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2019-10-30 11:56张剑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自我意识积极心理学初中

张剑红

摘 要 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心理发展需求。作为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提升的同时,要重视借助积极心理学促进学生的德育健康发展,培育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信息化发展的当代社会,初中生受到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出现问题多、管理难的现象,为此,教师要进一步提升沟通艺术,关注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 初中 德育 自我意识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自我认知意识是发展德育教育的基础。为了保障现代初中德育教育的规范、初中生的有效发展,教师要在明确学生发展特点的同时,重视沟通的重要作用,在德育教育中融入积极系心理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让初中生在德育教育中获得成长的养分。

1当代初中生教育管理问题探析

初中生在学习发展中会表现出复杂的问题,因此,在关注初中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理论研究的纵深化发展,并积极地用实践去检验这些理论,让德育教育变得更有意义。

1.1社会影响带来的思想成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变得越发迅捷。初中生因为年龄和心理特点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一些信息缺乏筛选和判断的能力。这就会致使初中生对于一些问题存在错误的认知,带来一种自以为是的成熟思想,这在无形中增大了初中生自我行为与常规做法之间的差距,给德育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初中生的这种想法来自于对社会的不完全认知,某些错位的理念让初中生更愿意相信自己心中的想法,从而在德育知识体系的构建上难以自我投入,造成对教师的疏离。这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初中德育效果不够理想。

1.2个性发展带来的自我膨胀

在倡导初中生个性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思想将启迪心灵,促进学生发展当作教育的根本,也让德育教育步入了各式的改革尝试之中,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偏离了原有的发展方向。初中生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难以认同的观点和理念,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初中生会选择片面的认同自我,对教师的教育产生反感情绪,这给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3沟通不畅带来的思想隔阂

沟通对于初中生和教师而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方面,教師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和不同的学生进行沟通,并通过这样的方式达成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初中生需要在同教师的沟通中解决存在的问题,让自己的认知得意提升。因此,沟通是一种良性的社交活动,也是促进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方式。但是,在教育管理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时代和心里差距,使得沟通存在不畅、无效等问题,这也给初中生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综合而言,沟通顺畅在德育教育中起到了催化的作用,让德育教育变得更加顺畅。

2积极心理学对初中生德育自我认识培养的价值

2.1积极心理学具有针对性

现有的传统德育教育在整体架构上缺乏针对性,在学生中间开展育人教育较为盲目,还在采取“大范围撒网”的传统模式,没能针对问题进行明确教育目标。积极心理学在德育教育中更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的思想觉悟教育有精准的目标定位,从学生入校之后学校就采取全方位的育人模式,依托于现代科技的发展,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情况都有其自己的个人档案,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因人施教”、“因势利导”,面对着不同性格、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都可以精准度掌握他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举止,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渗透,体现出积极心理学的针对性。

2.2积极心理学具有全面性

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单方面的知识性培养,它包括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性发展教育培养,在学校层面也不单单由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还包括了校外资源和家庭资源。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将学生的综合性测评纳入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深层次的挖掘各种教育载体,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校活动中来,通过校风建设、社会实践、个人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性的考察和测评,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刺激学生在德育觉悟方面不断提高和成长,加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对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偏和矫正。

2.3积极心理学机制具有系统性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一个探索世界、认知社会的阶段,也是他们迈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学校就是他们目前所处的重要环境,环境也决定着他们的思维动向。积极心理学中的全员育人就是体现在学校中无论是班主任和党政管理干部,还是学生中先进分子,甚至是后勤服务人员都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引导者。初中生是一个可塑性特别强的群体,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所以要对初中生的人格塑造全面且谨慎,系统性的培养学生的言行规范,塑造学校的良好风气和教学秩序。在积极心理学下建立起具有系统性的空间立体教育模式,创建良好的德育教育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德育教育氛围。

3基于积极心理学培育初中生德育自我意识的策略

3.1结合网络发展趋势

现代初中学生从小接触网络,通过网络微信、QQ、微博等载体,进行德育信息的推送,可以让学生在不经(下转第55页)(上接第35页)意间接受到德育信息,提升学生的德育感知能力,逐步在网络时代构建起自身的德育知识体系。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作用,通过筛选分析,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数据,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在开展德育教育中,将传统内容与新时代技术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新时代魅力。比如说,现代初中德育教育不能局限在教材和教师的说教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提升德育教育效果,比如说,综艺节目《朗读者》《中华诗词大赛》等,都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德育效果。

3.2利用多媒体激活学生能动性

现在的初中生都生活在科技时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能够熟练使用手机和电脑,就是因为他们从出生到上学都和现代科技共同成长和发展,初中生对于现代科技的教学方式会更有认同感。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由老师在台上为学生传授道理,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但是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学,多媒体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模式,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在多媒体授课中经常有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对于初中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准确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德育宣传教育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3.3深入社会实践影响德育教学

学校是一座象牙塔,学生在学校中受到了教育和保护,但是接触社会也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必要过程,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是为让他们今后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上发展,所以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展开,还要注重社会实践对德育工作的影响。我们可以定期为初中生举办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能对学生的社会融入能力锻炼,又可以为老师的教育工作进行检验。例如可以组织初中生去社会养老院进行慰问,在他们的能力范围能为一些孤寡老人做事情,在组织活动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工作,让他们了解不能吵闹和大声喧哗,在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举止,对待老人是否有礼貌,如何有不当的行为老师要及时站出来制止,并讲道理告诉学生,随时纠正他们的错误。也可以组织学生为贫困山区的学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体会的帮助别人的乐趣,哪怕是写一封信也能给别人带来温暖,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培養有着重要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很多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所养成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初中生教育的重点,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从全方位的角度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研究,联合家长一起打造优良的教育环境,从课堂、课外、社会三个方面一同发力,融入积极心理学,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为初中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龙培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研究分析[J].人文之友,2018(20):179.

[2] 陈炜杰.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初中德育实践探析[J].少男少女,2018,2(09):89-90.

[3] 苏妙.积极心理学对初中德育的影响[J].师道·教研,2018(01):132-133.

[4] 骆冬梅.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研究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7(08):221.

猜你喜欢
自我意识积极心理学初中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