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继红
摘 要:以文件资料、问卷调研、访谈观察、实践研究、归纳总结等方法,以健身育人教育为目标,对高职体育课程进行改革研究,探索课上课下一体化教育模式。结果表明:学生健康素质、综合能力、体育精神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体现了体育教育功能,为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程;一体化;健身;育人
一、意义
全民健身是国家发展战略,青年强则国家强,而我国学生体质测试表明了多年来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下降状态,目前国家从各方面下达了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相关文件和措施。另外,习总书记在高校政治思想大会上强调了高校对学生的育人培养问题。因此,高职承载着体育教育的体育课必须进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加强体育精神培养的课程改革,“体育课程开展课上课下一体化健身育人育人”,是在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课下体育活动、业余运动队训练、体育竞赛、体育俱乐部等方面进行健身教育和育人教育,意义在于落实国家号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完成体育育人和健身教育目的,深化高职体育课程改革。
二、方案设计
研究与改革目标:(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2)实现一体化教学,一体化考核。(3)培养终身体育意识。(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5)人格和价值观研究与改革内容:(1)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调研、设计体育课程课上课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改革。(3)体育教师的培训学习模式改革。(4)课上教学方法改革。(5)课下教学的选址规划设计、健身路径设计、选购与试点体验。(6)采用乐跑软件进行课下健身。(7)体育课程全部体验一体化教学,课下软件监控,学生参与度。(8)建立各项体育俱乐部和学院运动队。(9)完善院内体育竞赛(10)问卷调查:学生的健康行为、生活方式、运动能力、体育精神、职业素养和能力与体育课一体化健身育人工程的相关性,
三、实践研究与结果
(一)体育课一体化教学的健身育人实践研究
研究过程:将新的课程标准、教学模式、考核标准应用到瑜伽选项课,安排学生清理卫生,课上培养学生守纪律,提醒学生爱护器械,准备活动由学生轮流领做,增加创编,学生评价,课上录像及播放,身体素质课课练,课下健身跑,将身体素质成绩和乐跑成绩记入体育课总成绩中。
结果:学生爱护环境、爱护公物素养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增强,组织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沟通交往能力增强,欣赏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增强,体育活动更积极,形成了运动习惯,提高了意志品质增强了自信心。
(二)课下体育活动的健身育人实践研究
研究过程:对大一大二学生实行课下健身跑,4次/周,在规定时速内男生2公里/次,女生1.6公里/次,40次/学期,教师用乐跑软件监控。
结果:学生参与人数达3747人,实现了学生走出寝室、远离网络,来到户外锻炼的目的,自觉主动运动意识增强,耐力增强,毅力增强,更健康更阳光,体质测试成绩明显提高。全校的教职工对课下健身乐跑反映非常好。
(三)体育俱乐部中的健身育人实践研究
研究过程:体育部成立了排球、足球、篮球、踏板操俱乐部,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织开展活动。内容:团队建设、有计划的训练、完成新生纳新和宣传工作、组织校际间体育交流和学习、为学院参加上级比赛提供人才等。
结果:观察表明,参与俱乐部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快乐感提高的同时,学生团队概念加强、对成功与成败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并运用体育精神指导学习、工作和生活。充分反映了大学体育俱乐部在身体与精神层面的核心教育价值之外,在综合能力培养、校园文化氛围方面也具有育人价值。
(四)学院运动队训练及比赛的健身育人实践研究
研究过程:在学院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踏板操队、田径队的日常训练中,增加了对育人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内容:遵守训练时间、相互关爱、团队协助、文明礼貌、尊重他人、体育精神的传播、钉子精神等
结果:体育技能提高,2019年在辽宁省大学生体育比赛中,女足获女乙第八名,女排获女乙第三名,田径队获女乙第四名,并获精神文明风尚奖。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对体育活动起到帶动和引领的作用。
(五)校内体育比赛中的健身育人实践研究。
研究教程:对2019年学院的田径运动会、篮球、排球、足球比赛,进行了全方位改革。1、以学生组织为主导,教师做指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2、在比赛前进行组织培训,强调比赛规则,训练方法,团队意识,集体荣誉。在比赛时组织观看,啦啦队表演,严格遵守裁判规则。
结果: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配合能力增强,组织纪律性增强,运动技能提高,责任心和职业素养增强。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课程开展课上课下一体化健身育人工程,改变了学生的体育理念;使学生被动锻炼变成主动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养成了良好的运动意识和生活方式;培养了体育精神和职业素养。建议体育教师根据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师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地设计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方案,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波等.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化管理的育人价值[j]体育学刊,1018,2.
[2]杨宣旺.高职院校体育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实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