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敏 邢永亮
(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四川成都611830)
当前,随着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经济地理重塑等重大战略全面推进,社区发展治理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具体到都江堰,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和短板:
(一)从基层政府和社区两委来看,乡镇(街道)和社区干部都存在着承担行政类事物过多、专业能力素质不够等突出问题,少数职能部门将环保监督、城市管理、规划监管等“事权”下放属地,导致基层“事权”多于“职权”,逐渐将行政的触手延伸至基层,社区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事务;乡镇(街道)班子成员中具有社会治理类专业背景的干部几乎没有;社区“两委”成员中50 岁以上的超过半数,懂社区发展治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知识的特别稀缺,还有多名书记和主任学历不高,甚至在初中以下。
(二)从工作运行机制来看,主要存在主责主业聚焦不够、工作合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多数乡镇(街道)组织委员还分管了大量经济、民政、城管等领域的工作,投入到他们主要工作上的精力反而不够;班子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各自为政现象比较突出,使得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合力不够,不能整体推进。
(三)从群众和社区组织来看,主要存在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高、领导重视不够等问题,有的党组织负责人仍然把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此外社区发展治理资金统筹投入力度不大、社区组织发展力度不够、群众对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参与热情不高等“老大难”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都江堰市社区治理工作的推进和成效。
(一)加强党组织引导,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
自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都江堰市的群众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形态由原来的“散居”变成现在的“集中居住”,生产方式也由原来的“分户”到现在的“集中”,生活形态由“农村”变更到“新型农村社区”。这使得最初基层党组织在资源整合、党员作用发挥、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均力不从心,党组织大而不强,党员老龄化问题突出,党员管理杂而失序,出现了“书记找不到党员、党员也联系不上组织”的情况。特别是在农村传统的散居院落,空心化现状比较严重,群众少而党员更少,调研中就有基层干部诉苦:“院子里就一两个党员,支部很难管到他们”。出于现实问题的需要,天马镇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党委,让群众找到归属感,从而他们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党委组织的活动。天马镇康龙葡萄园的杨洪道告诉我们:“以前我们都是各自经营各自的,经常搞不清方向,只要哪个品种今年卖得好,那么明年大家都种同一品种,结果导致价格上不去,老百姓都赚不到钱。现在我们天马镇党委带着我们几家合作社搞规模化、抱团发展,市场看得清了,技术也有地方交流学习,效益好了很多”。
(二)培育社会组织,完善合作治理结构
花卉盆景一直是都江堰市安龙镇卉景社区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由于村民们都是分散经营,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了同质化发展、恶性竞争、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为了将盆景产业提档升级,社区党支部通过组织种植大户建立“卉艺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社员共同研讨制定花卉盆景种植标准,群策群力进行市场调查、品种调整、开拓销路,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如今卉景社区村民年收入达到人均3 万元,而卉景社区作为“川派盆景第一村”的品牌也越来越响亮。这只是都江堰培育社会组织的一个例子。事实上,都江堰市为应对农村基层千差万别的情况、需求多元复杂等问题,大力培育了350 多个像“卉艺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样的“草根”社会组织,从而带动了群众自治,促进了产业发展。此外,都江堰市还注重其他多元社会组织的培育,满足社区群众多元文化、生活服务需求,实现社区自治。目前,已经有多达800 余家各类社会组织在都江堰落地并发挥作用,其中还有不少社会组织都是比较出名的。不仅如此,他们培育社会组织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对这些社会组织的管理,在因需培育的基础上进行了扶持和规范管理,促进了这些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和协同服务,从而推动了政府治理、社会参与和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初步构建了“多元共治”的网状化基层治理新格局。
(三)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提升居民自主性
都江堰市向峨乡棋盘社区近些年产业不断发展,农民的经济状况也日益好转。但近年来,摆宴随礼之风却日渐盛行,很多家庭变着法子摆酒席、邀亲友、吃“九大碗”,相互攀比。为了解决这一头疼问题,社区干部召集大家共同协商并制定了民约:要节俭办宴席,不攀比,不大搞排场,红白喜事随礼标准每场不超过一百,酒席每桌不超过三百元。同时,通过村民依法立规,自我约束。这一做法有效破除了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的陋习,不仅帮助村民减轻了随礼的经济压力,也避免了酒席上常见的浪费现象。在婚丧嫁娶习俗上摒弃恶俗,共同营造乡村文明新风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基层治理工作上的难度。
同样的还有柳街镇鹤鸣社区的“村民议事会”,这个社区以产权改革为契机,一户一票海选出村民代表47 人,建立了全市第一个“村民议事会”。之后,全市256 个社区都组建了村(居)民议事会,共选出议事会成员4963 名。与“村民议事会”同时应运而生的是“小组议事会”,同一小组的村民利益相连,彼此知根知底,小组议事会更具赢得民意的优势。鹤鸣社区支部书记感慨:“过去一个社区干部苦口婆心劝不回的上访‘钉子户’,现在一次小组会议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近年来,都江堰市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党建引领“小单元”治理方面走出了一大步。以党组织为核心、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进一步健全,工作成效也比较明显。但是,万事万物都在发展中不断变化,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方法,将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工作更进一步推进。结合都江堰的实际,本文对推进多元主体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着力在创新推进社区骨干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引导优秀人才向社区聚集
针对基层骨干队伍能力不够强的问题,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选好新型农村社区带头人———社区支部书记。通过调研了解到,全市有10%的社区班子运行不好,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要全面提升带头人的能力素质,同时,各乡镇(街道)要根据社区书记的现实表现,加强综合研判,对于工作不力、能力不行的,要加强培训或者对人员进行适当调整。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干部的奖惩机制。对于能力素质强的社区书记,要打通他们上升通道,同时,还要探索推进社区党组织评星定级与社区干部经济待遇挂钩,定期评选表彰(表扬)优秀社区书记,进一步激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三是完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每个社区推荐1-2 名社区后备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和跨区域挂职锻炼。
(二)着力在推进职能归位上下功夫,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针对基层组织减负还权不充分的问题,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快推进街道职能转变,对乡镇(街道)职能进行调整优化,逐步弱化经济职能。实地调研中得知,现在有些职能部门,把执法权限、执法任务交给属地乡镇(街道)来执行,这种做法在其他地方已经引发了一些舆情,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要引起重视、予以纠正。二是积极行动,将社区减负落到实处。梳理出社区事务负面清单,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切实解决社区行政事务多、检查评比多、会议台账多等问题。据调研,每年要求社区填报的各类报表超过1000 余种。三是下放到社区的行政性事务必须经过审批,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将工作分派到社区。
(三)着力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上下功夫,持续提高群众的参与率
要制定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实施意见,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探索建立群众诉愿管理机制,从群众关心的身边事入手,找准利益联结点,解决好“愿参与”的问题。要适时的在群众当中培养一批骨干,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解决好“常参与”的问题。二是搭建群众参与平台。积极发动群众“先自治后整治”,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引导群众通过诸如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等载体积极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三是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培养群众的自主意识,人人都是大集体的一份子,对于现有的不符合社区发展治理要求的村规民约,要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协商讨论、修改完善,不断提高群众议事协商能力。