理解过于片面,仅认为进行网络育人无非就是制作网络视频或者课件,缺乏现代教育育人理念和育人形式的应用。
三、上海高职院校构建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重视网络育人协同教育资源的整合
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需要以教育资源作为支撑,教学体系的构建也需要以教育资源作为建设基础,高职院校进行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建设,需要重视网络育人教育资源的整合[8]。高职院校自身需要善于将专业教育、文化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多元教育内容向网络化形式转化,同时在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搜集适用于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教学内容,整合并应用与协同教育体系的构建中,体现教育体系中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二)高职院校需要提升师资团队的网络素质
师资团队成员的网络素质,对于网络育人系统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应用价值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内部工作人员的成长机制,积极对在职教师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培训,使教师能够具备较强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内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使教师能够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创新能力,实现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能力的不断发展。师资团队的网络素质是循序渐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教师的职业素养需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而持续提高,高职院校需要针对教师成立完善的成长机制,通过奖惩制度等方式,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内部积极进行网络育人的教育途径拓展
高职院校需要提升自身校园门户网站、公众号的运营管理能力,将即时有效的教育管理信息及时更新到相应平台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最新网络信息[9]。同时学校需要提升网络途径的育人能力,将具有教育职能的教学内容整合应用于网络教育领域,并鼓励教师从个人视角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积极通过网络途径与学生进行互动,将与学生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相关的教育内容整理到公众平台中,向学生进行推荐、互动,与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内容的沟通和探讨,形成共进式教育模式,通过拓展教育途径,提升网络育人的有效性。
(四)充分发挥协同教育体系的协同能力
高职院校需要从重角度提升教育体系的协同能力。从信息研判角度而言,学校整合网络教育资源需要作为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筛选者,有选择应用教育内容,将对学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网络资源过滤掉;从资源共享角度而言,各高职院校内部、不同高职院校之间要实现网络育人机制和资源的共享,各方将优质教育经验进行分享和借鉴;从教育引导角度而言,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教育内容设计体现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的先进性,能够对学生的专业发展、综合素质提高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从反馈调节角度而言,教育协同体系的构建和实践,需要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从而对教学实践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以保证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应用价值的全面实现[10]。
结束语:
上海地区高职院校在网络育人协同教育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学校开展教育活动需要重视网络育人协同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升师资团队的网络素质、积极进行网络育人的教育途径拓展、充分发挥协同教育体系的协同能力等途径,构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网络教育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骆郁廷,付玉璋.论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构建的时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128-134.
[2]杨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87-88.
[3]许莹莹,蔡振春.网络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角色自我呈现[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2-33,36.
[4]任雁.提升髙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路径探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45-148.
[5]张元,洪晓楠.大数据时代网络文化育人的组织运行系统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5):107-112.
[6]吕春燕.民办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与改进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5,(6):76-77.
[7]薛忠祥,李春燕.当代高校网络育人现状及其成因浅析——高校网络育人现状的调研报告[J].青春岁月,2017,(19):105-105.
[8]高芳放.融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58-59.
[9]李晓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的现实思考[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2):118-123.
[10]张元.网络文化育人的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1):43-48.
课题资助:2018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创新发展专项研究项目立项项目部分成果(课题编号:2018-dycx-214)
(作者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